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各地林草新闻丨安徽:国有林场的美丽蝶变

2020-09-02 12: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我省2016年启动国有林场改革,

以林长制为重要抓手,推深做实各项任务——

国有林场的美丽蝶变

夏末秋初,庐江县柯坦镇大汉塘“水中森林”鹭鸟翔集,美不胜收 通讯员 王闽摄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林业改革发展上,我省自2016年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推出了包括林长制在内的多项举措,全面落实市县党委、政府负责人担任国有林场区域林长,建立完善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扎实推进林长制“五绿”任务落实,积极鼓励国有林场参与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

四年来,国有林场基本实现了林场整合、功能定性、编制核定“三到位”,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国家抽查验收结果评定为优。曾经“不工不农、不事不企”的国有林场,生产生活有哪些新变化?林场发展又有哪些新举措?记者近日深入林场走访调研。

改革破题 砍树人变成护林员

8月20日,烈日炎炎,汽车沿着县道005线来到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两旁笔直挺立的马尾松群映入记者眼帘,路边野花正艳。

“我们每天都要巡视一下山林,防止火灾发生。”护林员宋文伟身穿橘黄色防护服、背上消防装备准备巡山,“以前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上山砍树了,现在主要是栽树、管护和防火。”

“改革前,林场主要依靠采伐树木来保障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皇甫山国有林场场长刘绪香说,改革后,皇甫山国有林场由企业转为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由财政保障,林场基本不采伐了,主要职能转变为保护林场生态资源。

“现在林场算上退休职工有706人,过去为了生存,只能砍伐山上的树木。因为改革前职工工资要靠林场来发,而林场收入主要靠的是最原始的种树、砍树、卖树。”刘绪香回忆道,“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过去林场收入往往入不敷出,职工工资有时只能打折发,甚至发不出来。当时,不少职工忍受不了这样的工作环境,选择外出打工。”

过度依赖树木采伐、人才不断流失、基础设施滞后……为彻底改变国有林场生产发展举步维艰的不利局面,2016年,我省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改革方案要求国有林场事业编制人数压减45%,“人往哪里去”“老来由谁养”,这是改革必须破解的关键问题。

泾县林业局副局长王月通告诉记者,泾县有4个国有林场,全部由原来的企业性质转变为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其中,通过岗位竞聘进入事业编制人员23人,政府购买服务组建森林防火专业队人员27人,内退休养人员30人。每一位职工都得到妥善安置,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基础保障。

“我以前一个月工资只有一千多元,改革后,现在每月工资有三四千元了。”泾县马头国有林场员工黄斌对记者说。据省国有林管理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改革,我省国有林场由141个整合优化为100个,剥离社会职能,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离;核定国有林场事业编制4726名,较改革前减少45%左右;在职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参保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率达到100%,实现了全覆盖。同时,生态也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我省国有林场森林面积达362.7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910万立方米,较改革前分别增加了5.75万亩和220万立方米,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森林质量明显提升。

完善设施 老林区驶上快车道

泾县马头国有林场里,森林郁郁葱葱,山泉清澈,鸟语虫鸣。新修的林区道路四通八达,宽阔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林区深处。道路的畅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也促进了当地林业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这里以前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当时,有不少投资商想来做旅游开发,但苦于交通条件差,只好作罢。”马头国有林场场长卜良高说。

过去,水电不通也制约着林区发展。“以前吃水要靠抽水机从东灌渠里抽水,水质浑浊。现在我们用的都是蔡村镇自来水厂的水,水质好多了。”马头国有林场职工沈爱林告诉记者。

早在1994年,沈爱林就来到林场工作。“一开始,这里连电都不通,后来通了电,但电压低,电视都看不了。”沈爱林说。如今,马头林场电网纳入农网改造,林场职工可以安心用上电视、空调。

林场还实施了危房改造,沈爱林和几十名同事都得到了安置。“我现在住的是三室两厅,110平方米,家电一应俱全。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真的做梦都想不到。”沈爱林说。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管理体制全面创新,这一切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省国有林管理局负责人说。2018年以来,省、市、县加大对林区道路、饮水安全、电力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建成场部、林下经济节点对外连接道路227.62公里,修建林业专用属性道路2039.13公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记者从省国有林管理局了解到,根据《安徽省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30年)》,国有林场林区道路纳入“四好农村路”建设规划,林场安全饮水纳入“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规划,42个国有林场电网已纳入省级电网统一管理。

基础设施改善了,林场更加生机勃勃。马头国有林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浙江一家园林企业,将老场部办公房和职工宿舍变身精品民宿,将废弃的荒山改造成4000余亩的花海果园……这家国有林场,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养生观光园。

“招商引资盘活老场区闲置资源,闯出国有林场的改革新路,这是林长制改革带来的巨变。”卜良高说。目前,泾县成立了国有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承接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林业发展项目、实施重点林业产业和基础设施及社会项目投融资的主要平台。此举不仅盘活了林业资源,还创新了林业经营机制,增强了林业发展后劲。

创新思路 “卖绿色”前景更广阔

当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国有林场应该如何转型求突破?怎样为林场人带来更多实惠呢?

不久前,在皇甫山森林公园深处的弥陀寺景区,记者看到有游客在木质茶楼内惬意地品茶。林场第一代护林员,今年70岁的高青旺忙前忙后招呼着。

“你瞧这皇甫山的树、果子,哪样不是钱。还有现在的生态旅游,可受欢迎呢!”高青旺说。他退休后,和儿子高峰承包了茶楼和高空溜索的生意,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林场改革后,生态和经济效益如何兼得,成为摆在林场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守着林海还能没有饭吃?”刘绪香决定转变思路,把林场经营起来,以改革激发新活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皇甫山林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去年旅游综合收入近300万元,先后荣获“中国森林氧吧”、全国十佳林场、首批“中国康养林场”等称号。林场还新建了20套民宿,统一设计、统一装修、统一经营,供游客住宿;每年举办的皇甫山彼岸花旅游节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游玩。

在旌德县庙首国有林场,记者见到漫山遍野的黄精长势喜人,再过两个月就可以采收了。“黄精种植5年后,亩产量可以达到1200斤,亩产值在6万元以上。”庙首国有林场场长姜育龙说。

据介绍,庙首国有林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结合森林抚育项目的实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共种植黄精1000多亩,宁前胡1500亩,灵芝、白芨、重楼等名贵中药材300多亩。另外,林场在香榧、茶叶、猕猴桃等特色经济林发展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我们主抓林种结构调整,发展高效林业,盘活壮大山核桃、雷竹等经济林资源。”黄山市歙县桂林国有林场场长汪晓晗说,该林场已打造1000亩杨梅经济林示范基地、600亩山核桃基地等,开展林区景区化建设,打造森林康养旅游项目,森林旅游乐园初现雏形,成为游客观光、采摘、休闲的好去处。

来源:安徽日报

记者:汤超

原标题:《各地林草新闻丨安徽:国有林场的美丽蝶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