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杂技之乡吴桥:从“乡村田野”到“全域旅游”

2020-09-25 16: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运河两岸度春秋……”

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里,年近古稀的老艺人高福洲一边敲锣,一边唱着锣歌与观众互动。“练好了是轻气功,练不好就是剖腹产了。”他经常在表演“肚皮上切菜”时这样开玩笑说。

高福洲在吴桥杂技大世界表演“肚皮上切菜”之前与观众互动。受访者供图

吴桥杂技大世界位于河北省吴桥县县城西部、京杭大运河东岸,是一座以杂技文化为载体的主题公园。一年四季,这里都热闹非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6岁的王保合因拿手绝活“三仙归洞”而被誉为“鬼手”。他自5岁就跟着父亲、哥哥、姐姐到北京天桥卖艺,一边学习杂技、一边上台演出。如今,已退休的王保合依然在吴桥杂技大世界鬼手剧场演出。他说:“很多人慕名而来,我不能让大家失望,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演下去!”

“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这是当地流传甚广的一句顺口溜。

王保合在表演“三仙归洞”。受访者供图

吴桥杂技大世界里的“杂技小院”对这句顺口溜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这是个由一家人组成的表演团体,年纪最大的齐爱红如今已经67岁,她表演的是伞技,凭着几十年的表演功力,她可以让皮球、帽子等在旋转的伞上滚动自如;年轻一代的王晓娜、王翠翠也不甘示弱,姐妹二人的平衡技巧赢得阵阵掌声。

不仅在吴桥杂技大世界,吴桥县很多民间杂技团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祖辈留下的技艺。

65岁的何书胜是吴桥县铁城镇张松村杂技艺人,他四五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走钢丝、骑独轮车、杂耍、硬气功等,20多岁时开始组班子带徒弟,和弟弟妹妹等家人租马戏大棚表演杂技。“到我孙子这辈,已经是第八代了。”他说。

1983年,何书胜创办了自己的杂技团,长期在全国各地演出。不出去演出的时候,何书胜就带着徒弟们在自家小院里练习,魔术、驯兽、狮子舞、气功特技等轮番上阵,让人眼花缭乱。

如今,何书胜的杂技团已经有60多人,同时带动了附近村子的杂技事业红火起来。

吴桥县铁城镇张松村杂技艺人何书胜的杂技小院。受访者供图

20世纪50年代,在吴桥县境内小马厂村,发现了一座南北朝东魏时期的古墓,墓壁上就绘有“蝎子爬”“倒立”“肚顶”等杂技表演形象。这表明杂技在那个时期受欢迎的程度,也可见当时吴桥杂技已经非常普遍。

新中国成立后,吴桥杂技之花更加绚丽多姿。杂技艺人把中国的杂技带到世界各地,同时也把国外的先进技艺带到了中国。

1987年,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创办,每两年一届。如今,早已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世界马戏节并称世界最为著名的三大杂技赛场。

吴桥杂技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杂技艺术的对外交流,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吴桥人,向世界杂技之都不断迈进,开启了一片新天地。

1993年,吴桥县建成了以展现杂技艺术为主要特色,以弘扬杂技文化发展为主线,集游乐、人文、博物、民俗、培训、比赛、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吴桥杂技大世界”,在保留原汁原味吴桥民间杂技表演的同时,重现旧“江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好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桥县杂技团自1992年起就在美国、韩国、日本、朝鲜以及欧洲、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建校已有30多年,为全国各地杂技团体培养了2000多名杂技演员。目前,全县各类杂技文化团体、企业100多家,杂技衍生品开发制作企业9家,产品涉及60大类800多种,受到国内二十多省市杂技团体的青睐,并远销日本、坦桑尼亚、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

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训练大厅,来自肯尼亚、塞拉利昂、老挝的26名留学生在杂技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杂技道具练习技艺。

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国际交流科主任乜冠华介绍,吴桥杂技大世界展示了中国杂技发展历程,融合了从古典戏法到现代舞台艺术等杂技表现形式。2002年以来,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开始承担中国杂技类援外项目,先后有400多名留学生来此学习。

据了解,目前吴桥杂技大世界年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带动相关从业人员2.5万人,年实现综合收入约3亿元人民币。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记者 曹国厂

原标题:《中国杂技之乡吴桥:从“乡村田野”到“全域旅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