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白俄观察:这里的民族主义者为何如此向往波兰?

2020-09-25 09: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薛凯桓 底线思维

文/薛凯桓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生

9月23日,再次当选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宣布就职。经历了国内骚乱、国际抵制,卢卡申科的这次当选,再次把这个欧洲“边缘国家”推到前台。

前些日子在翻看关于白俄罗斯抗议的相关新闻时,最吸引我眼球的是那鲜艳夺目的红白条旗以及在此次抗议中常见的白骑士徽章,徽章的内容是一张红色的盾牌,盾牌里一名骑着白马的白铠甲骑士举起佩剑,向左边砍去。

白俄罗斯示威者使用的白骑士徽章

白红旗帜源自于1918年成立、仅9个月寿命的“白俄罗斯民主共和国”,而白骑士徽章则是源自于古代立陶宛大公国。白俄罗斯的抗议示威者为何要采用立陶宛大公国的徽章与“白俄罗斯民主共和国”的旗帜?白俄历史上与欧洲、俄罗斯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爱恨情仇?现在的白俄局势又与这些爱恨情仇有怎样的联系?

今天我们就以这个徽章与旗帜为出发点,来谈谈白俄罗斯这个国家的民族历史、与其现在的国内外处境。

先讲讲白俄罗斯的历史:

白俄罗斯起源于东斯拉夫人,是发源于古代欧洲的人种——斯拉夫人的一个东部分支。东斯拉夫人最早诞生于乌克兰的母亲河——第聂伯河沿岸,此河的一条支流名为罗斯河,在这里居住着东斯拉夫人的一个部族——罗斯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的先祖。

882年,留里克国王奥列格征服基辅,使基辅成为东斯拉夫人的政治中心,后世称之为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是最早的东斯拉夫人国家,被认为是东斯拉夫人民族国家的起源,也被认为是现代东斯拉夫三国的前身。

在1240年,蒙古西征攻占基辅,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基辅罗斯也彻底分崩离析,东斯拉夫人开始了受蒙古人统治长达240年的屈辱历史。直到236年后的1476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拒绝向蒙古纳贡,双方爆发战争,莫斯科公国用四年的时间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再次将东斯拉夫各族“光复”。与此同时,1385年到1569年,立陶宛与波兰从一开始的松散联盟、邦联直至形成了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当时东欧最强大的国家。彼时,在距离莫斯科600公里,以现今白俄罗斯境内的波洛茨克为中心,建立了波洛茨克公国,并逐渐被当时的强国立陶宛所控制。

1654年,沙皇俄国抓住了乌克兰哥萨克领袖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发动叛乱、与沙俄里应外合的历史机遇,大举进攻波兰-立陶宛联邦,一举夺取了现乌克兰东部的土地并将其并入沙皇俄国的版图之中。此后,在1795年,江河日下的波兰-立陶宛联邦遭到沙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而灭亡。沙皇俄国至此拿到了今天的波罗的海三国、大部分西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这标志着沙皇俄国的正式崛起。在550后,东斯拉夫人的“旧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全部并入了罗斯人的“正统”沙皇俄国,从此时起到苏联解体,东斯拉夫三兄弟在沙俄—苏联的“大俄罗斯”理念的治下享受了将近200年的统一。

1619年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版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白俄罗斯在历史上获得独立地位的时间并不长,不是从属于波兰、立陶宛等国便是被沙皇俄国、苏联等广义上的“俄罗斯”所统治,那么白俄罗斯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意识吗?

当然有。

实际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虽然起源相同,但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共同体,他们的民族叙事是不甚相同的。在俄罗斯的民族记忆里,有推翻蒙古统治、成为“东正教正统”、摧毁波—立联邦等宏伟壮举,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则完全没有这样的民族记忆。

俄罗斯认为自己是基辅罗斯的继承者,是“大俄罗斯”无可置疑的正统,是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必须认同的“共主”,而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看来,俄罗斯来自于莫斯科大公国(最初仅仅是基辅罗斯边境的一个贸易据点),根本无法代表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民族虽然和俄罗斯具有人种、文化上的相同起源,但和俄罗斯人并不属于一个民族,有不同的历史。在文化上,俄罗斯人认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是被波兰文化影响的东斯拉夫人,认为自己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东正教的唯一正统,而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则有自己的东正教传统,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自己宗教派系的独立。

有了这些差异,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19世纪业已统一的沙皇俄国中,白俄罗斯、乌克兰的一些上层人物仍然具有比较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这些民族主义者着重强调自己国家、民族与俄罗斯的差别而不是同一性,致力于本民族的民族叙事。按照这些乌克兰、白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的说法,从广义上“东斯拉夫”的分裂开始,东斯拉夫人内部的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与俄罗斯人之间就产生了永远无法消除的差异。之后,乌克兰、白俄罗斯受波兰—立陶宛联邦统治与沙皇俄国,对这些地区的反复争夺的历史更是加大了这种差异,因此,乌克兰、白俄罗斯理应建立自己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国家,要与俄罗斯划清界限。

不难看出,白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的民族意识仍是主要强调其“纯洁性”,这种“纯洁性”不单单指其血统的“纯洁”,更在于其宗教文化的“纯洁”,其“纯洁”本质上仍在于与俄罗斯的区别。

这里,我们就可以剖析出此次白俄罗斯游行示威除西方施压以外的另外一面,那就是白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日益高涨的民族情绪与对现政府民族政策的不满。

很简单的逻辑,既然白俄罗斯只有强调与俄罗斯的区别与自己的“纯洁性”,才能保持自己的民族意识,那么白俄罗斯如果想要真正与俄罗斯分道扬镳,就必须首先有强调本民族地位的意识,而后是保存本民族文化符号的行动,然而在相当一部分白俄罗斯人眼中,白俄罗斯政府却并不热衷于此。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除了象征意义的红白旗帜与白骑士徽章以外,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白俄罗斯语。

一个民族国家的符号和外在表现是什么?当然是本国民族的语言、文化和民族宗教、传统。所以,白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在不断强调也必须强调白俄罗斯语的主体地位,有心者可以查一查相关资料,那些反对派的诉求中哪个没有这么一条?乌克兰在颜色革命实现了“倒向”欧盟的梦想后,一直在进行大刀阔斧的去俄化,大力推广乌克兰语,以本民族的民族语言作为符号来与俄罗斯进行区别,由此可见语言的重要性。

然而,现实如何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白俄罗斯语如今早已不是白俄社会的主流,甚至说它是“第二大语言”都有些名不副实的味道。在白俄罗斯的官方统计口径中,使用白俄罗斯语的白俄罗斯人口数量正在逐年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占总人口不足10%的地步。语言要从娃娃抓起,可白俄全境提供白俄罗斯语教育的幼儿园屈指可数,大学教育也是乏善可陈,除了白俄罗斯国立语言大学外,很少有学校会提供白俄罗斯语课程,中国学生在预科中学习到的也都是俄语。少的可怜的有白俄罗斯语教育课程的学校,也大部分只集中在首都明斯克,而农村地区几乎全部被俄语所占据。

让我们再看看白俄罗斯语的起源。

在波兰-立陶宛联邦最为兴盛的那段历史时期,被立陶宛大公国统治的东斯拉夫部落都有一个名字——罗塞尼亚。罗塞尼亚人讲的语言,与当时莫斯科地区的语言是不同的,然而他们也信仰东正教,是地道的东斯拉夫人。历史学家们认为,这些罗塞尼亚人讲的古老语言,就是白俄罗斯语的雏形。

而在莫斯科大公国崛起之后,立陶宛为了生存被迫与波兰联合从而天主教化,罗塞尼亚人也一定程度上改信了天主教。白俄罗斯语也正是在此时大致形成,成体系的白俄罗斯语相比古罗塞尼亚人的语言,掺杂了相当多的波-立习语、字母以及语言习惯,是一门相当“天主化”“波兰立陶宛化”的语言。

讲了这么多历史,为什么此次抗议的反对派们要强调甚至拼命“光复”这门已经大大衰落甚至处于灭亡边缘的语言?

这就要引申到反对派们的欧洲观了,即“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与波兰即是欧洲”。

欧洲是什么?在中国人的普遍政治认识中,不就是欧盟嘛,更确切的说是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的“老欧洲”,至于东欧地区,向来在我国没有很高的“知名度”,你在大街上拉一个人,他很有可能对法国、德国乃至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国有着相当高的熟悉程度,但你问起波兰、罗马尼亚、立陶宛等国,他却很有可能一无所知。

但在白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眼中,波兰、立陶宛两国便是“欧洲”,是他们应该融入的对象。这听起来是不是相当狭隘?但现实确实如此,而白俄罗斯语是一门“波兰-立陶宛”化的语言,这才是真正的重点,这才是反对派们推崇白俄罗斯语的本质所在。

此次白俄罗斯抗议示威活动的反对派们真的只是反对派吗?不,他们和抗议示威活动本身一样,是一体两面,是民族主义活动与西方压迫行动的结合,也是亲西方派与民族主义者的合流。

对于他们而言,欧盟、法国德国什么的太过遥远,他们只需要看到波兰、立陶宛,只需要重拾几百年前的民族记忆,回忆起在立陶宛大公国乃至波—立联邦治下与俄罗斯相区别甚至分庭抗礼的“美好记忆”,再把目光转回现在,看到现在波兰、立陶宛被欧盟接纳,经济发达,于是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只有与波兰、立陶宛重新合流,才是白俄罗斯的出路,才能加入“欧洲”这个大家庭,彻底与俄罗斯分道扬镳。

而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在此次抗议中表现的确实是颇有些兴致寥寥的味道,仅仅作了嘴皮子上的表态,实际行动并无多少,反倒是波兰、立陶宛两国却“上蹿下跳”,表现得极为兴奋。

波兰、立陶宛究竟在此次白俄罗斯抗议活动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袁野的文章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至于白俄罗斯反对派内部的声音,看下面这段话:

“现在白俄罗斯内部已经有一个飞地,根本不是支持卢卡申卡的地区,卢卡申卡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现在在那里绝对没有职权,警察与人民同在,地方领导与人民同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将如何结束该区域的反叛,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格罗德诺地区,有超过50%的人拥有波兰绿卡,同时还有具有波兰国籍,大多数在波兰学习的年轻人,对于卢卡申卡政府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问题。”

这段话源自于逃亡乌克兰并获得乌克兰国籍的白俄罗斯作家马克·费金,话中的格罗德诺位于白俄与波兰的边境,也是白波两国关系历来最为敏感的地区。

波兰绿卡?为何想要倒向“欧洲”的反对派人士会如此强调这个东西?为什么我们总是能看到白俄罗斯反对派领袖逃亡邻国立陶宛的新闻?看到这里,白俄罗斯反对派们所提出的“与欧盟加强关系”的“纲领”,究竟是和谁加强关系,究竟是倒向谁,白俄罗斯反对派的欧洲观如何,应该已经是不言自明的吧。

但现实真的会如他们所想那样发展吗?白俄真的能摆脱“俄化”重新回到“欧洲”的怀抱?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先看白俄国内的情况。白俄历史上波兰化的程度其实远比乌克兰要深,但白俄后来俄化的程度也比乌克兰更深。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有两条,一是白俄的体量相比乌克兰确实更小、更容易同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白俄被同化是以“整片同化”的方式。同西乌克兰往往在波兰治下的情况大不相同,俄罗斯对白俄罗斯的同化是整体的、深刻的,可以说是“针插不进”“水泼不入”,并无像西乌克兰那样的尾巴存在。

现在在这片土地上,你从直观上几乎看不到任何曾被波兰、立陶宛影响或统治的痕迹,人人说俄语,信仰东正教。人们保持着与俄罗斯人一致的生活习惯,就连城市也是浓浓俄味的“苏联风”。白俄罗斯拥有一个外号“小苏联”,这是连继承了苏联遗产的现俄罗斯联邦都未曾有过的称号,可见白俄的“俄(罗斯纯)度”之高。

白俄罗斯同样也有不少苏联怀念者

而这片土地的人们,也对俄罗斯抱有复杂又深厚的感情。白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中,也并非仅有望向波兰、立陶宛的“民族主义者”,认同俄罗斯、同时认同自己“俄罗斯人”身份的白俄人同样不在少数。

“我们是祖国的儿女,重新恢复大俄罗斯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绝不该与我们曾经的敌人为伍。”这是他们的口号。

在我的留学经历中,我曾不止一次在谈及波兰、立陶宛等国时,对不同的人提出一个问题:“白俄人究竟怎么看待俄罗斯—苏联数次同波兰争夺白俄罗斯?”

相当多的人的回答是:“祖国母亲将我们从侵略者的铁蹄中拯救出来”。

有这样的土地与人们,指望白俄重新投入波兰、立陶宛等国的怀抱?似乎不是那么靠谱的样子啊。

同样,外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一定是对白俄罗斯而言最重要的国家,是怠慢谁也不能怠慢他的“老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白俄的经济高度依赖于俄罗斯。1991年,苏联轰然解体,白俄罗斯开始了艰难的经济转型。独立之初的白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一道,对经济采取了“休克疗法”,将计划经济下各加盟国的经济纽带直接予以切断。但这种几乎是自残的方法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效果,在苏联时期,白俄罗斯与各加盟共和国特别是与俄罗斯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原材料与工业机器的供应,产品的销售市场等,都主要依赖俄罗斯。

而苏联解体使得俄白长期以来形成的稳定经济联系突然中断,致使白俄罗斯的经济运行陷入了一团乱麻,大量企业破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腐败现象日益滋生。在这种背景下,彼时新上台的总统卢卡申科积极寻找解开白俄罗斯经济困局的方法,于是将眼光重新向东看,再次搭上了这个能源丰富的东斯拉夫兄弟的列车。

撇开过程,只说重点。1995年1月,卢卡申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了《海关同盟协定》。其中最重要的条款是白俄罗斯获得了俄罗斯优惠价格的能源,同时白俄罗斯的一些产品重新获得了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机会。

1999年12月8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签订了《建立联盟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了两国实现一体化的主要目标和实施阶段:要从2000年起,使主要经济指标逐步持平,从2001年起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从2005年起实行统一的贸易和关税政策以及统一货币,从2008年1月1日起推出新的统一货币。

虽说很多俄白联盟的愿景时至今仍未实现,但这些条约已经昭示了俄白两国紧密的经济联系,以及白俄经济对俄罗斯的高度依赖。白俄的经济支柱为以俄罗斯廉价能源为基础的部分工业制造与加工出口,如若倒向波兰、立陶宛,失去了俄罗斯廉价的能源支持,白俄的经济该走向何处?为西方世界做产业链底端的配套,重新从头开始?亦或是成为欧盟的人口输出国和倾销市场?听上去都不是很美好,显然白俄罗斯的现执政集团并不想走这条路。

如若抛开经济,以政治、军事的视角去看,白俄罗斯对俄罗斯的重要性就更不用多说。失去了白俄罗斯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作为缓冲区,俄罗斯核心中的核心—莫斯科首都圈将会直接暴露在北约的炮火之下,二战中明斯克整城被毁、德军直入莫斯科的经历想必俄罗斯、白俄罗斯人都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经济上高度依赖,政治、军事上又被俄罗斯“盯得死死的”,白俄罗斯如履薄冰,不论是现政府执政集团还是白俄人民,某种意义上都是没有选择空间的。白俄所决定的“俄化”道路,也并不是某些主张波兰—立陶宛化的“民族主义”人士所想象的那样,是现政府的“邪恶”与“独裁”所做的拍脑袋决定。

白俄罗斯真的已经全面“接受俄罗斯统治”了吗?也不尽然。至少俄罗斯对俄白联盟的愿景没能按照条约的约定执行是甚为不满的。在俄罗斯,卢卡申科“讹诈”莫斯科,俄罗斯为俄白联盟所付出了沉重代价,甚至指责白俄罗斯利用的廉价能源转卖他国牟利、拖延一体化进程这些题材,是经常出现于俄罗斯媒体版面的。2018年的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改名事件,也引起了俄罗斯一方的高度关注,白俄罗斯要求去“俄”在俄罗斯国内也引起了不少反响甚至于猜忌。这些都表明了白俄罗斯其实并不愿被俄罗斯所完全控制乃至吞并的想法。

那么白俄罗斯当局乃至卢卡申科的真正想法是什么?是保持现状,以拖待变,在大变局的前夜中蛰伏等待时机。在变局已经初现的情况下贸然作出战略改变,倒向某一方,是为不智;而如若飘忽不定,妄想火中去栗、漫天要价,甚至于抛弃自己的“靠山”,则更有自取灭亡的意味。

卢卡申科所保持的亲俄但不过分卑微,警惕西方但不拒绝合作的态度,在笔者看来,是相当明智的!是卢卡申科分析判断欧洲、俄罗斯乃至世界局势所作的正确抉择。在变局之中,大国可依靠实力立于不败之地,而小国则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定力,作出正确选择,方可获得生存。

白俄罗斯没有选择,卢卡申科也没有选择,功过与否,成败如何,且看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吧。

原标题:《白俄观察:这里的民族主义者为何如此向往波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