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色铜仁】踏访黔东红色足迹(3)| 当红军的老乡回来了

2020-09-07 19: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一个离别故园近半个世纪的游子来说,晚年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踏上故土与亲人重逢。

1984年11月,72岁的老红军杨长生应邀回乡参加“玉屏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活动。一连几天,他兴奋得睡不着觉。

整整四十八年,几回梦里依稀家山一草一木,而今却是如此真切……

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湘黔边界新晃县,家住玉屏侗族自治县长岭乡范家湾的杨长生,与几位老乡在新晃县酒店塘汞矿当井下抽水工。红军将他和老乡召集拢来说:“参加红军就有吃有穿了,你们受尽地主的压迫剥削,参加红军吧!”他和同村出来的四个老乡当即参加红军,编入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一营机枪排当战士,随军长征。

就这样,杨长生和他的老乡走上了光明而又曲折的道路。

杨长生和战友们经四川甘孜、阿坝藏区开始翻越雪山。此时虽是夏天,可山脚仍是银装素裹,寒风呼啸。红军缓缓朝雪山上爬行,长达三四天,许多战友在雪山途中牺牲了。杨长生和战友们边爬边去搀扶坐下来的战士,却发现他们已经僵硬,如一尊雪雕,无神的眼光还目视着迷蒙的远方……

红军过雪山(网络图)

翻过雪山,接着就是可怕的沼泽地。杨长生眼睁睁地看见刚刚还在行走的战友,忽然矮下去半截身子,双手不停地挥舞,眨眼工夫,人就不见了,只在水面留下几个小小的气泡……

若干年后,杨长生每次想起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仍旧会吓出一身冷汗。

最令杨长生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是,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甘肃武当县。当晚,部队在盐官宿营。次日,向华果山开拨,被国民党的飞机轮番狂轰烂炸。不久,杨长生被炸弹震昏,不省人事。等他痛醒过来时,朝四周一望,只有一些断脚掉脖躺在地上的战友,才知道自己负伤掉队了。

在惨淡的余晖下,杨长生深情地望了望倒在血泊之中的战友,既饥又渴地向远处的村庄走去。

杨长生在一只有两个老人家的庄稼户家里休养了二十多天。伤养好后,他去甘肃甘谷县罗儿区的一何姓家先干了两个月的活,又在一杨姓家中干活两年,继到三十里铺一郭氏家里做活,后至一张氏家打杂四年。掉队后,为了生存,杨长生一共给别人帮了十多年的工。

直到新中国成立的前三年,在好心人的热情帮助下,杨长生才被甘谷县杨家庄招为上门女婿,定居甘谷县盘安乡杨家庄。

杨长生,原名周长生,又名周玉清,入赘杨家庄后,改周姓杨。后来,杨长生被群众选为生产队长,贫下中农代表。

但杨长生始终未忘记自己的经历,1977年初,他向有关部门陈述自己的历史。经甘肃甘谷县和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多方调查取证审批,1978年,杨长生享受“红军流落人员”待遇。接到“红军流落人员证”那天,他跑到山上偷偷地大哭了一场。

1984年寒冬的一天,杨长生甫进梦中常常萦绕的家园,抑制不住激动,泪水夺眶而出。

(张春阳 黄烨)

精彩回顾

原标题:《【红色铜仁】踏访黔东红色足迹(3)| 当红军的老乡回来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