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羌族法官官福军生前绝笔 《羌山深处的乡愁—洼底镇余家沟村》

2020-08-29 0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2019年4月,身患癌症的羌族法官官福军主动向党组织提出到白溪乡(现更名洼底镇)余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

一年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下了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是他对余家沟村的深切热爱、是他对羌山故土的无限眷恋。

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官福军的体重已不足80斤,据官福军的妻子张莉回忆,今年疫情期间,整夜上吐下泻的官福军在接到同事的电话后,披上外衣就去了村民家里,晚上回家后,刚咽下两口米饭的他即开始伏案写作。

难以想象,一个骨癌晚期的病人是如何强忍下彻骨之痛,写下了如此热情洋溢、充满希望、形容美好的文字。

这篇文章背后的意义已远超文章本身,官福军走了,但他的事迹将永远在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流传,因为希望是美好的,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羌山深处的乡愁——洼底镇余家沟村

作者:官福军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余家沟村距离茂县县城约45公里,是一个具有80余户300余人,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的羌族村寨,村寨座落老君山下,与老君梁子连为一体,海拨2600余米,背靠大片原始森林与高山草场,四季分明,盛产虫楼、天麻、猪苓、虫草等珍贵药材,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羌族村寨风貌和独特的民风民俗。村寨视野开阔,可观群山之雄,可赏流云来去,夜晚更可观群星闪耀。是现代都市一族登山、露营,追寻净土,逃离城市暄闹的理想之地。

2019年余家沟村获全国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

与大多数羌族村寨不同的是,余家沟村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异地分散重建,村民新建的房屋多位于县城周边,因此原村庄风貌得以完整保留,石墙、石板路等羌族特色的建筑均未受到过多现代元素的侵蚀,为将来的特色村寨打造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和大多数羌族村寨一样,余家沟村建于老君梁子下半山腰,坐西北向东南。善于利用地形,采用错落、跌落手法,构筑三层住房。平面多作矩形。底层为圈畜、贮藏等生产用房。二层为正房、灶房、卧室或书房(卧室别称)等生活用房。正房高大明亮,层高达4、5米。房中常以石块砌一火炉,用以做饭、取暖。炉上设铁三脚架。火塘是一家人生活的中心,羌族群众对火神极为尊崇,禁止不洁之物进入,炉火不灭,称“万年火”。后墙作木雕神龛,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周围上部常作阁楼,为贮藏间。顶层靠后墙处突起一排不设敞廊,称为照楼。它与前面的平屋顶一起构成农业生产活动的晾晒操作场地。村庄周边分布着几百余亩耕地,房屋与耕地,这里寄托了全村一年又一年的希望,也记录着一轮又一轮的悲欢离合。

村里房屋像树叶一般展开,村庄不大,布局紧凑,道路则像树脉将每家串连起来,有的顺等高线,有的垂直等高线,都结合地形,以满足生活、生产、节约土石方为准,是山地住宅建筑的良好范例。各层都设室内楼梯,平面紧凑,联系方便。有的正面挑出外廊,在各层室外标高上组成屋前院坝和屋侧菜园。

羌族建房,动工竣工,安门上梁,均择吉日良辰,并举行典礼。供奉羊神,堆放白云石,张贴门神等民俗。施工时,不绘图、不吊线,全凭目测和经验。习惯以丈、尺、寸为长度单位。片石房屋,类似现代内框架结构。承重方式为四根直径为30-35厘米的柱,顶着纵向设置的直径为40-45厘米的梁,梁的一头搭在横墙上,形成内骨架。外墙仅作维护墙,厚5060厘米。外墙用80-100厘米宽,100-120厘米深的块石黏土基础。柱用长宽深均为100厘米的块石黏土基础,上铺石磉,磉顶凿齿槽,以便承柱。

余家沟村寨宛如古城堡,与梯田群山相互辉映,构成一幅幅壮丽的图画,体现出羌族建筑的自然美。白云蓝天相衬,更显民族风情。

就如余家沟村寨中没有通常所见的碉楼一样,余家沟村民恪守的“6.24”祭山会(羌语:拾巴达福吉萨节,又称老君会)也有其独特的风貌。

作为生活在大山里的民族,余家沟村民表达对大山庇佑的感激之情最为集中的方式就体现在“6.24”祭山会中。与羌族传统祭山会一般由代表人神沟通的“释比”主持不一样,老君会由村里的老年村民主持,节日期间,村民在老民带领下,排出神出行的仪仗,到老君山祭神后杀羊祭山,然后在老君山下烹羊聚会。整个仪式体现了羌民对自然朴素的认识并充满了汉文化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羌族地区不会给自己信仰的神灵塑像建庙,这不是羌族人的建筑文化滞后或者原始所致。羌族的石砌建筑是人类古老是最为辉煌的建筑。但是羌族人始终不塑神像,不为神像修庙宇,其观念是:“神”在自然万物中,任何广宇巨庙高堂寺院不能容纳于中。有羌族释比说“太阳神在太阳中,月亮神在月亮中。我们羌族的山神千千百百,有那个寺院庙子装得下,摆得下?羌族人的房子顶上都是见天日的,我们在房子顶上修“纳萨”,在纳萨前杀羊子祭神,神都看得见,享受得到。我们的山神就在山上神树林中的纳萨上。

但神奇的是作为羌族聚居核心区域的余家沟村,其祭山会不仅又叫老君会,其细节处又充满道教文化的符号,表现出与传统羌族地区不一样,例如祭山所用仪仗用具是先民在100多年从成都平原带回余家沟,罗伞下边是精美蜀绣“八仙图”及“二十四孝”图,有强烈的劝喻教化意义,祭山过程即是模拟老君神出行过程,开道,仪仗齐备。老君山上亦有老君庙,有神像,老君山下原来还建有牌坊等建筑,但用牺牲祭山又是传统的羌族祭山元素,整个过程体现出汉文化与羌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的强烈特征。

余家沟村的个性不仅表现在最为重要的节日祭山会上,在生活中,余家沟村也有独特之处。

与一般藏族与羌族地区喝低度青稞酒不同,余家沟村民似乎对高度白酒更有偏好。他们在冬天取来冰块,置于加热的蒸笼上用于冷却蒸气,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酒最高可以达到酒精度60多度。蒸馏酒被看作粮食精华,逢年过节必备之外也是接待客人的重要之物,由此演绎出的酒文化更是独具特色。

余家沟,我们不知道这里经历过什么,但一年一度的祭山会让走向四面八方的羌民重聚,在整齐的出行队伍中,这一切,更像是一种乡愁的表达。愿这样的记忆符号会被更多的人不断拾起,而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

官福军,男,羌族,四川茂县人,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7月至2003年11月,四川省岷山机械厂技术员;2003年11月至2011年12月,红原县人民检察院科员;2011年12月至今,在茂县人民法院先后担任赤不苏人民法庭庭长、立案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一级法官。2019年4月主动向组织申请到白溪乡(现更名洼底镇)余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工作期间先后被省州法院评为“信访安保先进个人”“立案工作先进个人”。

/官福军先进事迹

患癌六年坚守初心 燃烧生命践行誓言 记茂县人民法院法官 官福军

原标题:《羌族法官官福军生前绝笔 《羌山深处的乡愁—洼底镇余家沟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