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口、三亚、定安、白沙信息四则,详情请看→

南海先锋
2020-08-27 17: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导 读

➤海口市琼山区帮扶干部落实帮扶工作责任制,用心用情帮扶群众

➤三亚市海棠区:抓党建促转变 助力“夜间经济”发展

➤定安高龙村:思想卸包袱 泥路变通途

➤白沙千名公务员“云上”培训公务员法

海口市琼山区帮扶干部

落实帮扶工作责任制

用心用情帮扶群众

路灯亮了 民心齐了 百姓富了

“最近牛卖得怎么样?”“市场价很不错呢!”8月21日,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清泉村委会琉球村脱贫户蒙美育的家里,琼山区人社局的帮扶责任人陈栋正和帮扶对象蒙美育拉家常。近年来,琼山区帮扶干部落实帮扶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用心用情帮扶群众,发挥出了扶贫干部应有的作用。

家家住上新楼房 个个脸上笑开颜

据介绍,蒙美育原来一家三口都在家务农,家里缺资金,缺技术。陈栋了解情况后,以“就业+产业”促帮扶,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帮扶后,妻子王芳外出务工月收入3000多元,蒙美育在家务农,并通过申请小额信贷50000元发展养殖业,从最初的2头黄牛,增加到了21头黄牛,还种植了橡胶树,家里盖起了一栋漂亮的新房。“我儿子蒙绪英今年考了驾驶证,有了积蓄将来家里可以买辆小车。”说起自家近况,蒙美育笑开了花。

“最初接触贫困户时,我们第一时间就开展贫困家庭就业情况和产业发展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摸清底数,明确思路,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陈栋主要负责蒙美育、蒙传华和蒙美善3户贫困户17人的帮扶工作,目前3户均已脱贫。他在帮扶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积极帮助贫困户群体想办法、找路子。现在陈栋所帮扶的3户贫困户都盖上了新房子,个个喜笑颜开。

陈栋所在的琼山区人社局今年还投入2.5万余元给琉球村安装了180盏路灯,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路灯亮了,民心齐了,我们的心也暖了,再也不用黑灯瞎火地走路了。”村民组长蒙绪渊说,新装的路灯样式漂亮,还很亮,晚上还能在村里的灯光球场上打排球,每到傍晚,孩子们嬉笑打闹,大人们在村道上悠闲地散步,琉球村的夜晚越来越热闹。

智志双扶动力足 主动谋划真帮扶

“看到脱贫户日子越过越好,村里人开心,我也就打心眼里高兴。”自参与帮扶工作以来,陈栋不但扎实做好扶贫各项举措,更注重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他平时积极宣传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参加扶贫电视夜校学习,提高帮扶对象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到脱贫攻坚的队伍中来。

“今年我们还在琉球村设立扶贫宣传栏,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陈栋介绍,他还重点向全村的贫困户开展了“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我要脱贫”等宣传教育活动,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高帮扶对象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智,我们要确保帮到点上、扶出效益。”陈栋通过向村里帮扶户提供务工信息、推荐工作岗位、开展岗前培训等形式,积极拓宽帮扶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以“就业+产业”促进帮扶成效,推动脱贫增收。通过“造血式”的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培育了增收产业,助推产业扶贫到户,让脱贫户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三亚市海棠区:

抓党建促转变

助力“夜间经济”发展

如今的三亚市海棠区藤海社区入夜后仍然灯火辉煌,青石路的主街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周边商户忙的不亦乐乎。今天的景象得益于近年来海棠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使这个原本普通的偏远小渔村,逐渐走出了渔排餐饮、海水养殖产业因生态环保问题被取缔而造成大量居民失业的“窘境”,经济发展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党建引领 党员带头做示范

2018年1月份,美丽乡村建设遇阻,部分本地居民不愿配合项目改造。党支部第一时间向党员传达了区委区政府的决定,使党员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将宣传工作的责任揽在身上,积极发动居民配合打造美丽乡村。渐渐的,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性被广大群众接受和认可,顺利推进了工作的开展。社区在改造过程中,基础设施设备需全面升级。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自行对自家的围墙、植被等进行拆除,加速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的进程,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挖掘特色 紧抓机遇促发展

为合理有效解决产业转型的棘手难题,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传达区委区政府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有关意见,并部署相关工作。社区多次组织开展知名度较高的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中断64年的“海棠湾中秋庙会”,复原古镇庙会民俗活动;举办了海棠湾嘉年华美食文化节以及多项疍家文化赛事等,挖掘宣传疍家特色文化的同时积极调动群众的参与度,提升藤海的知名度。依靠紧邻蜈支洲岛旅游区的有利优势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规范建设与冲浪配套的产业,将社区的中心主街道作为餐饮、民宿等产业的主要经营场所,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促进居民增收。

强化治理 夜间经济焕活力

目前藤海社区的经济产业模块已呈多元化发展,从传统单一的渔业逐渐转变为旅游业加旅游配套产业模式。社区因地制宜推动发展海洋旅游休闲观光业、冲浪运动等网红经济业态。夜间经济已经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融合发展,为夜间经济“补足后劲”,社区党支部积极与综合执法、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对接,保障夜间经济市场秩序。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上,有效引导商户诚信经营,定期监督餐饮经营户开展油烟清洗工作及安全隐患自查,充分体现出党员的治理责任,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夜间经济品牌,为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定安高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

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筹来资金修村道

思想卸包袱 泥路变通途

“‘断头路’终于通了!我出门再也不用蹚泥水了!”8月25日上午,双脚踏在不久前刚完成硬化的环村北二横路上,定安县定城镇高龙村村民何显明难掩激动的心情。

何显明眼前的环村北二横路,是一条约3米宽、400米长的水泥路。路的一端衔接环村主路,另一端则通往村里各家各户。如今这条路干净整洁,昔日杂乱的景象一去不返。

高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孙传东介绍,过去,村民在房前屋后建鸡笼、搭猪圈、种槟榔的现象并不少见,还有的村民将自家围墙越修越宽,道路被越挤越窄……久而久之,环村北二横路成了一条“断头路”,影响着全村1170名村民的出行。

孙传东和其他两名队员曾提议修路,但反对的声音随之而来:“为什么要拆我们家?地上的作物谁来赔?”因此,修路的事迟迟未能动工。

乡村振兴工作队并没有放弃,而是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跟村民宣传修路的好处,引导他们转变思想。

有村民担忧修路后家禽没了“家”,队员们便帮他重新找地安置。还有的村民认为修路不比种植作物收益高,队员们便列举出例子,给大家分析修路后,会带来哪些效益。

一个半月后,村民们想通了,纷纷主动配合修路。在这期间,高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还主动向定城镇政府和定安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到了40万元的项目资金。今年7月下旬,环村北二横路项目终于动工,施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道路硬化。

看着路修好,村民们难掩内心喜悦。村民何琼珠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如果遇上大雨,过去的泥巴路几天都干不了,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大家不敢出门,而如今平直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小轿车和电动车也能开进村小道。

环村北二横路的修通,好处还远不止这些。孙传东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计划趁热打铁,深入挖掘村内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踏实。

白沙千名公务员

“云上”培训公务员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工作,促使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公务员法、组织人事干部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广大公务员自觉遵守公务员法,营造知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白沙黎族自治县委组织部近期在“白沙县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网络学习平台举办“2020 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公务员法》网络专题培训班”。

此次培训班是在当前抗击疫情大背景下,白沙县委组织部依托“白沙县干部在线学习平台”丰富教学资源,组织开展10天的网络培训,参训学员1360人,实现全县公务员培训全覆盖。培训班采取理论学习、知识测试、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精选中央党校、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优质课件,精心设置12门课程,将网络课堂中的知识与公务员工作相结合,推动融会贯通,做到“以学促知、以知促行”。学习内容涵盖课程内容包括《公务员法》总则解读、《公务员法》修改的背景和主要过程、如何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及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等。考试内容紧紧围绕公务员法培训课程内容设置题目,学员结合工作实际和培训所得,在线撰写培训心得,方能通过考核,完成本次培训。

转载请注明 “南海先锋” 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海口、三亚、定安、白沙信息四则,详情请看→》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