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西周)》

2020-09-01 12: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青铜器卷(西周)

青铜器卷主编:朱凤瀚

西周分卷主编:田率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开本:16开

定价:980元

ISBN:978-7-5325-9678-2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古代青铜器最重要的藏馆之一,朱凤瀚先生主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大规模地系统地对馆藏青铜器整理著录、深入研究,分为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五个分册,全面展示了国博所藏之国之重器。

国博所藏西周青铜器尤其引人注目。晚清陕西出土的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号称“四大国宝”,名扬海内外,而其中的大盂鼎和虢季子白盘就展陈于此。国博收藏的著名西周青铜器还有南宫柳鼎、禹鼎、柞伯鼎、觉公簋、利簋、宜侯夨簋、天亡簋、琱生簋、颂壶、康侯爵、盠方彝、召卣、作册吴盉、士山盘、燕侯盂、逑钟等,件件都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与语言文字的第一手材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西周青铜器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为我们解读西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西周)》一书精心挑选164组器物,不仅著录了上述精品,还包括顾龙纹鼎、

爵等10件首次公布的器物,及亢鼎、

伯鬲等10件《集成》《铭图》《铭续》未曾著录的器物。本书采用图文混排、四色印刷的形式,逼真展现青铜器这一类历史文物的独特魅力。每一种青铜器都配有整体高清大图,及必要的铭文照片和拓片、细部放大图等,并用文字介绍器名、时代、流传等基本情况,描述和说明其形制特征以及研究现状等。书后还附有聘请的馆外专家与编撰者讨论馆藏青铜器及相关问题的论文等。

作者简介

朱凤瀚,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前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古文字、青铜器、出土文献。著有《商周家族形态研究》、《中国青铜器综论》等。

田率,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藏品征集与鉴定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先秦史、青铜器。著有《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历史文物与中国古代文明探研》,译有《中国人的精神》,《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等。

AUT 19

书 影

目 录

0

1

青铜器卷序

朱凤瀚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魏晋以前的青铜器,大部分是承继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历博”)(1959—2002年)的旧藏,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建立后,在近十余年间又有所充实。

原历博所藏青铜器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文物局调拨给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历博前身)的器物;二是1958年末至1959年在中宣部领导下,全国各大博物馆、各地文物考古机构积极支援历博建馆,通过国家文物管理部门调拨至馆;三是20世纪70年代后半叶与80年代末至90年代上半叶历博“中国通史陈列”两次改陈时,在国务院、文化部的领导下与国内文物考古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入藏了一些在1959年以后陆续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四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自振寰阁、通古斋、韵古斋等文物商店及收藏家个人购得;五是来自国内收藏家个人的慷慨捐赠。

在国博成立后,国家文物局又曾将部分从海外征集所得的青铜器珍品调拨至馆。此外,在国家财政大力支持下,国博依据国家文物政策,在海内外通过各种渠道也征集到一批重要青铜器。

由以上馆藏青铜器入藏时间即可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之后迄今,国博的馆藏中再也没有从国内各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这当然也与大多数省馆在藏品征集方面的境遇是相同的。

但是,仅就上述国博入藏的青铜器来说,其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已足可谓举世瞩目的。

为1959年开办“中国通史陈列”与此后两次改陈而陆续入藏的青铜器中,有堪称“国之重器”的姤戊(或称“㚸戊”、“司母戊”、“后母戊”)大方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以及相当多的著称于青铜器与金文研究史的商周有铭青铜器。更有在1950年后许多重要的考古发掘(其中多数已成为中国当代考古学史上的经典范例)中出土的珍品,如属商前期的郑州张寨南街出土的大方鼎、郑州白家庄出土器、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器;属商后期的殷墟武官大墓出土器、安徽阜南润河出土的龙虎尊、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酒器与独特的面具、人头像,特别是还有1976年发掘的殷墟5号墓(即妇好墓)出土器中有代表性的重器;在西周铜器中,有西周初年的天亡簋与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属西周早期的丹徒烟墩山出土的宜侯夨簋;有在三门峡上村岭以及洛阳中州路东周墓、寿县蔡侯墓、随州曾侯乙墓、信阳长台关楚墓、辉县赵固一号墓、唐山贾各庄战国墓出土的春秋战国铜器。有出土于鄂尔多斯、巴蜀、滇池、岭南各区域时值东周至秦汉异彩纷呈的精美铜器。这些器物造型与纹饰的优美、工艺之精湛,足以反映出中国青铜时代多元性青铜文化的辉煌,也正是这些器物与其他代表中华文明精华的文物撑起了历博作为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局面。

在国家博物馆建立以来新入藏的青铜器中,海外回归的器物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子龙鼎是商末周初体形最大的圆鼎,被视为“镇馆之宝”之一。还有铭文中记载西周初封晋侯的

公簋、有助于西周金文历谱研究的历日“四要素”俱全的

簋,造型仿真、被学者称为“庸器”(记功之器)的商末长铭器作册般黿等,亦皆是具有突出文物与学术价值的珍品。

由上述概述可知,国博馆藏青铜器多有宏大的商周重器,多有经考古发掘出土而成为考古器型学与随葬礼器制度的典型器,多有铭文具历史学与古文字学研究价值的有铭器,多有工艺精湛而能反映中国青铜工艺进程的精品。

以上对国博青铜器之意义所作的概述,相信读者在看到本套书后不会认为所云无据。当然,希望在今后,在国家与大众的支持下,能有更多的中国青铜器精华入藏国博,使中国悠久的青铜文化在这座位居首都中心的国家历史文化殿堂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这套《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分为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五个分册,大致包涵了国博藏青铜器的主体。每一分册所收录的器物一般均包括器物形制照片、铭文照片及拓本。过去在考古报告或文物图录中未能展示清晰的器物图像,希望能由这套书得以弥补。按照“馆藏文物研究丛书”体例,对每件器物除尽可能详尽地介绍其相关的各种信息外,在说明文字部分均有较详实或扼要的具研究性质的解说,在本套每一册书后附有聘请的馆外专家与编撰者讨论馆藏青铜器及相关问题的论文。

承担这套书编撰工作的均是馆内对青铜器有较丰富专业知识与独立研究能力的年轻学者,他们多年来为编撰这套书费了不少精力,文字解说更曾几易其稿。相信他们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很多收益,为他们成为中国青铜器的专家进一步奠定学术基础。当然,囿于编撰者(包括我作为本分卷主编)学识之局限,书中肯定会有若干疏误,有认识上的差距,凡此,均诚恳地希望在这套书面世以后能得到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指教。

2019年12月8日

0

2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西周青铜器概述

田率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数量丰富,质量上乘。这些铜器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家文物局、国内各级博物馆、文管会、考古所、高等院校等单位调拨、划拨、借调;2.社会捐赠;3.主动征集。

20世纪50年代末为筹备“中国通史陈列”,20世纪80年代末为改陈“中国通史陈列”,配合这两次重要展陈的需要,中国历史博物馆先后大规模的在全国范围内征调文物,这些文物构成了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青铜器的主体展品。在这两次大规模征调文物中,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尤为瞩目,既包括耳熟能详的传世国宝,又有新中国成立以来近四十年考古发掘出土的精品。

社会捐赠主要集中于20世纪50至80年代,这些捐赠者包括著名收藏家及其后代、知名学者、古董商等。

主动征集经历了两个阶段:1.20世纪中叶,当时的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主要从古董商店、文物公司、古玩市场等文物交易场所购藏。2.20世纪末以来,从社会各界征集入藏。

为展示最新的征集和研究成果,本书收录的青铜器入藏时间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本书所选录的164组器物,其中的具铭铜器尤为学界关注,已成为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资料。一些器形特殊、纹饰精美的器物,具有重要的类型学价值和工艺价值。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史的第一手材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西周青铜器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为我们解读西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文王受天命,武王克商,是西周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利簋铭开篇云“武王征商在甲子朝”,证实了武王伐纣的历史真实性,同时簋铭记录了当日的天象,弥足珍贵。天亡簋铭文是武王克商胜利后在天室山祭祀上帝文王、举行宴飨赏赐的实录,对于研究周初天命观提供了重要资料。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第一次分封高潮发生在西周早期。康侯爵、康侯斧是武王之弟、康国的始封君康叔封的自作器,康叔封在《尚书•康诰》称“小子封”,据清华简《系年》记载,西周早期康国的都邑在康丘,沬司徒疑簋铭记康侯受王命以淇滨的卫地为边鄙,直至西周晚期才正式改国名为卫。近年发现的

公簋有“王命唐伯侯于晋”一事,结合《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可知簋铭中的唐伯即晋侯燮父,其在位之时才正式改国号为晋。唐改称晋与康改称卫情况相同,都要有周王的册命才具备合法性。宜侯夨簋铭文完整地记录了一次王对诸侯的徙封过程,从中也可窥探西周早期的封建册命礼的面貌,整个封建程序包括前期的省察舆图、规划经略、祭祀、正式册命,赏赐内容涉及彝器、土地和人口。

周王在封建诸侯的同时,还要设置监官进行监督管理,实行有效的控制。噩监簋是周王在噩国所设的监官所作之器,噩国是姞姓的南土旧邦大国,而从此件簋的形制与父考使用日名来看,噩监的身份很有可能是殷遗民,这里大约蕴含着周朝统治者“以夷治夷”的政治策略。

“廷礼册命”仪式是西周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中期以来日臻完备。绅鼎、南宫柳鼎、

鼎、师酉簋、辅师

簋、召簋、师大簋、

簋、䚄簋、

簋、

方彝、颂壶等器铭文是典型的册命赏赐类金文。这些铭文所涉及的右者及器主的身份、族属和人物系联、封赏典仪、赏赐物的品种名称、册命的具体官职和掌管之事务等专题都值得深入研究。

马政是周代的军国大事,周人异常重视。由周王亲自参加的幼马成年礼——执驹礼在西周金文中数次出现。

驹尊、作册吴盉铭文详细记述了执驹礼的过程,尤其是

还得到执驹礼中的马驹,塑造成形,颇有“庸器”之味。郑地(西郑)在西周时期是一座由周王直接管控的大聚邑,不仅有王室宗庙、宫殿、林苑园囿、行政官府,而且还聚居着各个世家大族,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

簋的作器者

即被王任命作郑邑的长官并领取相当于五锊铜价值的俸禄。郑牧马受簋盖的器主就是周王朝在郑地所设的牧马,专门负责马政。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王朝镇压边疆叛乱、抗击周边异族的侵扰自西周伊始就未停歇。军事战争题材的铭文是西周金文中的重彩。成王继位之初,政局板荡,发生了威胁政权的“三监之乱”。成王命周公、召公兴师东征:禽簋、旅鼎分别记载了周初成王、周公东征伐奄之战和太保召公镇压东夷的叛乱。“昭王南征而不复”是周人建国后遭遇的首次军事挫折,影响深远。

簋铭记载的是昭王十六年南征荆楚的战事,大有缴获。启尊铭清晰地勾勒出昭王南征的路线,即由陕西的东南部直接进入河南的西南部而达到江汉地区。西周晚期厉宣之际,边疆未靖,西北的戎族、猃狁,南部的噩国、淮夷屡生衅乱,战火频繁。无㠱簋铭记厉王征南夷取得胜利。禹鼎铭载厉王时期南方的噩国联合南淮夷、东夷大举入侵周朝腹地,王朝军队西六师、殷八师征讨受挫,而武公的家臣禹率领的族兵却能克敌制胜。柞伯鼎铭记厉王时期虢仲命柞伯率蔡侯攻打南国的昏邑,是周王室对淮夷的—次战争。宣王时期西戎猃狁对周王室构成了最大的威胁,不

簋的作器者为秦庄公,大破戎敌,建功受赏,与《秦本纪》“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的记载吻合。虢季子白盘记载的是两周之际(很可能是周携王十二年)拥立余臣为携王的虢季子白(即虢公翰)大破猃狁于北洛水之北,斩获颇丰。

西周贵族之间的狱讼内容主要涉及仆庸土田等财产。六年琱生簋可与五年琱生簋、琱生尊铭文连读,记载了召氏家族大宗与小宗团结和睦,齐心协力贏得了诉讼的经过。

比簋盖的铭文内容涉及

比与攸卫牧的田邑之争,后者拒抗王命,未将土地交付给前者。

比向王申诉,王派大臣仲裁,攸卫牧服法起誓。铭文记述了贵族之间争讼过程的各个环节,详细备至。

西周时期的商品经济比较活跃,商品主要受国家控制管理。王室及贵族家族内部都有一套自身的经济运作机制。颂壶铭文有周王命颂管理成周的商贾,监督管理新来经营的商贾,所得收入归王宫使用。“用宫御”明确记录了商品市场是西周晚期王室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射壶的器主出身于蔡国公室,而作了尹叔的家臣,专门负责尹叔家族内部的商业事务,从家族的层面展现出西周末叶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西周时期贵族之间的商品交易仍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在商品交换中可以领略到权力的秩序。亢鼎与任鼎的铭文分别记载了召公奭与周王从臣下手中购买珍宝贵货,卖主不仅收到等值的货币,而且还受到高规格的赏赐,彰显出高级贵族具有超经济的绝对权威。土地作为重要的商品,自西周中期以来在贵族之间多有交易。倗生簋铭文记录了格伯与倗生的土地交易行为,详细记载了定立约剂的全过程,券书约剂必须由周王派出的官员制定,田地勘界也必须有专属官员参与,这样缔结契约才具备法律效力。

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其内涵除了涉及西周分封制度之外,还有很多反映列国自身发展历史的内容。

1、鲁国。

尊是近年新发现的“鲁

四器”之一,铭文内容在以往的金文中并不多见,记载的是鲁侯之臣

受鲁侯之命从阳桥来教鲁人为国君修筑宫殿,工成受赏的经过。铭文所记应为鲁炀公徙鲁后修建宫室之事,可与《史记•鲁周公世家》“炀公筑茅阙门”的记载互证。鲁司徒伯吴

器主的官职是司徒,鲁国为周公之后,周礼尽备,官职设置也多效仿周王朝。

2、晋国。晋侯簋与

簋规格、形制、纹饰接近,极可能是同组器。

是晋侯的私名,这位晋侯有可能是天马——曲村晋侯墓地M6的墓主晋厉侯福。这两件簋应出自“田妻”之墓(M7),是归晋侯夫人保存的一套体现晋侯与夫人亲情的私人家用器。

3、楷(黎)国。金文中的“楷”通作“黎”,商末周初之际,周人灭了商代的黎国,分封毕公的別子建立了姬姓的黎国。近年在山西黎城发现了西周黎国墓地,出土了很多楷国贵族器物。楷侯贞

是西周晚期的楷国国君自作器。

4、应国。兽簋的器主受应侯之命管理应国的趣马、驺人等有司,可知在某些诸侯国内的地方基层组织中也存在着与王畿内建制相同的军事类长官。

5、密国。西周的密国是殷末周文王所灭密须国后建立的姬姓封国。今甘肃灵台境内乃密国故地,泾伯卣出自灵台白草坡M1,墓底有腰坑,带有殷遗民葬俗的特点,出土有大批兵器,种类丰富,精美异常,泾伯的身份应是密国的高级军事将领。

本册收录的青铜器还有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类型学价值和工艺价值。伯偈父簋、兽簋、皿簋(两件)是西周中期以来流行的豆形簋,

犬簋的形制十分罕见。豆形簋的大批出现和异形簋的造型丰富了青铜簋的品种,是周人“重食文化”的反映。

内史

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

之一,其器形更多继承了西周早期附耳方鼎的诸多特征,证实了青铜

脱胎于西周早期的附耳圆角方鼎,并吸收了簋的圈足部分,算是二者的“混血”。

形体宽矮的折肩罐腹盉存世量不多,它是由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的深腹罐形盉演变发展而成,目前所见有无足和有足两类,后者按照足部的造型不同,又可分为圈足、柱足、袋足、扁足四种。柱足形以作册吴盉为代表,流行于西周中期;卷曲夔纹盉可归为袋足形,流行于西周晚期。鬲腹盉和扁圆腹盉是西周中晚期青铜盉盛行的形制,折肩罐腹盉的出现,充实了青铜盉的种类。

1980年彭县竹瓦乡窖藏(二号窖藏)出土的团龙纹罍造型美观,工艺复杂。盖顶的尖菌形钮与盖是分别铸造后连接上的,而四个鸟形突棱与盖面应该是活范拼接连铸而成。从器身的四道扉棱中间的范缝痕迹上看,可知罍身由四块大范铸造,而且腹部的鼻钮也是浑铸而非分铸。象首形双耳与肩部铸接的痕迹明显,它们与罍身是采用“自锁”铸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西周青铜器重宝迭出、异彩纷呈,它们作为中国上古文明的缩影和载体,是揭秘中国上古史,探寻中国古代文化的指南和钥匙。

*本文转载自古文字微刊

原标题:《上古荐书丨朱凤瀚、田率主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西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