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承中国风的姑娘们

2020-09-21 20: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最人物出品 最人物
《双城记》里写: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智慧的时代,也是最愚昧的时代。”

在网络近乎“无所不知”的今天,你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是否已消磨殆尽?

如果可以向世界提问任意一个问题,你会选择问什么?

对于那些你并不了解的一切,你想去看看吗?

也许在别人看来,雁鸿与柳青瑶有些平凡,但你若对于“旧时光”好奇,那她们的故事则一定会让你惊喜。
面对近些年忽然刮起的“中国风”,柳青瑶倍感欣慰。

因为父母热爱古典文学,柳青瑶在5岁那年,便被送去学习琵琶,并就此与民族音乐开始了20余年的缘分牵扯。

柳青瑶

和所有听从父母建议进入补习班的孩子一样,初识琵琶时,柳青瑶对于这门古典乐器并无太多感触。

直到3、4年之后,柳青瑶结束了基础的练习,开始跟随乐团四处演出,她才从中收获了成就感,对于民乐的喜爱初见端倪。

柳青瑶演奏琵琶

随着对民乐的深入了解,柳青瑶慢慢发现,不同于西洋乐器的“垂直表达”,民乐更讲究全面生动。

作为华夏儿女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民乐在提供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记载着历史。

因此单纯地演奏之外,民乐还需要被看见背后的历史,与中华文化特有的气脉。对于民乐而言,比起“炫技”,更重要的是“懂得”。

柳青瑶想:“这样好的东西,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柳青瑶弹奏琵琶

大学毕业后,柳青瑶进入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做社区运营岗位。因工作需要,她每日都需要与“00后”打交道。

为了“联络感情”,柳青瑶会和他们讨论一些时下热点,可每当说起民乐,孩子们便格外安静。

对此,柳青瑶格外惋惜:

“中国传统器乐在表现力上完全不输给西乐。年轻人不理解,只是因为没机会。换一种「新模式」,他们也会发现民乐的美。”

当时,“中国风”方兴未艾,一大批古风歌曲、文学影视作品扑面而来。柳青瑶一方面觉得欣喜,一方面又有些遗憾:

“箜篌、琵琶这类「冷门」古典乐器出现得太少了。”

“大家可能还是不了解它们,我想着,或许自己可以试试。”

柳青瑶弹奏箜篌

2016年前后,柳青瑶开始尝试录制民乐短视频,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看见与理解民乐。

因为此前完全没有制作短视频的经验,柳青瑶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开始时,柳青瑶会用琵琶翻奏一些很流行的中国风歌曲,但效果并不算好。

仔细琢磨过后,她想在单纯弹奏音乐时,还应该结合音乐创作的背景,配合相应的服装与头饰。如此“人、声、像”环环相扣,才能给予歌曲“新生”。

工作中的柳青瑶

最初,柳青瑶的作品只靠一小部分身边人转发。后来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民乐之美,她便将作品发布到了百度上——

作为目前被国民广泛使用的搜索引擎,百度平台天然便带有“好奇”属性。

来自天南海北、各个年龄段的网友聚集于此,使得各类知识、信息在此被发现、成长,进而也促进了很多优秀作品产生与传播。

柳青瑶想,别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被知道,或许自己也可以。

事实证明,柳青瑶的想法并没有错。很多网友通过百度看到她,找到她,并跟她交流,问她弹奏琵琶的技巧,偶尔还会“点歌”一首。

友好的互动鼓励着柳青瑶不断向前,于是她又开始了原创曲目编排,《兰陵王入阵曲》就是其中之一。

柳青瑶演绎《兰陵王入阵曲》,燃炸了!

从前期筹备、查阅资料、复原古乐,到反复录制、后期制作,柳青瑶用时半年多。

将琵琶与中国鼓结合,配合着一旁的文字解说。仅仅几分钟内,众人听见了美乐,也知晓了历史与中华鼓文化的精髓。

很多人在看完柳青瑶的作品后说,在此之前他们完全不知道,古典音乐还能如此演绎。

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通过柳青瑶的作品,人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民乐演奏方式。

大家对此好奇不已,开始兴奋地在柳青瑶的视频评论区内讨论相关历史,有人还会自发科普一些民乐小常识。

这样的景象让柳青瑶倍感欣慰:

“很多从前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在看完我的视频之后,会主动去搜索相关史实,还有人会在评论区里科普一些民乐理论。一边娱乐,一边涨知识,我觉得挺棒的。”

利用自媒体,柳青瑶完成了一场“现代”与“古代”的回望和对话。

这是她始终坚定的热爱,同时也是很多人正在坚守的,另一种形式的传承。

和柳青瑶一样,对于“中国风”,雁鸿始终念念不忘。

决心成为一名国风手艺人之前,雁鸿从事了近5年的医护工作。

医院很“极致”,大悲大喜可以同时上演,生死离别可以在一瞬完成。这是现实赋予其的特性,也是雁鸿始终无法释怀的无奈。

很长时间她都在想,是不是可以去看看“白色巨塔”以外的世界?

雁鸿

2018年前后,雁鸿辞掉了医院的工作,跟着妹妹做起了婚庆工作室。

团队中,雁鸿主要负责新人的妆发造型工作。在帮新娘选戴饰品时,为了配合不同人的不同妆容,她时常需要对一些头饰进行改造。

为了能达到更好的造型效果,雁鸿萌生了自己动手的想法。因为一直喜欢手工,雁鸿上手很快。跟着教程,外加反复琢磨,不久她便有了一些作品。

将那些手工饰品摆在店里,顾客看见了格外喜欢,也提出过定做的需求。雁鸿挺兴奋,可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她却隐约感觉到了一些问题:

“我的手工制品中,有中国的彩冠,也有欧美的皇冠,但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因为她们觉得那个好看。”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潮流,雁鸿不认为这样是错误的,只是觉得有些可惜。

被冷落在货架上多时的凤冠少了些欢喜的感觉,原本艳丽的珠花也被灰尘掩去了光芒。

时代的雾气轻轻拂过这些冠饰,无声无息,唯独留下它们逐渐模糊的影像。

它们会消失吗?类似的问题,雁鸿问过自己很多次。

当内心对于这些“旧物件”的不舍超过了犹豫,雁鸿做起了传统手艺人,同时也是“守艺人”。

那段时间,雁鸿尝试做了很多国风工艺品。

花扇、发簪、耳环、护甲……为了方便记录整理,更为了让更多人见识到传统手工艺的精美,她将自己制作饰品的过程做成了短视频,发布到了百度上。

作品很快受到了一些人的关注。那段时间,近乎每天都有人给她私信或评论。

有的是询问原材料在哪里买,有的甚至提出了拜师学艺的想法。

雁鸿作品

雁鸿渐渐发现,其实大家对于传统手工还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之前看到的太少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雁鸿开始更多地发送作品:

《知否》中赵丽颖的同款凤冠、《如懿传》中周迅的同款钿子头,《霸王别姬》中的如意冠……

雁鸿用易拉罐做出京剧凤冠

随着技艺的提高,雁鸿做出的物件也越来越精致、华美。

适逢当时“中国风”在网上大热,百度在看到雁鸿的作品之后,主动与其取得了联系,并提出合作的想法。

对此,雁鸿欣然接受。她知道,这是自己的成长,同时也是让国风手艺走向更远未来的机会。

雁鸿作品

那时,雁鸿时常会发布一些用易拉罐、铜丝、棉布等常见生活用品制作头饰的视频,许多对此感兴趣的粉丝,也会跟着她的视频,动手做一把“手工娘”。

雁鸿用废铁丝、热熔胶做出精美头冠

粉丝的反馈给了雁鸿不少鼓励,那时她想,如果可以,她还想带着这些传统手艺去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