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了艺术他花20万美元复制一辆坦克,把127吨可乐熬成碳渣

2020-09-25 13: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罗书银 雅昌艺术网 收录于话题#人物2#艺术43

艺术家何翔宇,是一位85后。

相比同龄艺术家,无论做艺术还是人生选择,他都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

艺术家何翔宇

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理性、严谨、认真、不苟言笑。

他的作品与本人也表现出高度的契合。

“人狠话不多”,似乎很符合他在圈内的“人设”。

为了做作品,他花两年的时间将127吨的可乐熬成炭渣;

同样又用两年的时间,花费20万美金制造了一辆2吨重的“皮”坦克;

这些大体量、耗时耗力的工作,都是依照非常严谨的计划完成的。

柏林工作室中,艺术家何翔宇正在创作“口腔计划”系列作品。

但在他身上又有“最浪漫”的一面:

25岁那年,他花了一周的时间爱上并向他的妻子求婚。

让人感到疯狂的是,这是一段“跨国恋”。

在彼此认识时,因为语言的关系,他们还不能正常沟通。

何翔宇柏林工作室一隅

无论是年少成名,还是年少成家

“何翔宇式的速度”在当代艺术界具有不可复制的样本。

何翔宇影像作品《The Swim》截图,艺术家讲述自己的家乡:宽甸,Courtesy White cube & the artist

01

中国当代艺术的“速度”与何翔宇式的“成名”

何翔宇的背景和出身,与他后来的“一举成名”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出生在东北一个默默无闻的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据说家境殷实。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油画系。一个县城的“阔少爷”,非名牌艺术院校出身,在22岁的年纪怀揣梦想出来闯荡当代艺术圈,听起来就是一个不简单的故事。

何翔宇影像作品《The Swim》里的家乡: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Courtesy White cube & the artist

上学的时候,何翔宇就不算是一个“乖小孩”,他时常翘课;有很多挣钱的路子:开画班,买卖古董,没毕业就完全实现了经济独立等等。这些生存技能,使他积攒满满的课本以外的经验,为他后来做出“惊人”的作品做好了铺垫。

何翔宇影像作品《The Swim》截图,艺术家家乡丹东市地图,Courtesy White cube & the artist

毕业时,当其他同学忙着找工作,想未来的出路时,何翔宇就已经表现出了与其他人不同的野心。为了寻找一种更“刺激”的体验,他跑到了北京租了一个工作室。

2008年的北京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速度”的最疯狂阶段。彼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自2005年开始的数年暴涨,已使整个当代艺术系统迅速膨胀。

那时候还在画“抽象画”的何翔宇,迅速领略到要在当代艺术系统中“脱颖而出”,会画画已经不够,作为京城艺术圈的“局外人”,没有漂亮的学历,不是大城市出身,他需要迅速能证明自己“综合能力”的要素。

何翔宇“可乐计划”展览现场

做一件大型的装置作品,几乎是本能地出现在何翔宇的脑海里。显然,大成本,大制作,无论在什么时候,哪个行业,都足以成为一个焦点。

有了这个“疯狂”的想法,何翔宇开始寻找可实施的项目。爱喝可乐的他,某天脑海里忽然闪念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将一瓶可口可乐熬干——当锅里残留的闪着微光的碳化物出现时,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可行的计划。

“可乐计划”萃取现场

最初,何翔宇在自己的工作室熬完了一顿可乐。但他凭着一股直觉判断:一吨的量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更多的可能性。于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宽甸,雇了10个工人,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用10多个直径1米多的铁锅,以烧木炭的方式,熬煮了127吨可乐(这是他家乡近三年的年均可乐消费量)。艺术家和他的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耗尽了十几吨木材,才将这些可乐提炼成40立方米的熟渣。

《可乐计划萃取》

作品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时就积累的“社会经验”被调动起来。为了保证这项计划不会中途夭折,他动用了各种人际关系。首先,他必须绕过由跨国公司监管的当地代理商,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搞到巨量的可乐。在整个“生产”的两年时间里,还需要应对当地公安局、环保局的调查与盘问。何翔宇要让权力系统的人们相信,这件事情只是一个年轻人为了好玩而做的。

“可乐计划”萃取现场

除了耗时耗力的制作过程,从《可乐计划》本身所指向的观念来看,亦具有多重的解读意味:

首先,“可乐”是一种日常之物,本身是具有物理性的,但同时又有多重的“解读”可能,物理性的可乐隐藏着独特的文化消费观念,背后直指西方的文化价值体系。借此何翔宇找到了“日常之物”与文化观念的结合点。

“可乐计划”萃取现场

“煮”可乐成为作品意义生效的关键环节。当观众在展览现场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炭渣,联想到自己每日喝下去的可乐,对他们身体造成的伤害。但饮用可乐代表的快餐的、时尚的、国际化的消费文化的理念,巧妙地掩盖了可乐带来的身体伤害。

2010年墙美术馆个展“可乐计划”现场

《可乐计划》完成后,这位年轻人选择了从美术馆出发,在北京墙美术馆举办了首次个展,这个起点显然不低。展览策展人为圈内大名鼎鼎的高名潞,同时还邀请了两位著名的评论家:何桂彦、胡赳赳作为特约批评。

大体量的作品,美术馆级别展览,圈内著名策展人、批评家站台,消费主义议题等等,种种因素造就了何翔宇的“可乐计划”一举成名。

并因此找到了他首家合作画廊。当空白空间总监张迪第一次听说何翔宇和他的“可乐计划”,同样作为年轻人的她被打动了:“这是一个做作品与年纪不相匹配的艺术家。”他们很快就决定签下何翔宇。

《坦克计划》 890x600x150cm 植鞣革 2011-2013

紧接着,2011-2013年完成的《坦克计划》进一步向所有人证实了他的“综合实力”,这件作品制作的巨大的难度以及需要调动的资源甚至比《可乐计划》更甚。

《坦克计划》(局部)

之后,他需要找到足够的材料“复制”这辆坦克。这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和资金。仅仅对这辆T34坦克进行测量,就花了4个月的时间。据艺术家介绍,制作坦克的所有原材料都是从意大利直接进口的,整个计划由35个工人耗时两年完成,用了350到400张全尺幅牛皮,50000米腊线,完成物重两吨多,最后总成本达到了20多万美元。

通过这两件别具雄心的作品,何翔宇逐渐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艺术新星。

2011年空白空间个展“椅子上的人”现场

02

“综合能力”下的“综合效应”

何翔宇殷实的家庭背景,是他成功的一大助力。

比如2007年,没有毕业的何翔宇已经有在北京租下了工作室。在他决定实施《可乐计划》之前,他花了近2年时间来观察当代艺术这个系统以及它的操作方式。

在这期间,他与众多艺术家接触、交流,通过看各种展览、出国考察,逐渐建立了对于当代艺术的认识。他还于2008年去到云南丽江一带旅行、考察,这些都需要足够的物质条件支撑。为他做出最早的装置作品打下了基础。

2012年空白空间个展现场

除此之外,何翔宇的成功,与他自身善于思考、总结,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从最开始做作品,他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简言之,何翔宇从一开始就敏锐地把握到,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体系中:观念指向性的重要,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材料来承载、转化所要表达的观念。

何翔宇说,为了建立自己的一套创作体系,他曾有意识的经过了一个阶段的训练:“我会用所有精力去观察身边的一切,我会去看物的细节,观察投影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我不知道这样的阶段是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但那段时间是痛苦的,眼睛和大脑已经进入不受控的工作中,特别累。”

显然,这段时期的训练是有效的。何翔宇抓住了核心,他早期作品对于材料这个“物”本身的把握可以说非常精准。

《我的梦想》(局部)

《智慧塔》 9x1.9x1.9cm 牙齿,99.9纯金,铜,竹签 2013

在他后面创作的《坦克计划》,《马拉之死》、《我的梦想》、《智慧塔》等作品中,都极其精确地使用“物”这个材料来巧妙地传达背后深藏的观念。

北京匡时2015春季拍卖会“全景:现当代艺术专场”LOT2643

《可乐计划 (两件一组)》 2009-2010年 可乐渣 34×23×27cm×2

在《坦克计划》完成两年后,何翔宇这个名字制造的轰动效应越来越大。

2015年6月6日下午5:30,北京匡时2015春季拍卖会“全景:现当代艺术专场”中,何翔宇《可乐计划》以10万元起拍,31万元落槌,最终以35.65万元成交,创造了其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

继2013年《坦克计划》参加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ON | OFF”群展之后,2015年,何翔宇在UCCA举办了“新倾向:何翔宇”个展, 拉开了UCCA聚焦中国青年艺术家系列展览“新倾向”的序幕。

2014年伦敦白立方个展现场

紧接着,2016年,何翔宇成为了继刘韡之后,第二位与国际画廊白立方合作的中国艺术家。

同一年,他还与曹斐、徐冰一同入选2016年“第十届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并获得了当年的“最佳年轻艺术家奖”。

而自从2011年与空白空间建立代理合作关系以来,9年的时间,画廊已经为何翔宇举办了6次个展。平均每1-2年就会发布何翔宇最新的作品。除此之外,画廊亦调用所有的资源,支持艺术家的展览及创作。

2014年空白空间个展“虚线”现场

03

一段浪漫的邂逅 造就了“口腔计划”的诞生

如果说何翔宇早期的大型装置、雕塑作品为他打下了在国内艺术界的知名度,真正跳跃式的提升则与一段广为流传的“浪漫”的跨国恋故事有关。

2012年,何翔宇去美国参加一场展览,途中,他遇到了一位韩裔女孩。虽然语言不畅,他们无法自由地沟通,两人却一见钟情,约会了几天之后,他们就决定“厮守终生”。

当何翔宇画廊的老板:空白空间的张迪接到他从美国打来的电话,找她借钱,买求婚钻戒时,她花了足足一天的时间才反应过来。

很快,到了见家长的环节。家庭聚会上,语言沟通成了最大的障碍。在亲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络的聊天时,无法流畅使用英语的何翔宇只能无聊地坐在角落,做一些其他的,但又不失礼的动作。

百无聊奈中,他用舌头舔着口腔里湿润的上颚,发现了这一个有趣的游戏。

《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16-1》 24x27cmx16 纸本,墨,水彩,铅笔 2012-2013

由这个感官体验开始,启发了何翔宇关注:“身体感知”这一创作“母题”。并开启了持续至今的《口腔计划》。

作品《口腔计划-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展出现场

2012年,结婚之后的何翔宇,与妻子临时移居美国。住在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的匹兹堡。这是一个发达但无趣的城市,加上语言的障碍,他与外界几乎没有交流。在跟妻子学习英文发音的过程中,他感觉自己的口腔结构似乎发生了变化,这个从未引起他关注的空间,唤起了他的兴趣。“口腔计划”最早的系列作品:《口腔计划-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便由此产生。

最初的创作想法很简单,他随机选择某个时刻,用舌头抵住口腔上颚,通过触觉感知口腔结构,再用毛笔在纸上描绘出来这些触觉信息。实际上是将触觉信息转化成视觉信息。

《柠檬绘画研究草图》 铅笔,日本墨,水彩,丙烯,无酸油性笔,油画棒,纸本,硬纸板,纸上照片拼贴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White Cube

2014年,何翔宇做的另外一组作品《Lemon Flavored》,在绿色或者黄色的画面中写上这两个英文字,通过文字和颜色的提示,唤起人们在日常经验中对于柠檬味道的记忆。相较于之前将味觉转化成视觉,这件作品是把人的感知从视觉移向了味觉。

何翔宇最初只是直接地通过绘画、雕塑的方式还原了口腔内部的结构,以及舌头触及口腔空间的感觉。

经历了几次实验,慢慢地,他意识到,无论性别、职业、阶级、种族如何,这一个动作和身体的感知,是具有普遍性的。如果从心理学、医学的角度来看,共享了许多的感知与思考。

《乌龟,狮子和熊》 2015 25频录像(彩色,无声) 21件玻璃柜 视频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White Cube

紧接着,《口腔计划》的延续,是2015年参加第13届里昂双年展的影像装置《乌龟、狮子和熊》。这件作品拍摄的是21个人和3只动物“打哈欠”的视频。

哈欠同样作为一种纯身体感官的生理反映,在不同性别、国籍、族裔、肤色、甚至动物之间有着共性,甚至会相互传染。同时能带给观看者一种强烈的倦怠感。

2017年,何翔宇在空白空间的第五次个展展览现场

在《口腔计划》进行了大约3、4年,并正式在国内外各个美术馆、画廊亮相展出之后,何翔宇说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真正想做艺术家。而口腔计划成了他艺术创作中一直贯穿的主题与线索:“《口腔计划》是从感知出发,可以包括视觉的、味觉的、嗅觉的和触觉的感知,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通感。”何翔宇谈到。

2017年,何翔宇在空白空间的第五次个展展览现场

04

追踪“普世认知”的演化与变异

仔细观看何翔宇的创作,从他早期的《可乐计划》、《坦克计划》,到之后的《口腔计划》,其实有一条没有断的线索。虽然早期的作品热衷于宏大题材,与从身体感知出发的《口腔计划》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都巧妙地隐藏在他所选择的“物”、“材料”、“感知”的背后,并由此引发出对一些“普世价值系统”及“普世认知”的探讨。

这正是何翔宇的聪明之处,作为一位生活在西方的中国艺术家,在不同的文化、种族中间,探讨“普世认识”这一问题,使何翔宇走向了更加国际的舞台。

何翔宇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展出现场

2019年,何翔宇凭借《口腔计划-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入围了第58界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与此同时,在去年的巴塞尔艺博会上,一件何翔宇的作品被售出,价格为72万美元,这与2015年在国内创纪录成交的《可乐计划》相比,已经超出了13倍。

何翔宇 《小男孩》 2019-2020 摄影:孙诗

当初,完成耗时耗力的“可乐计划”之后,何翔宇说有一段时间再也不想思考和触碰“可乐计划”,但去了国外之后,见到可口可乐的概率比中国多很多,让他又开始重新不由自主地思考它、幻想它。

如今,何翔宇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发现了生命中更为重要的一些“感知”体验。

当7岁的儿子第一次吵着找爸爸要喝可乐。

瞬间,勾起了何翔宇许多的记忆:曾经的自己,第一次喝可乐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次开易拉罐时的紧张、好奇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他想到了做一个雕塑,这个雕塑是一个非洲的小男孩,第一次打开一罐可乐,面对新奇的事物时的状态。

他甚至没有还原小男孩手中的可乐,只是做出了一个开可乐的动作。

何翔宇最新个展“硬腭”展览现场,空白空间,2020

那些曾被熬成炭渣的127吨可乐,已经成为了一座“遗址”。

而如今在这个小男孩打开可乐的动作中,似乎有了与《可乐计划》新的关联。

何翔宇说:“这件雕塑让《可乐计划》的含义变得更丰富。不再是最早单一的、暴力的一种方式。它让人们感受到了安静的力量。”

这或许也意味着艺术家本人正在走向内敛,变得成熟……

- END -

原标题:《为了艺术 他花20万美元复制一辆坦克 把127吨可乐熬成碳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