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进奶酪小镇 | 传统技艺成了脱贫致富新“法宝”

2020-09-14 11: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走进位于镶黄旗民俗风情文化街的“扎毕拉胡肉食奶食店”,只见奶酪、嚼口、楚拉、图德等奶制品种类齐全,销售区后方的生产区、发酵区、晾晒区等生产车间划分明显,店主的微信信息提示声不断,“最近外地订单很多,产品供不应求,需要提前预订。”

店主额日和木图和爱人乌日娜是宝格达音高勒苏木扎毕拉胡嘎查牧民,承包的草场只有600亩,养殖牲畜无法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加之前几年夫妻俩一直在看病,药物支出较大,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转机出现在2016年,按照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夫妻俩在新宝拉格镇分得一套75平米的楼房,“咱们旗里的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较快,机会也很多,不如你们就开个奶制品店吧。”解决了额日和木图家的住房后,旗扶贫办和帮扶单位的工作人员几次上门,为他家以后的发展出谋划策。

草原上的妇女天然掌握着奶制品的制作技艺,乌日娜说干就干,两人当年便租了店铺开始了奶制品制销事业,“那时虽然一天只加工100多斤牛奶,但收入稳定有了保障,再加上旗里各项扶贫政策,当年我家就脱了贫。”

在有着数百年民族传统奶制品制作历史的草原小城,人们让这项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更为当地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机遇,靠着发展奶制品产业,这座小城香飘四方,这里的人们朝气蓬勃。

奶牛养殖户若力格尔苏荣是镶黄旗诺明塔拉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合作社的成员,家里有1300多亩草场,从2004年开始养殖奶牛,从最初的2头奶牛已发展到现在的20头,日产奶量有400多斤,年收入有20多万元。前些年若力格尔苏荣家里供了三个大学生,当时养殖的奶牛数量少,生活拮据,孩子的学费几乎都是借的,这两年孩子们都大学毕业了,若力格尔苏荣没了负担,逐渐扩大了养殖规模,收入逐年提高,欠下的债早已还清。

近年来,镶黄旗将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确立为重要富民产业和扶贫主导产业来重点培育,实施全产链产业提档升级项目,促进了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双赢。据统计,全旗奶制品产业链从业人数约900人,其中贫困户约占10%,奶制品加工人员年人均纯利润达3万元左右,销售人员年人均纯利润达1.5万元左右。

9月上旬,镶黄旗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园区即将投入使用,首批将有21户奶制品加工户入驻园区,其中10户为脱贫户,另外要求示范户申请入园时需带动1名以上旗内建档立卡贫困牧民实现就业。

记者:巴雅尔图 耿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