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介休市矢志打赢“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总体战纪实

晋中发布
2020-09-28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释放土地新活力 托起乡村振兴梦

龙凤镇张壁新村

绵山之上,林茂花香铺展田园诗意画卷;汾河岸畔,欢歌笑语唱响“三农”丰收曲。

从早春时节到仲秋之季,沐浴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如日之辉,我省与全国同步擂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战鼓。我市高擎深改旗帜,以系统集成、捆绑入市的创举,在全市打响“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总体战,蹚出一条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转型新路。这一革命性的壮举引起省委书记楼阳生的高度关注,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厅、省林草局成立专班在我市调研之后,论定这项改革:目标方向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制度设计可行,政策集成有效,推进措施稳妥。

紧跟我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战略步伐,介休市守好清查核准、规范整改、确权登记、入市交易、收益分配5个关口,面对堵点、痛点、难点,多点作战,炮火猛攻,取得丰硕战果。截至9月20日,该市已规范合同26876份,增加集体收入9772.97万元,其中旧合同清欠增加2463.59万元,提高合同价格增收669.73万元,新签合同增收6639.65万元;增加农民总收入2408.05万元,合同规范率达99.25%。

这一组令人惊艳的数字,由介休广大干部群众用血汗书写,闪烁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折射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改革勇气;体现出“在存量中找增量,在增量中提质量”的集体智慧。

在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介休,充分领略了“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丰收壮景。

义棠镇白岸村滑草坡

矢志改革到位

“这次改革是为‘三农’问题刮骨疗毒,我们决不能坐失良机。”

市委书记赵建平关于“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论述给介休提供了打好总体战的“方法论”——以集成思路、集成目标、集成政策、集成办法、集成经验来谋划、引领、推进、示范。

红旗漫卷,介休“战役”全线打响。试点引领,循序渐进, 10个乡镇164个村庄压茬推进“五地一产”改革到底、改革到位。

——领导上手,协同作战。介休市委书记张鹏,介休市委副书记、市长范亮珍任“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工作双组长,当好“总指挥”,该市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31次专题研究农村改革工作;10个乡镇党委书记是推进改革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前沿作战员”;164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是村级主要责任人,也是“领头雁”。三级书记齐抓、四套班子包乡、全程督查问效。

——政策指导,规范推进。制定出台了《介休市“五地一产”规范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制度,由相关部门对参与改革的市、乡、村三级干部进行政策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政策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化改革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办法。

——纪法加压,护航改革。介休市纪委监委专门出台了4个《关于“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精准监督工作导则》(以下简称《导则》),针对党员干部在改革中的工作作风和责任落实等问题进行精准监督;介休市纪委监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联合下发《五打五查》通告,针对规范工作中恶意欠缴甚至蓄意侵吞侵占“五地一产”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对“零容忍”。

各路“军团”,一线作战,6月底,摸底结果出炉:10个乡镇共查出不规范合同12978份,无合同占用集体资源资产的有14100宗。

这是“地毯式”四轮排查后准准确确的数字,也是一个答不好就要“送命”的难题。“要不要把‘家丑’全揭出来?”“打赢了,还好说;打不赢,无异于自断后路!”

如何抉择?考验着执政一方者是否对党忠诚、对人民尽责、对历史担当!

介休市委书记张鹏果断地说:“这次改革是为‘三农’问题刮骨疗毒,我们决不能坐失良机。一定要借此东风,唤醒沉睡的土地,激发出发展潜力,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介休市委副书记、市长范亮珍表示:“如果我们因个人得失,遮遮掩掩,就会成为抱愧时代的历史罪人。”

铿锵的话语道出了介休市四套班子的集体共识,坚定了广大干群改革到底的信念。

攻克改革难关

“我们的党员干部,个个都是李云龙。”

老老实实交了家底,就必须破釜沉舟去打仗。

击破关键环节,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规范工作就是“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决定着之后的一系列改革是悬空还是成功。

介休谋盘全局,瞄准战役“制高点”:12978份,需规范合同!14100宗,无合同占地!

以战略眼光,细分“战术”:对程序内容合法合规的合同,予以确认;对程序内容合法合规但履行不到位的合同,通过协商或法律手段督促尽快兑现、严格遵守;对程序合法但内容有缺项或漏洞的合同,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予以完善……

高标准站位,意味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需要向历史遗留问题开战,向盘根错节的农村人情社会开战,向不能系统集成科学推进改革的本领恐慌开战。

因此,在5次全域范围内举行的改革推进会上,介休市委副书记刘世宏反复激励士气:“只要大家胸怀真心、做人诚心、办事公心,堂堂正正规范合同,就不会得罪人,也不会丢掉群众的选票。”介休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常许雁一再给党员干部鼓劲:“有4个《导则》利剑高悬,绝不会让老实人吃亏。”

公平正义确保着改革在阳光下挺进,“在规范工作中,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一个村组不能落,一份合同不能漏、一宗资源不能丢、一把尺子量到底’。”介休农经事务管理中心主任陆经怀这样说。

丢掉包袱,奋勇搏击。介休市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改革的战场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攻关战术格外精彩——

攻克思想关。从4月到6月底,连福镇窑则头村党支部书记对集体的“五地一产”家底摸不清、核不准。该镇纪委果断启动问责机制,不换思想就换人。如今,该村后进改先进,规范合同192份,为村集体增收9.7万元。类似的问责,介休市纪委共立案12件,约谈村主干68名、村“两委”干部283名,有力地统一了干群思想,极大地提升了战斗力。

攻克人情关。从现实角度看,涉及“五地一产”的问题,谁有机会“兴风作浪”?介休市纪委监委不讲情面,紧盯住7类人:非本乡镇公职人员、本乡镇的干部、现任村主干、离任村主干、现任村“两委”、离任村“两委”、党员。于是,抓住关键少数,为土地扫尘涤瘴。在洪山镇洪山村村务监督月例会上,7类人中的14个人“自觉革命”,主动向组织汇报自己占用集体土地的合同情况,并在群众监督下到田间地头一米一米进行准确丈量。以此突破,其他合同随之规范。

攻克畏难关。义安镇是闻名三晋的民营经济发祥地,企业为农村发展担当过社会责任,但也有一些历史遗留下的合同问题。但是,镇领导认为:“一定要抓住这次改革机遇,给企业立规矩,给群众立规矩,合同从此规范,村企矛盾就会减少。”该镇孟王堡村邀请涉地的7家企业举行合同规范恳谈会,以诚感人,难题破解,该村85份合同规范率达到100%。

攻克创新关。三佳乡三佳村高科技上阵,用无人机航拍全村“五地一产”,通过GPS卫星定位,精准测量每一块土地。向33家占地企业(或商户)收缴清欠150余万元。

节节攻关,凯歌频传,介休“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战役越打越漂亮。广大群众竖起大拇指夸赞:“我们的党员干部,个个都是李云龙。”

释放改革红利

“只有尊重乡村一线的首创精神,这一场战役才会打得生龙活虎,卓有成效。”

“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是一举多得的“金钥匙”。介休借此力、得此势,打开土地的“密码”,取得多方面立竿见影而又意想不到的现实成效。

城关乡顺城关村农贸市场

壮大了集体经济。城关乡顺城关村对年交易额1亿元、集体收入300万元的顺城关农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龙凤镇张壁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张壁古堡,引入工商资本实施古村落保护开发,最大限度盘活了农村资源。义棠镇白岸村盘活闲置土地3000余亩,在荒山秃岭种上经济林、生态林,建成农旅康养基地,强村又富民。

土地生金民欢畅。绵山镇坂地村激活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和旧居资源,实施“三串十院”民俗改造,发展民宿事业,以乡愁打造特色乡村游。张兰镇朱家堡村漫山遍野的黄花菜不仅美了村庄,也富了村民。

绵山镇坂地村风景

落后组织坚强了。宋古乡下站村集体组织涣散,2013年村“两委”把村集体办公大院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给了一家打饼的小商户,而“两委”则搬到了位于108国道上的一家企业的办公楼上。这家企业长期租赁着该村土地,名义上不收村“两委”的房租钱,实际上每年要少交村里2万元土地租金。对此,村民怨声载道。这次深化改革,村主干主动重新修葺了集体大院,带着 “两委”又搬了回来。与企业关系处理得干干净净后,那家企业的土地租金由每年2万元提高到4万元,而且一次签下20年租地合同。

“只有尊重来自乡村一线的首创精神,这一场战役才会打得生龙活虎,卓有成效。”介休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张昌福感慨良多。目前,介休市已紧锣密鼓做起改革的“下半篇文章”。5个月时间,陆续签约“五地一产”项目27个,合同金额35.9亿元,涉及生态、产业、养殖、旅游等多个领域。

秋润介休,“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为这里着染浓墨重彩。绿化的山川分外妖娆,彩化的乡村生机蓬勃,财化的农民笑逐颜开。

记者 路丽华

来源:晋中日报

原标题:《介休市矢志打赢“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总体战纪实》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