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注】10万重庆游客来了,夏季“马路菜市”火了!

遵义发布
2020-09-21 12: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现在这一带的菜价,和重庆中心城区菜价不相上下。”9月17日,在习水县寨坝镇友谊村避暑的重庆市民曹和平对记者说,从2013年开始,他每年都来友谊村避暑,亲眼见证了当地蔬菜从论“堆”卖到论“把”卖再到论“斤”卖的变化过程。

曹和平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好奇。通常而言,在乡下买菜比城区便宜不少,但是在曾经一穷二白的友谊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每年进入夏季,当地菜价就大幅上涨,几乎与遵义、重庆的中心城区菜价相当。

买菜的都是谁?是像曹和平这样每年到鳛国文化生态旅游创新区避暑的10万重庆游客。由于寨坝镇毗邻重庆市江津区,距离重庆主城区仅1小时车程,地处旅游核心区,一到夏季,很多重庆人来避暑,当地村民种的蔬菜就成了抢手货,热闹的“马路菜市”应运而生,供求关系的变化推高了菜价,而受益最大的是本地村民。

今年57岁的邓廷喜就是尝到卖菜“甜头”的村民之一。2018年,邓廷喜从友谊村兴隆组搬到两路口组,种了1亩地的蔬菜。她告诉记者,今年夏天,她每天都到附近小区门口卖菜,白菜、包谷、茄子2.5元至3元一斤,鲜椒3.5元一斤。

现在,“马路菜市”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记者了解,在该创新区未建设以前,这一带村民卖菜要到毗邻的江津区柏林镇东胜村,即使菜价低廉,依然少有人问津。“以前去东胜村赶场要走一两个小时,鞋和裤腿都沾满了泥巴。”邓廷喜说,那时的友谊村村民都很穷,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

如今,村民卖菜不仅不愁销路、不跑远路,而且重庆游客还会到村民家上门“求菜”——现场摘菜,按斤付款。今年78岁的大窝凼组村民徐义强由于腿脚不便,已经不再出门卖菜,但时常有游客上门买菜。

鳛国文化生态旅游创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余熠告诉记者,该区域包括寨坝镇等6个与江津区、綦江区接壤的乡镇,受益于康养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重庆工作、在习水生活”成为现实,曾经边远贫困的乡镇纷纷蜕变为美丽繁华的度假小镇。

“同样的生态蔬菜,原先没人要,现在很吃香。开放和发展,真的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友谊村村支部书记、主任陈贵友感慨道。

记者手记

小小菜市场,包含着简单而又深刻的经济学内涵。

6年前,记者曾到寨坝镇采访,当时这里的康养旅游产业刚起步,游客比较少,更见不到排成长龙的卖菜村民。谁能想到一个贫困乡镇的发展变化会如此迅速?

从寨坝镇“马路菜市”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边远乡镇的“逆袭”之道: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夏收季节,村民都不愿意把菜卖给前来集中采购的公司。因为“马路菜市”的蔬菜均价比公司收购价高出一半左右,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习水县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践中,活跃着众多农民的身影,这种变化令人惊喜。

审核:邹杰

遵义日报社记者:刘伊霜 金枭枭 徐飞

视频制作:肖时雨

编辑:丁一、韩玉(实习)

投稿邮箱:914606321@qq.com

为您

精选

原标题:《【关注】10万重庆游客来了,夏季“马路菜市”火了!》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