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方篇】06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科协:创新组织设置形式 建立市直机关科协

2020-09-07 1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2015年7月,中央首次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成为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里程碑。5年来,中国科协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战略部署,扎实推进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5周年之际,“科协改革进行时”推出“落实群团会议精神”特别栏目,重温总书记要求,生动展现近年来包括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内的科协系统改革创新实践,强化新时代科技群团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亮点导读:桐城市科协围绕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不断创新组织设置形式,成功推动教育、卫生、农业、气象、地震5个市直机关成立科协,积极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企 业、高校、职校、中学等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有效扩大科协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一、背景

桐城市科协深入分析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现状,聚焦科协组织覆盖不广、服务能力不强、社会影响不够等问题,广泛调研,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尝试在与“三长”联系密切的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建立科协组织,进一步扩大科协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组织形式,建立市直机关科协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力求组织建设的制度保障。桐城市科协以“3+1”试点为抓手,强力推进基层科协改革,成立由桐城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桐城市科协积极争取将建立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科协组织写进《桐城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桐城市科协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方案》,并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科协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是着眼全域全面,力争把组织拓得更广。坚持多措并举,不断接长手臂,横向拓展、纵向夯实、网上活跃,“三维”聚力构建科协工作新格局。试点工作以来,成功推动教育、卫生、农业、气象、地震5个市直机关成立科协,并在桐城师专、安庆文都科技职业学校、桐城中学、实验中学等4所学校成立了科协,有效团结凝聚了教育、卫生、农业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责任心和组织动员能力强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为科协组织和科协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智力支持。

这些科协组织的成立,使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落到实处,有了具体的实施单位;同时又承担起部分学会组织功能,弥补了学会工作的缺失。

(二)建章立制,完善组织架构

为推动新成立的市直机关科协、事业单位科协有效运行、发挥作用,桐城市科协从实际出发,着眼有板有眼,把管理抓得更实。坚持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分类管理、注重实效,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水平,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架构。明确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科协是市科协的基层组织,为本单位内设的群团组织,经本单位党组织批准成立,接受市科协业务指导。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科协必须制定《章程》,选举产生科协委员会,委员会由7-9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秘书长1人。主席、副主席由单位领导或专家担任,会员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构成,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的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为团体会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各级科协所属学会、协会会员、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科技管理人员为个人会员。

三、成果成效

安庆市桐城市科协以“3+1”试点为抓手,强力推进基层科协改革,成立由桐城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凝聚合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5个镇(街道)、2个开发区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领导机构;223个村(社区)全部成立科协组织;企业科协由8家扩大至31家,初步实现了组织全覆盖、服务无盲区。积极推进“3+1”试点工作,为充分发挥“三长”在基层科协组织中的作用,桐城市科协创新组织设置形式,成功推动与“三长”联系密切的教育、卫生等5个市直机关成立科协,并在1所高校、1所职业学校、2所中学成立科协组织。

通过把科协组织建到科技工作者的“家”里,桐城市科协组织作用得到了空前发挥,一个以基层组织为依托、以“三长”为纽带、部门抱团共建共享的工作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一是明确“干什么”。根据不同类型组织特点,出台系列制度制成指导手册,明确目标、职责、流程,推动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指导“怎么干”。通过举办基层科协座谈会、科协干部培训班、组织参加上级科协培训等方式,帮助科协干部提升能力水平。三是力促“干好活”。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和挂靠单位的支持,把科协工作列入本单位、本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与部门工作对接,与工作绩效挂钩,在任务布置、活动开展、经费安排、年终考核等给予通盘考虑、全力支持,充分调动了基层科协组织的积极性。目前,5个市直机关科协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工作有声有色。

【卫计委科协】利用医疗网络和人才密集的优势,发挥医院院长引领带动作用,牵头推动与市内外各级医疗机构和专家团体的学术交流、理论培训。2018年,共举办各类学术讲座42次,邀请省内外享有盛誉的医学专家教授32人来桐讲学交流,参与学习人员1320人次,拓展了桐城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医学视野、为熟悉和掌握前沿医学科技、提升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有序就医发挥了积极作用。镇(街道)卫生院成立科协工作队,形成了以卫计委科协、市直医疗单位和镇卫生院院长、村卫生室为主体的完整的三级组织架构,吸引接纳医疗卫生技术专家、年轻医疗骨干为主题的卫计系统科协志愿者130余人。明确机制任务,院长担任队长,带头在科普活动、健康义诊中亮旗帜、亮身份;村(居)卫生室主任是科普员,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教、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等活动。同时将科协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卫计系统年度综合绩效考核。

【农委科协】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充分发挥15个乡镇(街道)农技站站长作为乡镇(街道)科协副主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农技站站长上连专家或科研单位,下连农民,狠抓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实用技术推广、建立示范基地和培育示范户、成果申报和论文评选等活动。一是举办粮油作物种植、茶叶栽培、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植保员、农资供销员和农村电子商务等培训班20期,来自全市各乡镇 950名从事种、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接受了系统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好科普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共创建科普示范基地4 个,评选农村科技示范户1435户。三是依托种植业管理局、种子管理局、水稻综合试验站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召开现场观摩会,为桐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技术服务。先后邀请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程式化所长、钱前研究员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桐城考察指导。2018年3月份,应桐城市农委科协邀请,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稻田生态与环境治理岗位专家章秀福研究员、草害防控岗位专家陆永良研究员一行三人到桐城市调研水稻生产,并带来了由罗锡文院士和章秀福研究员等主持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项目。四是做好优秀学术论文的推荐上报工作,据统计,2018年农委科协会员在省级以上各类农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报科技进步奖3项。

【教育局科协】围绕青少年科技教育,以学校为主体,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类科普竞赛、“龙眠之星”夏令营、科普讲座等活动,并不断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建设。通过启动桐城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的规划,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 、防震减灾周、食品安全等活动。在安徽省第三届中小学德育实践优秀案例征集评选中有7位校长获奖,其中实验中学陈宝平校长的论文《传承文都精粹,优化育人环境》获省一等奖。气象局、地震局科协整合社会资源、围绕科普主题抱团共建,结合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地震应急演练、创建科普示范学校(基地)、安全示范社区(点)等工作内容,开展科普“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宣传活动,发挥气象、地震台站科普资源优势,科普日、气象日、减灾日对外开放,组织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参观,全年接待公众600人次,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科学知识。

四、对策建议

一是要紧密联系群众。完善的组织网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提供支点,建家交友更为便捷,帮困解难更加及时,惠民利民实效更大,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基层组织全覆盖使科协系统的可支配资源日趋丰富,比如: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到镇、村开展志愿服务和宣讲;老科协、预防医学会开展课题调研交流等;基层组织与上级科协上下联动,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更加贴近群众、深入人心。

二是要聚焦助推创新。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科协组织把部门工作要点对标科协工作重点,相互结合,相互交融,有力的助推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

三是要凸显引领作用。各级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神经末梢更加密集顺畅,第一时间传递党委政府的声音,第一时间反应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和诉求,把他们更好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视频1.《唯有源头活水来—桐城市科协深化改革亮点做法》

视频2.《勇立潮头唱大风—桐城市科协深化改革工作纪略》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科协

原标题:《【地方篇】06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科协:创新组织设置形式 建立市直机关科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