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0→100→1000→2000→3000→4000!

2020-09-26 07: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CNOOC 中国海油

一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强调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历经岁月洗练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已深深根植于广大石油工人心底

翻开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史册

每一座辉煌灿烂的丰碑都镌刻着

海油人传承石油精神的生动实践

时代演进,精神不朽

而今,敢于追梦的海油人

将弘扬新时代海油精神落实在增储上产

能源报国的实际行动中

始于渤海湾的传奇,正在继续……

从海1井到年产量1000万吨、2000万吨、3000万吨,作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源地,渤海油田开发建设50余年来,已累计生产油气超4亿吨,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今,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渤海油田优快推进“七年行动计划”、全力上产4000万吨的新目标已提上日程。

站在历史的转角

回眸过往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

不断突破的砥砺征程

1

躺甲板、睡篷布、人拉肩扛

渤海油田的开发序幕就此拉开

1965年1月,石油工业部作出“上山、下海、大战平原”的决定,提出“要在海上建平台,勘探开发我国的海洋石油”。

1966年1月,石油工业部批复同意成立海洋勘探指挥部,拉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序幕。

1967年在渤海“海1井”首获35.2吨工业油流,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专门发来贺信,称赞海洋石油工人“创造了我国海上打石油探井的先例”。渤海海1井是我国海上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它喜喷原油标志着渤海油田的正式发现,拉开了渤海油田生产史的序幕。

·

“海1井”试验采油平台

“一无资金、二无装备、三无技术”,条件落后到什么地步?连一条下海的船都没有,陆地集结而来的石油工人成了“旱鸭子”下海,举步维艰。钻探“海1井”过程中,物资匮乏,钢材、大型驳船、起重船、打桩船的数量均不能满足需求。

海洋石油人发扬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铁人精神,租用捕鱼的帆船和货船稍加改造成为地震重力勘探作业船,把昔日的更衣棚和厕所改造为海洋地调大队的办公室和材料库房。

海上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海1井”开钻时,平台上人员多,30多人挤睡在一间小铁皮房子里,其余工人有的睡在泥浆池里,有的睡在机器旁的篷布上。隆冬的海上滴水成冰,睡一晚,有些工友的头发会冻结在冰凌里,早晨得让别人把冰敲碎才能爬起。

·

渤海自行设计建成混凝土桩基钢架固定式1号海上钻井平台

老一辈海油人就这样在这片蓝色国土上艰难起步。可以说,海1井体现了“向海而生、兴海强国”的海洋情怀,凝结着中国海油精神文化的基因。

2

在怀疑和非议中

迈出对外合作第一步

告别勘探开发起步期,渤海油田开始积极吸引外资和技术,大力推进对外合作。1980年,中日、中法石油合同的签订,拉开了渤海油田对外合作的序幕。

但是当时社会上并非人人都能理解对外合作的必要性。渤海与日方签订合作勘探开发协议,引起了种种非难和疑虑。社会上有人认为这是“出卖资源”的“卖国行为”,有声音认为引进外资会“丧失主权”“得不偿失”,更有甚者质疑与外国公司合作会损害国家利益,并上书中央声讨“卖国贼”。

在党和国家的坚定支持下,第一代海洋石油人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通过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学习管理,渤海油田先后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埕北、渤中28-1、渤中34-2/4等油气田。

在对外合作中,渤海油田缩小了与世界一流石油公司在技术、管理上的差距,促进了海洋工程、钻采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始借鉴国际惯例步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正轨。

·

1985年9月,中国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埕北油田B平台建成投产

渤海油田通过对外合作,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按照国际规范建设的现代化海上油田,其发展与产量递增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3

“优快”钻井创造的奇迹

渤海油田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开展对外合作的同时,自营勘探开发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相继发现绥中36-1、旅大5-2、锦州9-3、秦皇岛32-6、南堡35-2、渤中25-1南等16个油气田,成为支撑渤海油田产量增长的主要力量。

·

我国海上最北油田——锦州9-3油田

然而,随着不断发展,传统观念与技术的落后成为制约渤海油田新一轮发展的绊脚石。

由于开发成本居高不下,一大批油气田因为经济评价达不到盈利目标而停滞开发。核心问题就是钻井、完井周期长,费用高。

为高效开采油田,1995年8月,渤海油田以歧口18-1油田快速钻井试验为标志正式启动“优快”钻完井工程。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和推动技术创新,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3口试验生产井从原来平均57天的建井周期,缩短到18.82天,其中最快的一口井仅历时13.31天。

·

如今的绥中36-1油田平台林立

此后十年,渤海油田以“优快”钻完井为突破口,共钻井666口,节约作业天数16053天,节约直接钻完井成本超92亿元人民币,创新发展了29项技术,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才,在2004年助推渤海油田成功上产1000万吨,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渤海油田“优快”文化,陆续繁衍出“二次优快”“系统优快”,成为渤海油田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

4

6年涨3倍

产量飞速飙升

2000年后,渤海油田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4年至2010年,渤海油田4万余名干部员工以“优快”精神为引领,大力推广“优快”工作模式,全面启动“系统优快”工作,与大海拼搏,和时间赛跑,携手闯过油气储量、开发研究、工程建设、产量递减、恶劣天气、外部环境等一道道难关,取得了历史性跨越。

油气勘探新区老区屡获突破,收获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油田开发优化管理,新建油田40个;油田生产创新技术,24个老油田全部实现零递减,2004年上产1000万吨,2009年上产2000万吨,2010年渤海油田油气产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成为中国国内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

·

2010年渤海油田上产3000万吨庆功大会

踏着艰辛和荣耀

我们一路走来

穿上战靴 披上战袍

新的号角再次吹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8年,中国海油党组第一时间成立加大国内勘探开发专责领导小组,编制《关于中国海油强化国内勘探开发未来“七年行动计划”》。

一场为期十年的“渤海油田持续稳产3000万吨劳动和技能竞赛”正式拉开序幕。

2019年底,在3000万吨“再稳产十年”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又将渤海油田2025年奋斗目标调整为上产4000万吨。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

石油精神、新时代海油精神是引领中国海油

砥砺前行、再创辉煌的思想动力

更是海油人苦干实干

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

文字 | 吴鹏

图片 | 渤海油田

制作 | 刘建坤

原标题:《0→100→1000→2000→3000→4000!》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