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昆明市富民县麻地村:从“冷麻地”到“主力村”

2020-09-02 12: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唐蓉

自富民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来,罗免镇麻地村不断谋发展促团结,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昆明市产业化调整100强村”,如今的麻地村是富民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主力村”。

发展产业  盖起新房

富民县罗免镇麻地村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全村八成的人口是苗族和彝族。“以前的麻地村,海拔高、经济差,大部分村民住的是茅草房,条件稍好一点的住的也不过是瓦房。缺衣少穿,经常一家人仅有一两套衣服,生活十分困难。”麻地村党总支书记李自顺向记者感慨道,麻地村平均海拔在2100米以上,当地上了年纪的百姓以前都管村子叫“冷麻地”。

不久前,记者来到这个村落,看到的是万亩的烟粮果蔬包裹着的高山和村寨,山间的道路蜿蜒曲折却四通八达,一座座砖瓦新居相连,住上新房的村民,有的在门口与乡邻交谈,盘算着未来的发展,有的绕着新居忙里忙外,将家园收拾得整整齐齐,一幢幢新屋,似乎承载着这里村民们的生活巨变,更框住了他们幸福的持久绵长。

村民们盖新房、谋新生活的底气,很大程度上还是来源于当地的民族经济基础比以前更扎实了。近年来,麻地村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麻地特色”的发展道路,以“粮食不抓不得了,只抓粮食富不了”为突破口,调出约六成的土地发展烤烟、蔬菜、药材种植。“以前村民也种植烤烟和蔬菜,但是种得都非常少,赚的钱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李自顺介绍,如今烤烟成为麻地村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村上还开办了一所烤烟科技培训学校,成立了10个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

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样被麻地村运用在了林果产业上。2015年麻地村成立了林果协会,大力发展林果经济,紧紧围绕“小户跟着大户走、大户跟着老板行、老板跟着市场转”的理念,麻地村开启了对林果经济的探索。去年,麻地村以4500亩的苹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4000余亩板栗、樱桃、大树杨梅、桃李、甜杏儿为辅的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格局逐渐形成,协会去年收入达346万元。 

“农忙时在家种地,闲时到苹果合作社打工挣钱,每个月平均能有2400元的收入。”来自麻地村大窝塘村民小组的苗族村民张海燕说道。记者走访了麻地村周边的一家苹果基地,那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目前有400多亩苹果树,一年支付的用工费用和收购村民秸秆等施肥作物费用合计将近70万元,聘用的人员基本来自周边村落。

党建引领促和谐发展

“让村民富裕,是我的最大愿望!”身为彝族的李自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心系着村民们的生活。随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推进,像他一样的少数民族党员越来越多,在村党总支、村委会班子的9名成员中,有彝族、苗族村干部8人,全村现有的51名党员中,有彝族、苗族党员33名。据了解,近年来,村委会领导班子多次荣获省、市先进村党总支的荣誉。

据李自顺介绍,麻地村坚持把培养、提拔、重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推进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始终将学习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作为提升民族工作水平,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巩固民族团结的前提和保证,“三委”班子和教会管理人员经常集体学习有关民族工作方面的政策、规定或好经验,并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为民族团结、和睦共处打牢情感根基。

麻地村党组织还结合“春城党建走廊”建设,全力打造标准化的村级为民服务站,实现了“村三委”人员集中办公。真正为群众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实现群众办事、矛盾纠纷、信息咨询、致富求助不出村。为了提供更周全的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每逢彝族、苗族群众的重大传统节日,党总支、村委会成员都前去祝贺……

正在干活的龙美秀是大窝塘村民小组的苗族村民向记者分享道:“以前大大小小的纠纷不少,最近几年大家忙着自家的种植、养殖,村委会也积极协调解决问题,纠纷比以前少了。”据了解,近年来,通过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宣传和执行,麻地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问题解决在基层。

紧抓民族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麻地上村村民小组的党群活动中心最近加盖了一层楼,其中一个约有100平米的房间里,陈列满了历史悠久的物件,有唢呐、彝族服饰、农耕用具等,室内虽然还没有装修,但十分吸人眼球。

“这些全都是从当地群众家里收集来的老物件!都是麻地曾经的民族记忆。”李自顺说道。富民县罗免镇民委专干代潮俊向记者介绍,以后这里将作为传习馆,展示麻地村曾经的民族文化,也会在此举办一些相关文化活动。近年来,麻地村投资320余万元,完成8村文化活动室建设,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基础。

党群活动中心紧挨着民族文化广场和文化走廊,“每年村委会均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彝族火把节和苗族花山节活动,民族文化得到传承的同时,也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活力。”李自顺说。

此外,麻地村在打造民族特色文化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为打造民族特色文化,麻地村积极筹措资金组建了以芦笙、彝族唢呐等为特色的5支文艺队,组织参加各级文艺表演,每年都在“七一”、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为加深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贡献着艺术力量。

麻地村在大力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坚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窝塘村、老干箐村分别创建成省级文明村和市级文明村。

2020年,麻地上村荣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富民县民族宗教局局长王兴泽表示,接下来,富民县将以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护传承好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为重点工作,切实推进富民县各乡村的民族文化建设。而麻地村作为全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主力村”,民族团结、交往交融、共同奔小康的美好画卷也正徐徐铺陈开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