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梦小康 冰城篇章——扶贫书记日记丨从“毛头小子”到“梁子”,跟称呼一起变近的是人心

2020-09-17 15: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小雨转晴

天刚见亮,手机铃声就打断了好梦。接起电话,我立刻精神起来,“来了新订单,县里的超市要400枚笨鸡蛋,加急!”我这一嗓子,工作队其他俩小伙儿像弹簧一样,从炕上弹了起来。

雨一直下,但去贫困户家收鸡蛋可不看天。“对外讲诚信,对内讲责任啊!”说笑间,我们穿上衣服就出发了。

第一站是贫困户刘广伍家。最近雨天连连,天气较凉,小鸡不太爱下蛋,他家只有40多枚蛋。虽然量少,但也证明鸡蛋新鲜。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注定要跑遍全村的自然屯了……啥也别说,干!

北兴村里搞鸡鸭养殖的乡亲真不少,贫困户就有17家。年初,疫情来袭、销路受阻,有乡亲打起了“退堂鼓”。好产业不能干黄了,工作队给村民打了包票:“村里的蛋,我们包销!”建起微信群、坐进直播间,我和队员们开启网上推销,还要当好分拣员、包装员、快递员。连我6岁的儿子都说:“爸爸忙着‘倒蛋’呢……”

一上午马不停蹄,鸡蛋发货。下午,我和队员们接着“串门儿”。

“梁子,来动员乡亲种大球盖?我第一个报名!”贫困户姜海晶大姐学会“抢答”,一句话就说到我们心坎里。

回想2018年,刚到北兴村扶贫时,第一次开会,也是姜大姐在下面嘀咕:“来了个毛头小子,这点儿岁数,能干啥啊?”当时听见这话,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可我也理解,乡亲不看你说了什么,要看你做了什么。两年多来,工作队用实际行动打消了乡亲们的质疑。我慢慢“驻”进了乡亲们的心里,从“毛头小子”变成“梁子”。

更让我高兴的是,大球盖菇这个扶贫新项目“打样”成功了。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只有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恢复“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去年,我们从省农科院引进大球盖菇菌种,我当起菌农,试种3栋大棚。出菇时,蘑菇全都卖进了哈达批发市场。头一茬千斤鲜蘑,两天就抢光了。我做到了,乡亲才有底气、才敢干。

这不今天问了一圈,有十来户贫困户拍板,大伙儿要抱团儿把大球盖菇种植搞起来。

吃过晚饭,电话又打了进来,是刘广伍家的大小子。这孩子挺有志气,从贫困村考进大学,毕业走上公务员岗位。

“梁哥,和你一样,我现在也成了齐齐哈尔贫困村里的扶贫专干。可进村一个多月,乡亲和我还不咋交心……”这个从乡村走出去的孩子,也想帮乡亲干些实事。

“多入户、勤上门,做一个‘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还要开动脑筋,谋划产业,有了产业,满盘皆活,没有产业,举步维艰……”我告诉他,只要做到“驻心”,就能成为乡亲的贴心人。

记者手记:

“那么年轻能干好吗?”2018年,梁利勋成为市水务局驻宾县永和乡北兴村扶贫干部时,也曾有村民质疑。

梁利勋拿行动说话。他深入走访,扎根田间地头,走家串户查找穷根,很快和村民打成一片;因贫施策,他们对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一制定了脱贫计划,建立起帮扶台账,还在村里搞起富硒玉米种植、食用菌种植等新产业项目;他们雪中送炭,关心贫困户的衣食住行和群众疾苦。

村民被这位“毛头小子”的真情付出打动,也激发起内生动力。2018年底,北兴村顺利退出贫困村;2019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完成“脱贫摘帽。”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见习记者 杨亚宁 记者:郝欣

原标题:《圆梦小康 冰城篇章——扶贫书记日记丨从“毛头小子”到“梁子”,跟称呼一起变近的是人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