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物】十年,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办公室

2020-09-15 19: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应急管理部干部谢留强被选派到山西省阳高县挂职以来,十年如一日,扎根黄土地,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拔穷根、闯出路,迈上脱贫致富路——

谢留强手把手指导西红柿种植户打理秧苗

看着温室大棚里村民们忙着采摘西红柿的场景,谢留强情不自禁露出笑容。比他还高兴的是正在收获的村民和各地前来采购的客商。今年秋天,全县推广种植的西红柿迎来丰收,各地客商住在地头排队装车,西红柿供不应求。

“这西红柿一采出来,外地客商争着来采购,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都是因为谢县长带俺们走上了这条路。”建档立卡贫困户贾廷军特别高兴,因为种植西红柿,这两年他已彻底告别贫困,家里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这是记者近日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采访时看到的场景,也是应急管理部驻阳高县挂职干部谢留强十年来致力扶贫事业的一个缩影。

十年,他扎根阳高,扑下身子和当地干群一道“拔穷根、挪穷窝”,为自己立下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目标。

十年,他一心扶贫,四次申请延期挂职,推动一个个扶贫工程陆续落地、一个个利民项目相继实施、一批批群众摆脱贫困。

十年,他把扶贫路当成人生的长征路,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助他们走上小康路。

01

怀揣一颗初心,为群众蹚出希望路

“他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这是和谢留强共事扶贫工作多年的鳌石乡党委书记尉武华对他的评价。自2011年作为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挂职干部,担任阳高县副县长起,谢留强就与扶贫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啥时候都把俺们的事放在心上,给俺们办事,是俺们的贴心人!”说起谢留强,阳高县罗文皂镇杨家堡村的邢国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激。

今年61岁的邢国,守着家里的几亩地,穷了几十年,也难了几十年,直到去年听了谢留强的劝说,改种了西红柿。

去年春天,为了动员村民通过改种这种高端西红柿增加收入,谢留强一次次来到杨家堡,和村民面对面、心贴心,讲形势、话大势、摆优势,打消村民顾虑,激发致富愿望。

做群众工作难就难在能不能和群众的心贴在一起、得到群众的认可。“俺从来没种过这种高端西红柿,没有一点把握,宁愿受苦也不敢改种。可冲着谢县长这样来管俺的事,俺就信他!”同村的种植户席明说,他和邢国听过劝说,动了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年就各自承包了一个温室大棚,种了这种高端西红柿。

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从那以后,这位劝他们的副县长,隔三差五就来到大棚,跟他们一道除草、看苗,成了和他们无话不说的“县长朋友”。

半年后,等邢国和席明摘完最后一茬果实,算过一笔账,就高兴得无法形容。一个大棚将近一亩地,之前种尖椒,纯利虽说能有六七千元,可是发愁销路,没有把握;也种过玉米,收成2000斤,纯利只有600元。如今改种西红柿后,能产1万斤,可卖4万元,纯利平均达3.5万元,两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

有了看得见的丰收,去年下半年邢国和席明就又承包了一个大棚,继续种西红柿。看到如今供不应求的架势,他们又有了更大的愿望:今年再承包几个大棚。

如今,在谢留强的力推之下,经过分期试种、推广,这种高端西红柿种植在全县11个乡镇建成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的摇钱树、希望树。

小小圣女果,脱贫大文章,村姑笑颜开,腰包日日涨

谢留强的办公室里长年放着一顶草帽,熟悉他的人知道那是他的“标配”。十年来,他把田间地头当成办公室,长年累月下山沟、奔地头,六棱山下有他的脚印,桑干河旁有他的身影。他走遍了全县所有12个乡镇的197个村,用不知疲倦的双脚为群众找准脱贫路、蹚出希望路,把多少年来群众端在手里的“穷饭碗”变成了“金饭碗”。

去年,阳高县获得山西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迈入县域发展的新征程。

02

靠着一股子钻劲,为扶贫工作闯出新天地

初到阳高,当地的方言让谢留强头疼、听不懂,他就静下心来耐心听,过了数月渐渐熟悉了。

在组织高端西红柿试种期间,测算果实的糖度是关键环节,为了能够快速便捷测算糖度,他拿着测糖仪,边吃边测边琢磨,如今他尝上一口,报出的结果和仪器的检测结果八九不离十,被西红柿种植户公认为“一口准”。

在谢留强的眼中,抓扶贫工作就是要有一股钻的劲头,一心钻进去,才能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准找好。不会的知识要钻,难度大的项目要钻,产业转型的难题也要钻。靠着这股子钻劲,谢留强带着当地干群在扶贫工作中闯出了新天地。

狮子屯乡发展日光温室扶贫产业园,村民缺乏专业技术,他联系有关方面请来省里的本土林果专家,来村里担任技术顾问,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为农民授课。一段时间下来,谢留强跟着学、看着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知识,到后来也能给村民讲解种植技术了。

鳌石乡是一个传统农业乡,长期以来主种玉米,农民增收无望。谢留强沉下身子,到当地干群中反复讲清产业形势,谋划转型出路,助力鳌石乡建起了2100亩林药套种扶贫产业园,为247户560名贫困人口量身定做了中短期脱贫“菜单”。

大泉山是全国水土保持治理先进典型,这里红色、绿色、古香古色旅游资源集于一身,但由于交通不畅,周边16个村的群众抱着“金饭碗”守贫。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谢留强一次次跑深山、进北京,争取帮扶资金,促成建设项目,为当地建成了“旅游扶贫路”,打通了制约发展的“中梗阻”,促进区域整体脱贫。

“为扶贫,他始终在思考着,怎么把群众的困难解决好,把脱贫的路夯得更实。”阳高县消费扶贫工作领导组副组长张兴介绍,碰到产业发展方面的难题,谢县长就会找来书籍自学、约专家请教,过不了多久他自己也就成了专家。

近年来,在谢留强的持续推动下,阳高县确定了将高端西红柿作为主要增收产业项目,实现基地示范带动农户全覆盖,为贫困群众找准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在全县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03

种苗选好了,他也累病了

十年来,与谢留强在扶贫路上越走越多形成对比的是,他的体重越来越轻,由原来的58公斤,变成了现在的50公斤;他回家的次数、和家人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

在他的宿舍里,有“三多”:药多、小米多、扶贫资料多。

挂职以来,肠胃病痛越来越多地困扰着他,准时服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今年3月,正是各地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为了选定种苗,让村民能够按时种植,他和相关人员连夜驱车,赶往山东潍坊。一路上,饭店关张,他们就三餐并两餐、两餐并一餐,顿顿吃泡面,硬是在3天内赶了4000里路。种苗选好了,他也累倒了。离开潍坊的当晚,谢留强的肠胃病又犯了,身体发烧,在同行人的帮助下找到就近的诊所输液,第二天又撑着虚弱的身子赶往山东寿光。

长期奔波和不规律的生活,造成谢留强能吃的可口饭越来越少了。平时错过饭点,他就在宿舍里熬小米粥喝,加上一个苹果,就成了一顿饭。

“他是把我们阳高当成了‘第二故乡’,扑下身子干,没日没夜干,这是把心搁在了这儿。坚持下来十年,太不容易了!”阳高县委负责人对此深有感慨。

十年来,谢留强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大事,答应的事一定办好,因此结交了一批贫困户朋友。

鳌石乡东马营村村民贾廷军说,“如果没有谢县长带着俺干,俺咋也不敢想有现在的好日子。”让他感动的是,有一次,自家的种苗不够了,着急之下,他想起了谢县长留给他的手机号码,打过去说了情况。让他没想到的是,次日上午,谢留强就赶到种植大棚,从车里搬出种苗,交到了他的手里。

驻点在阳高采购贫困户种植西红柿的南方客商胡超勇一说起谢留强,直竖大拇指:“谢县长真给力,来这搞种植、采购,我们放心!”胡超勇记得,有一次他们公司生产基地的变压器坏了,联系电力部门抢修,答复要等到几天后。抢修容不得耽搁!他马上打电话向谢县长请求帮助。挂下电话,谢留强立即调度,协调安排,为生产基地争取了抢修时间,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

在脱贫攻坚战中,扑下身子干总是第一位的事情。只要是贫困群众关心的问题,谢留强总是要过问解决;只要是能够促进脱贫攻坚的事情,总是不遗余力去推动,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事、难事,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这样的县领导没有架子,给俺带来了好路子”“他想着俺的事,办着俺的事”。干了26年村支书的杨家堡村村支书孙有德由衷地说,“领导总往咱农村跑,老百姓就不愁致不了富!”

天道酬勤。近年来谢留强先后被山西省、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务院授予脱贫攻坚优秀个人称号,并荣获大同市“五一”劳动奖章、脱贫攻坚优秀帮扶干部等荣誉称号。

面对奖证和荣誉,谢留强说:“金杯银杯都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有了好日子,就是最大的褒奖!”

原标题:《【人物】十年,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办公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