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0津洽会将于10月12日云端开展 六大主题展区24小时不打烊

2020-09-25 17: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9月25日,记者从津洽会组委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由商务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等单位共同支持的2020中国·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暨PECC博览会(以下简称2020津洽会)将移至云端,于10月12日至16日在线上举办高峰论坛、展览展示等系列活动,利用国内知名电商打通线上交易和商务对接渠道。

  2020津洽会将以“创新驱动发展、合作创造机遇、共享赢得未来”为主题,根据党和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新判断,聚焦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打造促进双循环经济、推动外贸企业内销、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进一步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扩大天津影响力,提振内需,促进国内外经贸交流合作,努力实现津洽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李宏介绍,2020津洽会共分为天津投资环境、国际进口商品、外贸内销商品、助农和对口支援、天津名企名优产品、人才引进政策等六大主题展区。展示推介本市及兄弟省区市投资环境、重大项目,展示展卖国内外品牌产品和对口帮扶地区特色产品。为参展企业开通24小时网上展厅,可参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虚拟展品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天津投资主题展区将由本市16个区,滨海新区5大功能区以及7个委办局构成。展示内容主要包括区域投资和产业投资两部分,展示本市和各区近年来发展的新成就,以及在商务、科技、金融、农业、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招商引资新政策、新成果、新项目。

  为帮助海外企业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加强对外经贸交流,2020津洽会将设置PECC(天津)国际进口商品展区,来自PECC成员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参展商将携包括日用消费品、工艺品、康体用品、服装服饰、家居用品、电子产品、智能设备、食品酒饮、保健用品等种类的几千余项产品参展,将展示、洽谈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云平台和新引擎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本市外贸出口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不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内需增长动力,2020津洽会将设置外贸内销商品展区,组织本市家纺类、轻工类外贸企业进行集中展示礼品、文具、玩具、箱包、日用品、家庭生活及户外用品等出口商品,目前已有80余家企业确定参展。

  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2020津洽会专门设置天津助农和对口扶贫展区。目前,包括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州等6个对口合作帮扶地区30家扶贫企业参展,利用线上会展和交易这一创新形式,引导各方资源,开展东西协作和对接洽谈,搭建产业融和促进平台。此外,2020津洽会还将对天津市农业发展成就和品牌农产品进行展示宣传,引领产业发展、塑强农业品牌、促进产销衔接、扩大贸易合作。

  为顺应本市着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增强发展新动能,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2020津洽会特别设置天津名优产品展区,一方面对天津重点智能科技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展示,培育企业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开拓市场,同时围绕本市20余家老字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老字号企业积极探索“线上经济”的新发展模式,将特色食品、服饰及传统手工业精品等推向网络,创新销售模式,开拓云上市场。

  围绕“加快聚集海内外英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2020津洽会人才引进政策展示区重点突出京津冀三地人才协同发展主题,搭建人才智力对接交流平台,扩大就业,大力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端紧缺人才,为“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

  李宏介绍,截至目前,2020津洽会招商招展工作基本结束。在全市各个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下,结合2020津洽会线上办会的特色,组委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推广和营销预热,扩大了招商渠道,共计300余家企业和单位参展。

  2020津洽会将聚焦招商引资、对口支援、人才招聘等主题举办各类会议,打造创新合作交流平台。本届津洽会着力打造了线上会展系统,可满足会议、展览、交易、对接等多重诉求,系统已基本搭建完毕并将于近日进行上线测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