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地人心 ——凌河区菊花里棚户区改造工作纪实

锦州发布
2020-09-14 18: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秋日的阳光和煦通透,照耀着希望之梦。

曾经破败不堪的菊花里棚户区,如今已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平坦空旷之地。设在不远处的菊花里棚改指挥部办公室内,依旧人来人往。

“我们就是来看看这些工作人员,这段日子可把他们累坏了。”说话的是76岁的刘大爷。过了十几年的棚户区生活,他们或许有过愁苦、失意、牢骚,但从“百日攻坚”的生活变迁和体贴入微的细节中,他们感受到了棚户区改造这个“民生工程”的分量和暖意。这一刻,幸福和感激都不带任何虚妄地写在每一个曾经的棚户区人脸上。

菊花里棚改——历史遗留问题最多、社会关注程度最高、征收拆迁难度最大。

970间房屋,51天日夜奋战——实现净地速度最快、民声反响效果最好。

一头挑着党和政府的信任,一头挑着棚户区居民的幸福,“干”字当头的凌河区委、区政府从未懈怠,带领全体参战人员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打了一场漂亮仗。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棚户区改造前

城市疤痕

在锦州市城区东半部,辖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的凌河区,是辽宁省发展经济先进区、发展服务业先进区。43万凌河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了一个个高光时刻,汇聚起一幅幅拼搏奋进的动人画卷。

然而,棚户区的存在,就像城市里的疤痕,让城市的肌体流着泪、流着血、流着脓。

凌河区菊花里棚户区东至徐州街、南至南阳路、西至肇东街、北至南昌路,占地面积2.89万平方米。

众多生活在棚户区的普通人中,70岁的徐大爷常常被人提起。1994年,在企业做钳工的他搬到菊花里居住,是当时仅有的企业给解决住房问题的两名职工之一。带徒弟、当劳模,在他的工作中曾有不少辉煌的段落。但曾经的辉煌,并未覆盖他这些年生活中的主色调——黑色。26年间,这个只有25平方米的房子早已破旧潮湿,却是徐大爷一家四口唯一赖以生存的住所。

曾经的棚户区的每一扇窗口里,几乎都是一个局外人难以想象的世界。用老徐自己的话说:“跟住地窖没啥区别,整天见不着太阳。”冬天,储存在屋里的大白菜冻得硬邦邦的;夏天雨季来临之前,社区工作人员会过来集中安置棚户区的居民,老徐离家前必做的一件事是把冰箱搬到炕上去,要不然雨水灌进屋内,仅有的几件家用电器就报废了。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困难,就要用人的精神来战胜。而这精神源于逢年过节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嘘寒问暖,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区委区政府的帮扶救助,来源于党的人民情怀和历史担当。

一锅不生不熟的“夹生饭”

菊花里棚户区占地面积2.89万平方米(约43.39亩),地少房多,需征收户数567户,房屋共970间,总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其中:有照(证)房屋344间,无照房626间。在城区改造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时期,多个开发企业拟对该区域进行商业开发,但因该区域内房屋密度高,测算亏损严重,最终都未能启动实施。

2014年6月,凌河区政府开始启动征收工作。

2016年10月,获批农发行贷款资金支持。当时,已签约了部分拆迁房屋。后因拆迁难度大、群众诉求过高等问题,征收工作不得不中止,拆迁工作未能启动实施。

是的,棚户区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但是,历史遗留问题,决不能再交给历史。改造棚户区,让亿万居民圆安居梦。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项重大民生举措快步推进。

2019年,菊花里棚改项目被列入省“重强抓”专项行动重点工作,由省领导负责包保,要求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

号角已经吹响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百姓住的好不好,房子暖不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时,总是念念不忘百姓的家。这饱含真情的话语温暖着每一个人。

一砖一瓦,为百姓筑起遮风挡雨的房子,搭起奔向幸福生活的希望。这也是锦州市委市政府日夜挂念的民生大事。

市委书记王德佳调研后,对做好菊花里棚改工作做出指示。王德佳说,棚改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职尽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协调调度,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棚户区改造工作做实做好,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要举全区之力,从百姓利益着想,做好群众的生活保障。

市长于学利多次到棚户区进行暗访,看环境、查房屋、问民情。6月21日,市长于学利率市委常委、副市长任军,副市长杨林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棚户区实地踏查,并现场召开办公会议。他强调要依法依规依据政策,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做好征收拆迁工作。要着力做好调查研究,逐户调查掌握真实情况,做到一户一档、一院一档。调查中,是否是唯一住宅是核心,是否是一户多宅是关键,是否是一院多户、多照是重点。要发挥大数据作用,提高调查的时效性和精准性,矛盾和问题就在这里。要在深入、精准、实事求是调查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工作措施,出台征收补偿方案。

6月22日,凌河区召开专题常委会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的菊花里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3个专项工作组,安排4名县级领导负责4个征收小组,专职推进棚改签约工作。

7月1日,凌河区召开菊花里棚改项目征收工作百日攻坚誓师大会,全区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力推动菊花里棚改征收任务取得全面胜利。

菊花里棚改的号角,就此吹响!

那一晚,棚户区百姓们一夜都没睡好,他们看到了希望。

那一晚,所有参战人员一夜都没睡好,他们感到了责任。

7月2日一大早,临时设立的指挥部人头攒动,从全区各部门抽选精干力量组成的13个专项工作组正式进场,开展复核摸底排查及评估测算工作。

指挥部办公室的门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因为是从各个销售店拼凑过来的样板门;地板踩上去吱吱作响,因为是从别的地方拆卸下来的旧地板;刺耳的电钻声偶尔响起,因为卫生间还在装修……而这一切,更激发了大家的工作干劲,所有工作都在有序而紧张地进行着……

入户

把最大的实惠送给群众

什么是民心工程?关键是赢得民心,而赢得民心的关键,是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菊花里棚户区历史和现实情况复杂。有合法属实的,有房照的;有历史上困难户,孩子结婚无房住自建的无照房,合情合理但不合法;有无照的职工宿舍,但职工居住了几十年,个人进行了多次自费的维修改造;有为了捞补偿款搞违建的;有为了拆迁捞补偿,倒卖房屋炒房子;有主人去世了,产权子女众多有纠纷的……更有因利益驱使谈棚改内心拥护、谈补偿索要高额。也有的居民担心不“扛一扛、顶一顶”自己会吃亏等等。林林总总,错综杂乱。

为科学征收,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违反征拆秩序、扰乱棚改秩序及妨碍公务的行为,切实保障棚户区百姓的利益,凌河区先后两次组织人员到葫芦岛学习郝家屯棚改经验,请项目负责人帮助分析研判菊花里棚改政策。在认真对比、全面剖析、精准汇算、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综合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法律法规账和政策账的总体要求,拟定了操作性高、针对性强的棚改政策并严格执行。

这是一场衡量运筹能力的考验。科学高效的运作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工作落实。

签约

无处不在的小喇叭

好的政策要广而告之、深入人心。

制作宣传片,在征收现场循环播放;发放《致凌河区菊花里棚户区居民的一封信》,张贴相关公告;悬挂条幅,出动宣传车,“凌河区,发号召,棚改吹响冲锋号;全区上下齐动员,生活改善民欢颜。棚改工程得民意,千家万户都受益;拆除旧房搞建设,消除隐患保安全。”小喇叭一放,原创顺口溜朗朗上口,有效提高了居民理解、支持、配合棚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王月皎是龙江街道菊园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菊花里棚改中主要负责宣传工作,同时还要对棚户区居民家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早上5点从家里出发,晚上10点回家是常事,常常是一整天都在棚户区里面转,吃饭都是不定时的。王月皎的女儿开学升初中,这个假期正是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可她没有时间陪孩子上课,陪孩子刷题。有一天女儿实在忍不住抱怨:“妈妈,您对我上初中是一点都不重视了,您知道要关注学校公众号吗?您有新生家长群吗?”女儿的追问让她哑口无言。

后来,当她把女儿领到曾经的棚户区时,面对眼前的大片空地,孩子惊呼:“太牛了!以前那么多平房都不见了,你们再也不用几天几夜地守着棚户区防汛了!”这一次,王月皎发自内心地感到无比自豪。

搬家

攻坚一线党旗红

一个党委就是一个灯塔,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指挥部临时党委成立大会上,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铮铮誓言传达了“举全区之力,大干100天,坚决打赢征收拆迁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

7个党支部比着干,各个奋勇争先!

148名共产党员亮身份,人人力争上游!

“早晨6点,去趟李大爷家;中午11点半,王大娘的儿子回家,得抓住这个机会去一趟;下午3点,再去一趟刘大爷家里;晚上8点,薛大爷要来指挥部……”这是征收组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备忘录”。自投身此项工作以来,这种“颠倒黑白”的“一线工作法”已经是征收组每个成员的常态。

有着13年党龄的郑磊是征收工作组第4小组的副组长,全组6人,负责90多户房屋的征收任务。让他引以为自豪的是,他带领的小组第一时间完成了首个房屋的征收任务。同事们羡慕的同时发现,他的嗓子哑了,他的兜里常备着一盒润喉片。

有同志脚扭伤了,却坚定地说:这是轻伤,不能下火线;有同志嫁衣已备好,父母一遍又一遍地来催婚,可姑娘说:这活儿干不完不结婚!还有他们:因为工作太忙,无法照顾生病的亲人、年幼的孩子。还有太多的他们:甘心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他们拥有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指挥部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挂着手绘的“菊花里棚户区房屋示意图”,图上清晰地标注着4个征收小组各自所负责的区域。属地街道书记杨墨说:“最初示意图是白色的,每完成一户征收任务,就把图上对应的区域涂成红色,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红色一点点扩大,涂改笔成了香饽饽,谁能涂上一抹红色,就是无上荣耀的一件事。”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挂图作战”。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责任具体,不打折扣。

“每天一汇报,一周一调度”。4个征收小组比学赶超,互不相让。每周一早晨的党委会有一项内容就是对上周征收工作进行评比,“竞争”异常激烈。有的时候明明头一天已经统计了结果,做好了奖励证书,不承想,其中一组零点前又签约了一户,以“微弱优势”胜出。经过几次评比之后,大家都说,征收组是“数秒”工作的,不到最后一刻都猜不到最后结果。

市政府时刻关注棚改的工作进程,先后召开3次市长办公会议,归纳梳理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指明工作路径,做到有请示必有答复,有汇报必有指导。

拆迁

情深意重的锦旗

幸福有重量吗?一个听起来似乎有点缥缈的问题,在关大爷心目中却很确切。这份重量就蕴含在挂在指挥部墙上的一面面锦旗中。

“我以为签约完就没事了,没想到,我搬家那天,他们都来帮忙,整整38箱东西都是他们帮我打包的。”关大爷激动地说。今年80岁的周大爷对临时住房提出了许多要求,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找了四处,终于让周大爷满意了。

“改造工作完成一户,就多了一户朋友、添了一户亲人。”凌河区住建局局长孙成说,整个征收过程中,同志们始终保持着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始终以换位思考推动工作,带着感情做工作。

这是一次彰显执行能力的实践考验,以全体参战人员务实担当的进取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集中力量办大事

众所周知,凌河区菊花里棚改是一个高难度的规定动作,要完成它,按常规打法不行,非有创新不可。

凌河区的做法是: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为攻坚克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严格遵照征收方案,科学规范征收补偿流程,对全面核查摸底数据、资料审核、全程影像资料留存、合规鉴定拆除、档案归档等工作逐一确定标准。

——聘请两家专业评估测量机构分别进行测量和复核,数据对比、互相监督。

——聘请律师团队全程参与指导,编写下发各类文件、文书、通知170余份。聘请专业鉴定机构,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危房鉴定,出具鉴定报告并送达23份。对产权争议房屋实施保全提存。

——严格将纪律挺在前面,与全区财政供养人员签订“一表两书”,收回自查情况表58份、报告书7274份,24家入场单位的工作人员签署承诺书419份。

——对征收办、属地街道和各工作组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对棚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公安部门对违反征拆秩序、扰乱棚改秩序及妨碍公务案件的人员坚决打击处理,采取强制措施1人,训诫7人。

——指挥部先后5次依法对棚改区域内的无照违建、产权不清和D级危房进行集中拆除,出动干部2230余人次,机械109台班,车辆904辆次,共计拆除房屋245个。

百日攻坚火力全开!

机制运行,关键在人。在工作机制顺畅运行的背后,是凌河区对棚户区改造工作毫不吝啬的“人力投入”。

凌河区在挑选精兵强将“啃硬骨头”的同时,把攻坚一线作为年轻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的学校。凌河区副区长李子元说:凌河区抽调各条战线最为精干的人员,组建了一支有干劲、有思路的高执行力团队——起早贪黑是最起码的工作状态,耐心细致是最起码的工作态度,政策精通是最起码的工作素质,按时推进是最起码的工作要求。

在菊花里棚户区改造现场,最多的时候600多人同时在场。实践是检验干部作风、能力的试金石。工作中,凌河区的党员干部展现出了勇于正视问题的求真作风、创造实实在在业绩的实干作风、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作风和既求稳又求快的注重效率作风。

8月21日,历时51天,菊花里棚改拆迁工作胜利完成,提前40天圆满收官。

一座历史的丰碑

人生中最美丽的珍藏,就是那历经风雨与沧桑的前行。

回顾棚改,“凌河速度”又一次刷新。凌河区用60天的时间完成了徐州街改造的征收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凌河区用34小时打通了集中救治锦州中心的上行道路;在服务经济发展过程中,凌河区仅用52天就完成了企业注册到开工的全部审批工作。而这一次,凌河区菊花里棚改,仅仅用时51天。

回顾棚改,一种令人激情燃烧的精神力量贯穿在从决策到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拆迁过程是做群众工作过程,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坚持以人为本,政策扎实有效深得民意。在潜移默化中,凝结成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棚改精神”。它包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情怀,知难而进的坚定信念,吃苦耐劳的实干劲头,同心同德的协作氛围,依法依规、创新务实的工作艺术……它早已融入到凌河区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中。

市委书记王德佳对菊花里棚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凌河区委、区政府从讲政治、为人民的高度,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确保了菊花里棚改工作顺利推进。他鼓励全体参战人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再接再厉,全力以赴,以实际行动回报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盼。

想要有个温暖的家,渴望高楼大厦里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不是一家一户的梦想,而是众多住房困难家庭的梦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渤海湾畔,凌河区委区政府正带领全区人民,在谱写好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篇章”,在努力打造“宜居之城”的进程中实现着美丽蜕变……

编辑|李冬梅

原标题:《天地人心 ——凌河区菊花里棚户区改造工作纪实》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