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涨知识!龙门70%的村(社区)都是革命老区村庄~

龙门发布
2020-09-27 22: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来自普宁的游客团在低冚红色村合影留念

今年7月,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在龙门县召开的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敢于转变思维方式,龙门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立足自身特色,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生要去一次龙门”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龙门应该着力打造、打响的品牌。日前,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龙门当前正在大力发展“大山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打造一流的健康农业、一流的健康制造业和一流的健康服务业。

因地制宜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龙门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资源丰富,温泉康养旅游发达。此外,龙门在历史上作为东江以北革命斗争的“红色热土”,自大革命时期开始到解放战争结束,留下许多革命先辈顽强斗争的革命遗址和英雄故事。据龙门县党史研究室统计,全县11个乡镇(街道)都有2处以上革命遗址,180个村(社区)中,革命老区村庄共126个,占全县村(社区)总数70%。红色资源作为龙门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去保护开发和深入挖掘。

龙门红军纪念园计划建设成为东江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

红色低冚村现今游客如织

当记者乘车驶过低冚伏击战遗址时,龙门县永汉镇党委副书记张碧云告诉记者,沿河边的这条路,原先是一片竹林,属于几户村民。当村民得知这里想要修建红色项目时,便主动把竹林砍了,留出空间进行统一规划。“村民十分配合,镇上的征地工作开展非常顺利。”张碧云说道。

“你们从哪里过来?”记者在龙门县永汉镇低冚村采访时,恰逢一个旅游团也在此地游览,便上前随机问一名游客。游客黄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来自揭阳普宁,这趟是专程前来龙门泡温泉、游红色遗迹。在记者游览低冚村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陆续遇到4个来自广东省内的旅游团,其中一名导游告诉记者,他们从佛山过来,这条线路他已经跟了好多次了。“我们这个团主要是中老年人,他们对康养休闲和红色历史都非常感兴趣。”导游小张说。

来低冚红色村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低冚村地处龙门县永汉镇牛牯嶂山脚下,离永汉圩镇5.5公里,是革命老区,2017年被定为“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点。据张碧云介绍,这里十八姓村民先辈均为清初下山的山民,一直都聚族而居并十分团结。

到了抗战岁月及解放战争时期,低冚的义气与冲劲再次勃发,发生于1947年3月16日的低冚伏击战便是很好的证明。当时中共领导的武装队伍仅有54人,面对敌方国民党县警中队的85人,完成了一场敌强我弱、以少胜多的歼灭战,打赢了龙门县解放战争的第一仗。

低冚伏击战遗址

主动捐出土地建设红色项目

白芒坑革命旧址群,位于龙门县平陵街道山下村委会白芒坑自然村,距离圩镇约3公里,面积约3.5平方公里。这里主要由松龄围——工农红军第四师休整地旧址、老屋祠堂——白芒坑党小组农会妇救会成立遗址、铲头坳伏击战遗址、白芒坑保卫战遗址、洪亚仁茶店遗址等6个革命遗址组成。

白芒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义务讲解员洪金发告诉记者,他是本村村民,今年83岁了,当年他的两对哥哥嫂嫂和一个姐姐都参加了革命,自己因为当时年纪小没能参与,这些年一直从事老物件收集和义务讲解的工作。当记者问洪金发为什么乐意义务做这些工作时,他解释道:“就是想要传承历史,把革命故事和革命传统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洪金发自发收集红四师老物件、担任义务讲解员十几年

“这里陈列的老物件基本上都是洪伯(指洪金发)收集到的,一开始完全是他的自发行为。”惠州市龙门县平陵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叶伟科对记者说,在洪金发的努力下,白芒坑村民也纷纷将自己家中与红四师等革命历史有关的衣物、证书等老物件捐献出来,供游客参观展示。

“不管去到哪个地方,都有当地老百姓积极帮助共产党员开展革命活动。”记者在龙门县地派镇芒派红色村的一面主题墙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出自地派籍老战士巢乔所著的回忆录《红色印记》一书,反映了群众对革命活动的支持。

革命传统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丢失,而在时代的发展中一直传承下来。芒派红色村讲解员刘泳怡告诉记者,起初红色村项目落地前,村两委干部、党员和乡贤深入到建设用地的有关农户家中,希望大家能够配合租地工作,推动红色村项目顺利开展。没想到,雷公背祠堂周边的68户村民纷纷表示愿意无偿让出土地,将103间屋地捐赠给村委建设红色村项目。

这条道路的位置原本是芒派村村民的房屋,后无偿捐赠出来用于项目建设

位置优势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芒派村距离高速公路地派收费站的出入口仅8公里,那里实际属于广州从化地界。龙门与广州从化、增城接壤,便利的交通成为龙门吸引周边城市前来游玩的有利条件。龙门县拥有永汉镇低冚村和地派镇芒派村两个省级“红色村”,在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大力发展的今天,很有吸引力。

白芒坑革命旧址群于2013年12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以白芒坑红色革命遗址为核心,辐射周边遗址,龙门县如今正在大力打造“红军纪念园”红色项目。据叶伟科介绍,计划将龙门县委党校整体搬迁到红军纪念园,将其建设成为东江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并努力打造成辐射粤东的党员干部培训红色教育基地。“从广州市中心开车过来不用两个小时,如果来我们这里参加党员干部培训,交通很便利。”叶伟科说。

地派镇雷公背革命斗争陈展中心

无独有偶,低冚村如今也在打造全省的国防教育基地,面向青少年和广大党员,开展红色教育。张碧云表示,永汉低冚凭借着交通区位优势及背靠南昆山的优质生态环境,将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相结合,走“红+绿”产业发展模式,如今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过来投资建设。张碧云说:“红色历史不能忘记,开发红色资源其实也是在不断传承红色精神,相信红色龙门一定会越来越好,未来可期。”

大山经济看龙门,历史上因为交通不便,在山区方便开展革命斗争,因此地形因素为龙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交通日益完善,地形不再是制约龙门前进的阻碍,反而由于地理位置临近广州等城市,使龙门具备发展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的优势。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入挖掘域内资源,从而真正实现长期的高质量发展,是龙门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惠州正以雄武的气魄建设一流城市,各县区也相互联动、共同发展,龙门在这个过程中立足自身特色,定能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低冚村村十八姓祠堂聚和堂

【文脉故事】

红四师在龙门度过少有的休整时光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按照总指挥部的指示撤往广州北部的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并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简称红四师)。红四师成为最早的红军队伍之一。

广州起义失败后,由叶镛、袁裕、徐向前、唐维等率领的教导团、警卫团余部及工人赤卫队、农军部分人员于当年12月15日撤退至花县县城,与先期撤退到这里的黄埔军校特务营余部汇合。花县各地的农民武装及农会骨干也纷纷会聚起来,总共1200多人,其中共产党员300多人。

12月16日,起义部队在花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举行党会,讨论部队的整编及今后的行动问题。会议决定将起义部队和部分花县农军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推选叶镛为师长,宋湘涛为副师长,袁裕为师参谋长。会议还选举产生了师的委员会,委员有:唐维、王侃予、陆更夫、徐向前,唐维为师党委书记,王侃予为红四师党代表。12月17日午后,部队集合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的操场上,举行红四师成立大会。当晚,红四师撤离花县,经从化向海陆丰进发。

当红四师抵达龙门县城古冚口街(今顶新街)时,街道两侧站满了欢迎的数千名县城师生及各界人士。在龙门县城,师党委书记唐维、政治部主任王侃予正式介绍叶镛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师进行了整编,一营改为十团,由白鑫任团长,徐向前任党代表(后任师参谋长、师长)。

红四师在白芒坑休整时的徐向前住所

驻龙城期间,红四师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龙门人民第一次全面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其主张。红四师还在县商会召开了官吏、乡绅、富商会议,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提出筹措军饷。

红四师在前往河源方向的途中,路过龙门平陵白芒坑,部队在山下村路边的小溪取水喝。一开始,村里的青年人都躲了起来,一些放牛的老人也只是远远地看他们。红军战士主动对群众说,不用怕,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

红四师在白芒坑驻扎休整了3天。其间,白芒坑村民喝水要走一段崎岖的山路去挑山溪水。红军战士们看到这种情形,在白芒坑围屋外挖了一口井,解决了村民喝水难的问题。

位于平陵街道白芒坑的红军纪念园

红四师驻扎白芒坑松龄围时,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自己动手做饭烧水,在围屋的走廊和中堂大厅休息。红四师的战士们为当地村民做了不少好事,将心比心,当地村民也尽力帮助他们。村民看到寒冬腊月,部队的伤病员也要和其他战士一样到冰冷的山塘洗澡,就把这些伤病员拉进围屋内,烧水给他们洗澡。

在白芒坑休整期间,红四师还向广大村民宣传红军的革命方针和宗旨,村民们备受鼓舞,村民洪观火和另外两名青年洪国盛、洪国房即时加入了红四师,跟随部队转战海陆丰。

“红四师最幸福的一段时间就是在龙门,之前和之后都有反动军队围击,或撤退、或战斗,难有休整的时光。”惠州市龙门县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原主任唐广祥对记者说,红四师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党员的作用,师长在龙门入党、部队在龙门整编,为龙门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白芒坑村民捐献出的革命时期的老物件

【文脉访谈】

龙门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唐广祥: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龙门县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利用自己的武装力量自我解放的县区,是东江以北地区第一个解放的县。红色历史在龙门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那么,龙门的红色资源有何特点及优势?其未来规划发展情况是怎样的?为此,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惠州市龙门县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原主任唐广祥。

羊城晚报:龙门红色历史与惠州其他县区相比,有何特点?

唐广祥:龙门县的红色遗址和红色资源特别多,当年参加革命的人数也很多,可以说是遍布全县各地。在红色历史当中,虽然龙门没有特别知名的人物或大事件,但龙门有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这里早期发展的共产党员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很多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理想加入的党组织。大概在1938年左右,由于广州出现战乱,许多在广州读书的学生就纷纷回到家乡,这里面就有不少龙门人。这些年轻人在龙门加入党组织、宣传革命思想、进行革命斗争。

羊城晚报:龙门发展红色旅游有什么优势?

唐广祥: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处于增江上游,东南与河源市、惠州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广州市从化区、增城区毗邻,北与韶关市新丰县相连,地理位置好。许多来自广州、东莞、深圳的单位或企业,都慕名而来,想要在这里进行党员培训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方面是由于龙门本身丰富的红色历史和红色资源所产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位置较为便利,对于这几个城市来说,龙门比较近。龙门发展红色旅游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龙门的这些红色村及周边资源,有条件进行共同开发,如南昆山等自然风光旅游、龙门温泉康养产业等等,可以与红色资源形成配套,打造整个红色旅游产业。

芒派村村委后面的竹林曾是红军的运粮小道

羊城晚报:您觉得,从哪些方面可以推动龙门红色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

唐广祥:首先应该打造红色教育产业,不仅仅是上党课、讲述红色历史,同时还可以介绍龙门地方民俗,进行本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传统教育,针对年轻人或青少年团体,可以开展劳动体验式教育,忆苦思甜、不忘历史。想要推动龙门红色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资源的配合,例如旅行社可以设计相关红色旅游路线,结合龙门本地丰富的康养、休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此外,现有的宣传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一些,在宣传手段上,传统的宣传报道方式可以与新的媒体相结合,推出一些更加吸引人的宣传,将龙门丰富的红色资源推广出去。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黄翔宇 通讯员 龙门宣

原标题:《涨知识!龙门70%的村(社区)都是革命老区村庄~》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