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清远疍家人卢焕新:手工编织渔网70年

2020-09-15 0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7月13日下午,五一码头处一艘靠在岸边的水泥渔船,随着北江水波荡。76岁的卢焕新坐在船上,悠闲地看着四周,手中的梭穿梭不停,渔网逐渐成型。

7月13日,卢焕新悠闲的编织渔网,即使不看也不会出错。

十岁前就能织渔网

白庙渔村面临北江畔倚山而建,因河成街,以观山水、尝鱼鲜著称。在河对岸的五一码头停泊着几艘游船,最靠近岸边的一艘便是卢焕新的生活用船,一条约7米长的便桥将岸边和船连接起来。船上几张木长凳在通向卢焕新房间的过道上摆开,船内四周可见到渔网、虾笼等渔具,卢焕新坐在长凳上编织渔网。

7月13日,卢焕新手脚并用编织渔网。

编网打鱼是疍家人生存的基本技能。具体是什么时候学编织渔网,卢焕新已经记不清楚,只记得十岁前就已经会编渔网,是跟着父母在打渔过程中学会,至今已近70年时间。

7月13日,卢焕新织网的主要工具是梭、网棋和线。

织渔网的主要工具是梭和织板,梭呈长条状,用来绕线,有竹制的也有塑料的。织大眼网用大号梭子,织小眼网用小号梭子。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织网的速度和质量。织板俗称网棋,一般由竹片削成,像一个小格尺,其大小决定网眼的大小。织渔网所用到的线是尼龙线,有粗有细,常见的有绿色的和透明的。要织一张好渔网并非易事,织好一张渔网快则个把月,慢则需要两三个月。

卢焕新织网技能的习得靠的是父辈言传身教,口手相传的技艺,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才能掌握。

手工织网从选料到加工都需要经验,左手网棋右手梭,网梭和线在76岁的卢焕新手中灵活交织,渔网在线的一穿一拉间逐渐成型,娴熟的手法看上去更像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肌肉记忆。

7月13日,杉木制成的浮标,能减缓渔网在水里下沉速度使其更好地伸展开来。

随着网眼的目数和圈数增加,织到中段需要加上杉木制成的浮标,能减缓渔网在水里下沉速度使其更好地伸展开来。继续织到足够圈目之后,在渔网末端系上铅制坠子,一张渔网终告完成。

7月13日,铅制的坠子,能使得渔网边缘迅速下沉。

不喜上岸的疍家人

7月13日,卢焕新走出自己的船,前往儿子的船吃晚饭。

“番禺顺德都去过,东莞石龙也去过,四处打渔,四处流浪。”聊起年轻驾船各处打渔时,卢焕新望了望远处,面带笑容。

在八九十年代,卢焕新四处打渔,一家五口都挤在一艘3米长的小船上睡觉。直到2003年在政府的补贴下换上了一艘七十方左右的水泥船作为固定住所,住了几十年的小船便闲置停靠在水泥船旁。

子女们成家立业,都在岸上有了固定住所。

“住不惯啊,会头晕。”这是卢焕新尝试和子女在岸上居住的最大感受。

卢焕新记得从太爷爷开始,家里就是世代打渔,估摸着太爷爷的父辈再往上也都是打渔为生。他本人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船上,早已习惯了随水飘荡的船上环境。

喜欢看抖音的老渔民

7月13日,卢焕新使用手机观看外省人抛网的视频。

疍家人傍水而生,水上漂泊大半生的卢焕新伴随着白庙从小渔村到人丁兴旺,见证了氮肥厂探索清远经验的峥嵘岁月。经历了山洪暴发冲垮飞来寺。

上了年纪后,卢焕新已不再抛网捕鱼,平日里除了编织、修补渔网外。他也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经常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看别人撒网捕鱼的视频,并且夸赞外地的抛网方式很实用,不会弄湿衣服。

卢焕新手里的梭线交织出几百张大大小小的网,也伴随着他穿过大半百的时光。随着移民、年轻人的外出,白庙现常住人口大量减少,懂织网捕鱼的多数是年龄比较大的村民,经济主要靠旅游业带动。机器织网逐渐代替手工织网,对于这门手艺会不会消失,卢焕新认为疍家人只有自己做的渔网才好用,始终是会用手工织网,机器制作怎么都比不上。

来源:清远+

编辑:黄然

校对:张鍪

原标题:《清远疍家人卢焕新:手工编织渔网70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