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杨浦滨江网红驿站里,“复兴集”演讲聚焦旧改“以民为本”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实习生 张少杰
2020-09-28 14:25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在黄浦江的两岸,坐落着诸多近代上海的著名建筑,距离复兴岛定海桥渡口西南1.5公里处,有着一个百年历史的发电厂——杨树浦发电厂。2019年10月1日,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岸线正式贯通开放,杨树浦驿站电厂党群服务站也随之运营。驿站由原发电厂的煤炭转运站改建而成,历经了百年工业,见证了红色工运。一年来,驿站相继发起了“四史”教育、童画杨树浦、“复兴集”系列演讲、城市导览志愿服务计划等多个活动,以线上、线下的高流量,成为了一个新晋观光打卡地,被称为“网红驿站”。

复兴集海报

在驿站推出的众多活动中,“复兴集”是其中的品牌活动,是驿站与不同的组织和联盟单位策划,计划举办4期。“复兴集”的名字来源于驿站不远处的复兴岛,活动以“人人共策”为执行理念,希望探索形成一个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建言者分享品牌。

复兴集现场

9月26日,“复兴集”的第二期演讲活动以“我们的城市之共建美好生活”为主题在驿站再次举行。活动邀请了三位嘉宾,分别是复旦大学于海教授,《城市中国》杂志社执行主编崔国,以及杨浦区新的社会阶层联合会副会长魏雪飞,从社区复兴、地域复兴、城市文化三个角度共同探究街区改造问题,向观众讲述了城市变迁与社区改造的故事。

复兴集活动现场 复旦大学于海教授

复兴集活动现场 《城市中国》杂志社执行主编崔国

而本次讲座的背景,也缘起于近日杨浦区定海路街道129、130某地块的旧改。旧改梦圆之后,街区会是什么模样?弄堂里曾经的烟火气何去何从?我们的城市又会如何构建一个 “人本工程”?主办方希望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在分享会中,于海教授以“烟火定海”和“生活世界”为切入点,讲述了定海在从生产岸线转化为生活岸线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城市的历史痕迹和人文气息,让城市烟火气不灭。他与观众分享了诸如列斐伏尔、芒福德、雅各布斯、桑内特、德·赛托等著名学者有关城市发展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经历、疫情冲击谈及了城市底蕴对孩童成长、人民心理状态、社区中人际关系的影响。

于海提到,“当我们在城市更新中重构我们空间的时候,不能只有砖块的世界,也要将曾经熟悉的邻里构造、社会关系、人性温柔,在新的空间里扬弃化地赋予重建。”

崔国则从一个城市观察者的角度,透过《城市中国》杂志的创办与发展简述了中国城市化的历程。在谈及城市发展时,他提到城区改造光靠热情不够,需要把它看成一个科学问题,并且重视“社区治理师”在旧城改造中的作用。他还提出要注意城区改造“网络化(流量化)”趋势的弊端,警惕“城市景观加速更新但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杨树浦发电厂旧貌

在魏雪飞的分享中,他提到了旧改对人民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幸福感。

早在第一期的“复兴集”活动中,榆林窟90后守窟人邢耀龙用“复兴之溯”讲述“榆林窟玄奘取经图”,杨浦滨江80后建筑师秦曙用“涤岸之兴”讲述—杨树浦发电厂改建的故事……“从千年瓜州榆林窟到百年滨江杨树浦”的主题演讲,也确立了“复兴集”的举办初衷,“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改造后的杨树浦发电厂

杨树浦发电厂如今是杨浦滨江一景

杨树浦驿站电厂党群服务站是网红驿站

关于网红驿站:

杨树浦发电厂筹建于1910年,与杨树浦水厂、杨树浦煤气厂并称为“三大百年市政基础设施厂房”,是中国近代历经工业化的历史印证。通过有效保护和努力改建,杨树浦驿站电厂党群服务站由杨树浦发电厂3号煤炭转运站改建,它代表着曾经的百年工业并未退出历史,而是走上了“新型复兴之路”,并成为旧厂房社区改建的范本之作。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