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比武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一

2020-08-26 19: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港镇:以“大比武”推动农业农村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在彰显省会担当中“挑重担、勇争先”工作部署,文港镇对标上级考核要求和富硒产业发展及农业农村工作专班阶段目标,切实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着力于在做旺产业、改美环境、带富村民上下功夫,并以此次“大比武”活动为契机,与兄弟乡镇比差距、找不足、寻办法,力求在实现在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为在彰显省会担当中“挑重担、勇争先”,高质量建设“大南昌都市圈桥头堡”贡献文港力量。

一、高位推动,强化组织保障

文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大比武”活动,多次召开党政班子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吴绍云为组长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相关工作,并紧扣此次“大比武”活动内容,成立多个工作小组,积极完善工作体系,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同时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党政主要领导听取“大比武”活动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传导压力,层层压实分管领导、村委会书记、驻队干部责任,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粮食生产(灾后重建)、农民建房等七项工作,既各有侧重,又充分协作,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责任有落实,在不断地查漏补缺中推动我镇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二、紧扣重点,多方合作发力

文港镇始终紧扣此次“大比武”活动七项重点工作,整合资源,合作发力,多措并举推动我镇各项重点工作有序高效完成。

(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1、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一是深化党员电教工作,提高农村党员素质。以“两室”为阵地,积极开展党员电教工作,配备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室,配齐了电视,VCD等电教设备,购置了党员教育光盘,做到了“六个有”,使党员们能够普遍受到教育。二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选拔工作力度。依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按程序的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并实施定期考察和动态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三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流动党员,进一步摸清了流动党员底数,详细掌握了流动党员的去向和联系电话,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账。

2、抓好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党员生活。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积极开创党员教育管理载体,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党员先锋模范评比等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规范开展“三会一课”,每月在“党员活动日”,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3、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夯实发展根基。大力开展基层党支部三化建设,使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认真做好村级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目前已有7个村委会完成了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积极做好超大支部整改工作,全面开展整顿活动。

(二)脱贫攻坚工作

1、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镇党委每月至少1次召开脱贫攻坚工作,班子成员中心组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学习,特别是专题学习了习总书记3月6日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3月31日省委书记刘奇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暨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并于4月29日召开脱贫攻坚专项民主生活会,及时研究、部署、推进镇脱贫攻坚工作。

2、压实责任,构建体系。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范围,做到领导干部包片、驻村领导包村、帮扶干部包户,构建“脱贫攻坚责任全覆盖”的网格化、单元式管理责任体系,营造“人人肩上有责任,人人一线抓扶贫”的工作格局。

3、对照要求,强化保障。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上级“四个一”“九个一”工作要求,疫情期间组织帮扶干部对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为贫困户送去口罩,并对贫困户家居环境进行消毒,宣传防疫知识等。采取逐村入户调查模式,对已接通自来水的村小组实行贫困户自来水安装全覆盖,切实解决了47户贫困户改水工作,同时对使用压水井的贫困户水质取样检测,保证贫困户用水安全。

4、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利用“华夏笔都”微信公众号、传单、横幅、明白卡广泛宣传各项扶贫政策,发放宣传手册495份,悬挂脱贫攻坚横幅260副,脱贫攻坚固定标语300条,各级媒体上稿20余篇,政策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广大群众知晓“十大扶贫”工程,让贫困户充分知晓并享受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二是利用“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平台与“爱心超市”建设相结合,畅通利益连接机制,激发贫困户脱贫意识,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

5、扎实整改,落实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总书记3月6日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重点聚焦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以坚实的态度、严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系统、深入抓好各类问题整改,凝心聚力打赢决胜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三)农业产业发展工作

1、紧抓项目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挖掘文港镇毛笔文化资源,积极构建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底蕴、农业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我镇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建设文港镇“毛笔第一村”周坊文化生态旅游+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造集毛笔文化、人文、民宿、田园景观、休闲、素食养生为一体的生态民俗古村。项目占地面积400亩。第一期投资1600万元,主要是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管网、景墙、公厕、停车场、毛笔展示馆)和园林绿化等工程,已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招投标和190万元的工程建设。

2、打造田园综合体,壮大集体经济。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我镇总投资3600万元打造笔都田园综合体。该项目由文港镇政府全力支持,中星村委会暂时具体实施,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目标,突出乡村休闲旅游元素,打造集旅游观光、百果采摘、休闲垂钓、水上娱乐、农家乐、多彩园林为一体的田园综合模式。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760万元,利润180万元,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直接经济效益可达120万元,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20个,带动周边300余农户增加收益。

3、做大种鹅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为有效缓解市场主体产业发展融资难题,建立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做好产业发展文章,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全面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我镇政府注入产业扶贫资金100万元,成立进贤县桐汐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脱贫攻坚,为贫困户搭建增收平台。合作社推出“带资入股、赠股到户、按股分工”的模式,股金由合作社统一掌握使用,镇政府监督项目资金的运用及项目进展情况,带动62户14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户均分红1000多元。

4、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农民收入。一是整合土地资源。加强土地流转,组织、引导农户采取以租赁、入股方式流转土地,为农业发展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整合资金资源。充分发挥政府推动、金融撬动、市场牵动、贫困户联动综合作用,多方筹措资金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三是整合文化资源。深耕二晏历史、毛笔历史,充分挖掘、萃取二晏文化的瑰宝、毛笔文化的基因,加强毛笔文化博物馆、钢笔文化博物馆、文房四宝交易市场、电商示范基地、毛笔制作工艺传承馆串线整合,以进贤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旅游内涵,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从而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新农村建设工作

1、多方动员,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知名人士、乡贤捐款出力,并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县政策要求,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共筹措投资2480万元,推进小岭村新户型建设,拆迁老村盘破旧老房屋96幢,拆迁面积近10000平方米,现已建成新户型38栋占地面积24亩。

2、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综合考虑小岭村村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自然风貌、产业发展等特点,完善村庄建设规划,避免乡村建设偏离轨道。通过邀请专家、广泛征集、征求民意等方式,按照实际地形、面积、区位、风格等不断充实新户型建房图集,在建筑风貌上,统一推行“青砖、马头墙”的赣派建筑风格。

3、统一规划,精品打造。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和“一户一宅”原则,统一新户型建设标准,户均占地120平米,建筑面积350平米,原坯建筑成品价每栋30万元。同时,注重村庄要素配套、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发展,完善功能配套,投资5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项目,实施雨污分流,实施绿化提升,做到“房前屋后、绿草茵茵”,展现美好乡村风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投资150万元兴建占地面积216平米的文化礼堂,占地面积360平米的休闲长廊。让村民既坐拥田园生态风光,又享受城镇小区品质。

(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1、迅速动员,强化群众参与。利用党政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由镇主要落地亲自主持召开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工作会,实行镇领导挂点联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由挂村镇领导和成员单位督促指导所挂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清洁庭院”鼓励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庭院卫生清理、堆放整洁,到“美丽庭院”绿化因地制宜鼓励群众种植花草果木、提升庭院景观,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

2、聚焦重点,改美人居环境。结合文港镇实际,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大力开展“四拆三清二改一管护”攻坚行动。按上级目标任务要求,农村改厕任务数940户,现已完成1011户;完成无害化水冲式公厕11座;已拆除危旧土坯房30余间;拆除户厕旱厕132座、公厕旱厕28座,组织全镇216名保洁员清理沟塘、清理卫生死角、清理乱堆乱放,改美人居环境,以“清得干净”达到村庄治脏净生态。

3、强化督查,推动工作落地。镇成立3个督导检查小组,由镇主要领导带队现场督查、现场调度,发现问题现场要求正切,明确限期整改时限,确保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和质量,推动村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六)粮食生产(灾后重建)工作

1、加强技术指导,做到应收尽收。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水稻种植户提供方技术指导,从政策宣传、维护作业秩序、技术指导方面,引导种植户对倒伏的早稻,做到应收尽收,对成熟度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没有倒伏的田块,抢抓有利天气,尽快收割。

2、强化后勤保障,确保粮食归仓。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做好后勤保障服务,确保收割的稻谷能够及时归仓。一方面积极帮助农户协调联系收割机,确保农户能够及时抢收水稻;另一方面,多次与烘干机厂对接,要求二十四小时开仓,对农户所有早稻做到应收尽收,尽量减少早稻经济损失。

3、对接保险公司,做到应赔尽赔。镇农业农技人员积极主动与保险公司对接,到田间地头及时为受灾农户积极核灾、救灾,做到应赔尽赔。

4、加紧抢种晚稻,保障农民丰收。镇农业服务中心筹集近340万元,购买了130万斤稻种,加紧抢种晚稻,实现早稻损失晚稻补。

(七)农民建房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自开展农民建房工作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明确镇政府及各部门的农民建房工作责任,逐步将我镇农民建房管理推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2、建立队伍,动态巡查。该镇建立健全由乡建、土管、执法队组成农民建房巡查常态管理工作组,以开展农村违法建房专项治理为抓手,全面构建农村规划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实现农村建设规范有序,农村建房体量风貌管控有效,农村建房质量安全监管有力,使违规建房消除在萌芽中。

3、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为了开展好规范村民建房管理工作,杜绝违法建设的产生,该镇多次召集全镇干部职工和各村委会书记召开了规范村民建房管理工作会议及查违工作会议,并向各村发放了农民建房管理宣传手册,在镇主干道主要路口、醒目地方悬挂横幅、粉刷宣传标语等,使其家喻户晓,从而做到依法依规建房。

三、对比差距,狠抓整改落实

为杜绝在落实上空、抓工作一阵风的现象,下一步,文港镇将对照此次“大比武”活动中暴露出的差距与不足,将其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中心,认真梳理,瞄准靶向,碰真碰硬狠抓问题整改落实,以较真碰硬的态度和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做好“大比武”活动的下半篇文章,积极营造一抓到底、干就干成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提升文港镇“三农”工作水平。(来源:文港镇、农业农村局)

李渡镇:示范点展示新风貌

大比武确定以来,李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集中全镇人力物力,将其作为首要工作来推进,确定了栽西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栽西休闲农业园为农业产业化示范点,展现了李渡农村新环境、新风貌。

1.强推进。李渡镇高度重视大比武工作,立即成立了农业农村工作专班,党委书记陶仲新更是每天到现场进行调度。一是建立了调度机制。专班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召开调度会,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了督查考核。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进度按需要进行随机检查,并作出定性,做出好中差评价。三是加大了经费保障。在镇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拨付了专项经费,首先保证大比武工作的开展。

2.广发动。栽西村原来老旧房屋多,环境脏乱差。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李渡镇将栽西村列为新农村建设点,并决心打造成新户型示范村。老百姓开始并不理解,通过镇村两级干部挨家挨户宣传做工作,特别是对在外的能人志士进行动员。栽西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拆除房屋58栋,统一规划建设了63栋徽派农家别墅式小楼,新建村民文化广场2800平米,农家书屋330平米,污水处理站1座,道路硬化2800米,铺设下水管网13500米、人行道板12000平方米,栽西村面貌焕然一新。栽西村民陈小华看到村里面貌大变样后,感受到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决心,回乡支持家乡建设,他利用自己的资源,建立了栽西休闲农业园,目前已形成千亩荷塘和百亩鱼塘,采用“荷花观赏+莲子(藕带)种植+水产养殖”的新型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在藕田内复合养殖泥鳅、黄鳝、螃蟹、小龙虾,百亩鱼塘养有大量鲫鱼、草鱼、白鱼、甲鱼等,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3.健机制。为了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保持好,栽西村集思广益,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机制,如栽西村村规民约、保洁管理制度、长效管护制度等。此外,还开展了好公婆、好媳妇、清洁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选树身边先进典型。树文化墙、立宣传牌、老年人言传身教,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文明乡风。(李渡镇人民政府)

罗家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村庄”

温圳镇罗家村委会罗家村地处温圳镇东北部,区位优势明显,凸显生态自然。耕种面积1260亩,山地1660亩。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经济有花生、大豆、瓜果等。该村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村庄”,该村大力推广建设现代时尚的农村新户型,该村共拆除铁路沿线本村路段有碍观瞻、有损区域形象的破旧主建102栋13000平方米,附建建78栋4600平方米,家禽养殖场8家4200平方米,钢棚1000平方米,围墙2000平方米,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道路5400平方米,铺设沥青100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1738平方米,在农民公寓内修建下水道2540米,改水冲厕166户,新建1座水冲公厕,整治门塘1口,修建一个休闲广场8000平方米,绿化8800平方米,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二套,安装太阳能路灯72盏,供电、电信、有线、移动等进村入户,村内配有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小学、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把村民居住地打造成现代别墅式的都市住宅小区。

一是统一拆除,解决村民建房的用地问题。罗家村户数多,空地少,建设新户型首要解决用地问题。该村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调动了村民建设新户型的积极性,利用节假日村民返乡之际,集中征求村民意见,争取村民大力支持,全村村民一致同意建设新户型。为发挥民智民力,该村迅速成立村民理事会,新户型统一由村民理事会统一管理。房屋拆除中,村委会干部、村小组长、党员带头拆,并动员亲属一起拆,针对个别“钉子户”,发动村内有威望、有诚信、有影响的村民参与做群众工作,拆除速度快、效率高,目前已拆除破旧主建102栋13000平方米,附建建78栋4600平方米,家禽养殖场8家4200平方米,钢棚1000平方米,围墙2000平方米。

二是统一规划,解决村庄整体的形象问题。房屋拆除后,所有村民的宅基地面积无论大小一律交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进行规划设计。为了高标准规划,该村聘请广州博夏建筑研究设计院高标准做好村落建设规划,结合新时代农民居住需求,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规划设计方案,既结合村情民意,又彰显特色底蕴,新户型建筑风格美观,品位形象较好,而且布局合理,结构完善,户型、规模全部统一,杜绝建设秩序杂乱无章,深受群众好评。

三是统一实施,解决新户型建设的进度问题。新户型建筑施工严格按照公开招投标程序,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进行招投标,多家建筑公司公平竞标,做到阳光操作、透明运行。

四是统一筹资,解决新户型建设的资金问题。按照“镇统筹、民集资、乡贤捐”的资金筹集模式,共筹集整合资金 50万元,为新户型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一是镇统筹,遵循“渠道不变,捆绑使用,各建其功”的原则,将财政、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使用,整合涉农资金500万元。二是民集资,发动村民自筹资金,房屋建设分二次筹资:房屋下完基础,每户村民筹资18万元;房屋封顶,每户村民筹资12万元。房屋建完之后统一结算,多还少补。三是乡贤捐,村能人名人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赞助50万元。

五是统一配套,解决新户型建设的环境问题。实施“十大”基础建设工程,完善配套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一是新建一处进村党建+指示牌;二是硬化道路5400平方米,并铺设沥青铺设人行道板10000平方米;三是在村内修建下水道2540米,修建一个休闲广场8000平方米;四是村庄绿化8800平方米;五是亮化工程,安装72盏太阳能路灯,六是门塘改造一口;七是铺设人行道板1738平方米。

该村还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三风”建设等活动,在国道旁树立党建指示牌,在休闲广场布展了“三风”文化墙,开展美丽庭院建设,该村还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活动,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凭借远近闻名的省级非遗项目“罗家狮舞”传承和发展,群文活动异常活跃。目前,全村已形成勤奋敬业、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风尚。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全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道德观念得到了不断提高,目前,全村政通人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进贤县融媒体中心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85670123

投稿邮箱:

jx5622461@163.com

3071152283@qq.com

来源:进贤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大比武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