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决胜小康·巾帼建功】齐鲁追梦新农人,绽放指尖致富花!

2020-09-29 16: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一大批齐鲁女性以她们特有的信心、爱心和耐心战斗在一线。从村支书到企业家,从第一书记到贫困者,她们勠力同心,能干会干,共奔小康。

在山东省妇联深入推进的“巾帼脱贫行动”中,线上、线下举办技能培训班1602期,培训妇女24万人,培训巾帼脱贫带头人等2万余人,发展居家创业就业服务点8400多个,带动10多万贫困妇女居家就业增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

《大众日报》特别刊发《决胜小康 巾帼建功》系列报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再现齐鲁巾帼“领头雁”尽锐出战、合力攻坚的火热实践。一起来看她们的故事。

看,巧手弄青丝

□记者 李勇 通讯员 任青松

8月26日,疫情之后的第一批大订单传到了农家女陈桂英的手里,这让陈桂英既兴奋又发愁。兴奋的是疫情期间她的假发工坊一直处于半停工状态,现在终于有了活干;愁的是这么大的订单得有人干,可是工人从哪里招呢?

今年36岁的陈桂英是临邑县兴隆镇王士会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十几年前,和其他农家孩子一样,中学一毕业就出门打工,在一家假发企业做假发,踏实肯干的陈桂英很快就成为厂里的生产能手。2017年,已熟练掌握制发技术的陈桂英回到村里开起了一间手工作坊,带领本村及周围村落的妇女加工假发。

开始创业不容易,首先是没有厂房,陈桂英就把家里的5间瓦房朝阳的一面接盖了5间开间式的大房间,作为厂房,生生把一个原本舒适的农家院变成了只剩一条过道、支离破碎的大杂院。

其次,因为丈夫还在外打工,里里外外的事都要她一个人承担。她既要当老师教技术,又要当厂长管经营,还要负责挨家挨户动员招工。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候恨不能长出三个脑袋八条腿。”有一天傍晚,一个客户突然来电要求第二天一早就要收货,而那批货还没有完成,工人也都回了家。焦急万分的陈桂英连晚饭都没吃,一直干到凌晨3点,终于按时交了货。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假发作坊逐步有了起色,不仅吸引了本村妇女来这里打工,周围村子里的许多农户都成了她的加工点。在这里打工的农民一年能收入2万元左右,经济条件有了可观的改善。陈桂英的假发加工点也被设为兴隆镇的第一个“扶贫驿站”。“扶贫驿站”的步步发展不仅得到了假发上游厂家的积极支持,也得到了村里的支持。为了鼓励“扶贫驿站”进一步发展,村里决定把闲置的村委办公室交给陈桂英当厂房,扩大生产能力,让周边更多的农民参与工作,增加收入。

8月28日,患有颈椎病的的陈桂英忙碌了一天,满身疲惫但她仍然咬牙坚持从家门后面找出来去年招工用的广告牌,擦拭干净,准备明天走出去碰碰运气。她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

听,花开的声音

□记者 李勇 通讯员 高留声

李玲是济南市钢城区金盘龙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他人眼里,李玲是个“爱折腾”的女人。初始创业,李玲种了一大片樱桃和草莓。种到第4年,眼看樱桃坐果、马上就要有收成了,3月份的一场大雪把樱桃果子悉数冻坏,全部投入打了水漂。面对挫折,性格倔强的李玲冷静下来总结了经验教训后,决心重打锣鼓另开张,把已长到30多厘米粗的3000多棵樱桃树全部砍伐,改种菊花。

种菊花并不是李玲一时心血来潮。为了万无一失,她曾先后几次南下杭州和江西婺源,充分了解菊花的种植技术和市场价值。她发现菊花不仅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为了让菊花品质提升,她对土壤进行改良,再通过扦插、嫁接、种子繁育等方式,培植出现在的优良新品种,取名嬴菊。菊花种植成功,销路成了难题。她又三下江南多方联系,打开了销路,菊花种植面积也达到了8个大棚,每个棚的产量2万多朵。

一开始,种菊花并不被当地老百姓看好,更不认为这会成为一个产业。李玲用实际行动说服了他们。周边二三十个村的闲散劳力开始来到菊花基地工作,收入不同程度地提高。邻村的刘荣英、吕春梅异口同声:“这开在家门口的菊花基地让我们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而自己家田里的农活又不耽误。这可得感谢李玲!”

创业10年来,虽然基地规模有限,但李玲把通过种植产业帮扶贫困乡亲当成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任务来做。她先后专门挑选20多名贫困家庭的妇女到基地打工,每人每年收入2万元左右。

此外,她对家庭有困难的农户也格外关照。辛庄街道上三山村高中生宋夫宝家境贫困,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患病,靠拾荒维持家庭开支,生活非常困难。李玲得知这一情况后,开始资助小宋读书,从高一到高三,经济上的帮扶一直未断。

种花的路子越来越宽,获益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爱折腾”的李玲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干劲,她表示要继续“折腾”,在继续扩大菊花种植面积的同时,充分挖掘菊花的观赏潜质,并增加无公害时令农作物的种植,开发农业旅游观光,让菊花产业在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葡萄扶贫云知道

□记者 卢 鹏 通讯员 杜昱葆 尹 君

采访过程中,贺可云和记者“急”过一次,因为记者无意间说她农场出产的葡萄有一种不怎么好吃。“你说的是哪一种?怎么不好吃?甜度不够?香味不够?还是有什么异味?”平时说话柔声细气,自带三分笑的她,语气突然急切起来。

因为葡萄是她的命根子,是当地几十个贫困户的命根子。

“要想葡萄长得旺,要进行叶面喷肥,还要尽早追肥……”8月11日,沂南县铜井镇两泉坡村博云农场,贺可云正在办公室给农场工人及周边村十几名村民上课,进行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她的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大课堂,主要用作培训。

截至目前,博云农场先后承担了省市县农广校系统共5000多人次的现场培训。人们亲切地称贺可云为“葡萄妈妈”。

“葡萄妈妈”贺可云今年31岁,她不久前获得首届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荣誉称号,是临沂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返乡创业青年。按常情常理,创业做生意,应该往城里去、往资本多的地方去,可贺可云完全是“逆向而行”。

“这是个好机会,我们可以把它承包下来,去做一些事。”2014年,当贺可云对丈夫说这话时,丈夫愣了——当时丈夫无意间告诉她,老家两泉坡村实施旧村改造,复耕了一部分土地,正在寻找承包人。

此时的贺可云在沂水县城创业多年,收获颇丰,她做的酒水代理生意,年收入可过百万元。母亲和舅舅等亲人听说她要承包村里的土地,也都极力反对,说她在城里赚了钱“烧包”。

但是,奔波商海多年,见多识广的贺可云,已隐约感觉到了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前景。而且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贺可云,对村民的贫困有着深刻印象,富起来的她总想为乡亲父老做点什么。她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先行承包了两泉坡村里198亩土地,按“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的路子,建设博云家庭农场。

“中间遇到过很多困难,我偷偷哭过好几次,也想过打退堂鼓,这个时候家人反倒是支持我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博云是在做一件对的事。”贺可云说。

对农旅企业来说,扶贫不能单单看作一种“负担”,它与企业发展是相得益彰的。博云农场长期使用的工人,多数来自村里的贫困户。年龄最大的邹西良已过70岁,老伴儿身体不好,还有90多岁的老母亲要照顾。贺可云从来不给他定工作时间和任务,但只要农场有活,邹西良都是第一批到位,干活时抢着干。邹西良的工钱是一个月500元,贺可云好几次提出给他加工钱他都不要。他说,自己就是忙完家里的活儿过来帮个忙,500元钱已经不少了。

贺可云积极联络有长期业务的银行,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争取了10个帮扶名额,每户每年发放3609元补助。现在,博云农场还与当地2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平均每户每年帮扶现金3000多元。据统计,博云农场成立6年来,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

博云农场作为“扶贫农场”的名声,在不经意间传开,有许多网友主动@博云订购葡萄,并故意多加单。还有的经销商主动为博云农场介绍销售渠道和客户。因为品种多样,技术过硬,博云农场的葡萄四季都能采摘。其优质品种的葡萄售价卖到每斤38元,成功申报国家“绿色认证”。博云农场还先后承担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和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葡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鲜花书记”开直播

□记者 卢 鹏

“田书记,这个网络直播不是闹着玩的,它是最新的销售方式,咱们得跟上时代,让张敏和小尹做好准备,她俩常做电商直播,有经验……”7月16日,日照市莒县县城西郊苏拉婚纱店,化妆中的钟翠娟不停地接打电话,安排下午网络直播的事宜,化妆师美惠不得不时常停下来,等她打完电话再进行下一步。

对于女性,化妆本来是一件惬意放松的事情,而此时的钟翠娟心急火燎,就像要去救场的演员一样,她自费化妆,是为了下午在村里的网络直播出镜。作为莒县招贤镇西黄埠村的第一书记,钟翠娟此刻满心想的是怎么帮村民们卖出更多玫瑰。她现在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玫瑰书记”。

“钟书记来自县直部门,又有农村工作经验,我们跟着她学到了很多新观念、新办法。”黄埠村党支部书记田仕礼说。从2016年4月份到现在,钟翠娟已经干了4年多的第一书记了。之前她在省级贫困村峤山镇古乍石村,两年多时间,带领该村走出了一条“电商+产业+扶贫车间”的发展路子,全村建档贫困户158户378人全部脱贫,“贫困村”顺利摘帽。2018年10月份,钟翠娟转任招贤镇西黄埠村第一书记,当年她被评为“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是日照市唯一受到表彰的第一书记。

西黄埠村是鲜切花专业村,也是招贤镇第一大村,全村875户2427人。一些村民靠鲜花产业先富了起来,但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内宗族派性复杂。为完成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双重”任务,钟翠娟大力弘扬公心精神,成立“公心书记工作室”,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议事学习日”等制度,最大限度增加工作透明度,调动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

“学会了做电商,心里有底了,感觉活着有奔头了。”西黄埠村贫困户宋兰东说。1993年宋兰东因交通事故半身瘫痪,上半身只有头部、手臂能够活动。钟翠娟帮助联系电商专家,对他一对一、手把手教,从去年开始,他依托莒县电商平台“创小店”进行电商销售,这让他每月有了1000多元的收入。

因为经常跑贫困户家,有时一待就是半上午,有的贫困户家中卫生条件较差,还养着鸡、羊等家禽家畜,这让从小在城里长大的钟翠娟尝到了跳蚤的苦头。刚开始被咬奇痒无比,痒到她把皮肤抓破直想哭,后来慢慢适应了,晚上回家换下衣服洗个澡,第二天继续跑贫困户。

钟翠娟调研发现,长期以来,西黄埠村玫瑰种植多使用传统方式,水肥灌溉都比较落后,加之分散经营,制约了玫瑰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推进产业升级,钟翠娟推动村里成立“盛世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从事鲜花种植、管理等劳务,一年能拿到2万元稳定收入。合作社与云南禾韵等专业公司合作,引进玫瑰新品种,提高玫瑰花品质,实行水肥一体、智能控制。西黄埠村还利用上级扶贫资金565万元,建设了30个标准化花卉大棚,承包给村民种植,承包费用于全镇的贫困人口收益。

“扶贫致富,最重要的是扶技能,要让村民‘开挂’,自己奔上小康路。”钟翠娟感慨地说。通过举办“农民工学堂”,她在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开展电商、插花、电焊等培训,目前7期共培训310多人次。村里妇女掌握插花技艺后,普遍提高了鲜切花价格。“一枝枝‘裸价’5毛钱的鲜花,包装成花艺、花束礼盒,价格能翻好几番。”村民宋时美说。

目前,西黄埠村已有100多家种植户通过电商、电商直播等方式进行网络销售,去年鲜切花实现网销480万支,销售额400多万元。

来源:大众日报

信息支持:省妇联发展部

原标题:《【决胜小康·巾帼建功】齐鲁追梦新农人,绽放指尖致富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