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丨“张杂谷”扎根和硕 小谷子蝶变大产业

巴州零距离
2020-08-31 15: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张杂谷

一粒谷种能给一片土地带来多大转变?

“张杂谷”在和硕县推广种植8年来,这粒谷种已由单纯的种植项目,变为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的“金色”产业。

从张家口落户和硕

7月20日,和硕县曲惠镇冬都呼都格村大田里的“张杂谷”开始灌浆,村民刘亚明看着沉甸甸、金灿灿压弯了腰的谷穗说:“今年的收成没得说。”

在河北援疆干部的指导下,刘亚明2013年开始种植“张杂谷”,第一年种了60亩,收入6万余元,今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100多亩。

2011年初,张家口市第一批援疆干部来到和硕县,发现当地土地沙化严重,且干旱缺水,农业种植收入不高。援疆干部邀请来专家,最终确定将张家口市农科院科学选育的抗旱节水、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张杂谷”,推广到当地种植。

2012年,和硕县在北部山区试种50亩“张杂谷”,当年亩产200公斤,取得初步成功。

种植试验表明,在和硕县,1亩小麦滴灌需500立方米水,而“张杂谷”仅靠天然降水即可增产。在荒地上种植的“张杂谷”每亩产量200公斤,如果每亩浇水100立方米,亩产能到400多公斤。同时“张杂谷”的秸秆可做饲草,喂养牛羊等家畜。

河北省援疆干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技局副局长李岩说,新疆作为牧业大区,可利用的草场面积有限,优质饲草料供应不足,种植“张杂谷”并推行秸秆饲草化,一举两得,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各方聚力形成产业

2013年,和硕县曲惠镇农民陈学亮成立和硕晟合“张杂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500亩,在戈壁滩贫瘠的土地上获得平均亩产360公斤的产量,实现销售额99万元,这一成绩吸引了周边不少农牧民加入合作社。

32岁的马哈者是曲惠镇老城村村民。她家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一年收入5000元,她在“张杂谷”加工厂上班,每月工资3000元,“加上丈夫在外打工挣的钱,一年全家收入有7万多。”

近年来,和硕县共为种植“张杂谷”流转土地4000余亩,惠及农户200余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在合作社务工,或在厂里上班,户均增收2000余元。

“我们按照‘龙头带动+基地示范+辐射农户’的发展思路成立合作社,形成‘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发展模式。”陈学亮说。

来自多方面的力量汇聚在“张杂谷”上:合作社建起一座年产5000吨的加工厂,提升了谷子加工能力;引进“张杂谷”新品种,使产品口感和色泽得到明显改善;统筹资金购买打捆机,每亩提升综合收益60元,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好销路推动广种植

如何激活“张杂谷”的巨大潜能?张家口市援疆分指挥部与和硕县着眼于“张杂谷”的附加值、市场效益和扶贫能力的提升等,推动“张杂谷”下游产业发展。

2017年,和硕县成功申请注册了“张硕”商标,2019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目前正在申请“天山小米”原产地地理标志和自治区农产品绿色认证标识。

“为进一步增加销量,拓宽农户的增收渠道,‘张杂谷’除了线下销售,还与一些网店合作,根据电商销售特点,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包装产品。”和硕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培其说。

如今,真空包装的“张杂谷”走进了秦皇岛、深圳等地的超市,还与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签订了供销合同,建立了销往内地的绿色通道。

“得益于光热资源,和硕种出的‘张杂谷’小米含油量高、富硒,营养丰富、口感香糯,广受内地消费者欢迎。”陈培其说,“好的销量推动了种植面积扩大。目前,和硕已种‘张杂谷’2万多亩,亩产量500公斤,总产值4400万元,受益农户500余户。”

延伸阅读

谷子古称“稷”,被誉为“五谷之首”。“张杂谷”是张家口市农科院科技人员培育出的一种抗旱节水、抗病抗倒、抗逆广适性强的系列杂交谷子新品种,具有高产、耐旱、优质、抗逆性强的特点。如今,“张杂谷”已在和硕落地生根,并带动周边轮台、和静等县种植了5000余亩,产生了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周海霞)

监制:许晓华

原标题:《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丨“张杂谷”扎根和硕 小谷子蝶变大产业》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