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习强国丨枞阳:打造致富特色产业 小康路上乘风破浪

2020-09-29 20: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9月27日,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登载图文报道《安徽枞阳:打造致富特色产业 小康路上乘风破浪》。

全文如下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地处长江下游北岸,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县共有贫困村65个。6年来,通过一系列脱贫工作开展,持续攻坚,已累计减贫3.7万户,11.4万人,实现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月24日,记者走访调研枞阳县三村,看到通过特色种养殖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这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令人惊讶的新景象。

白姜种植的成功尝试

▲村民们在姜田有说有笑

走近白梅乡东山村,这里的空气里沁满了生姜的香味,在近20亩的姜田中,脱贫户刘玲玉正在将刚起上来的新鲜白姜去泥剪茎,她笑着对记者说,她不习惯用剪刀剪根,用手掐断茎秆会比较快些。“白姜丰收了我也很高兴,打点零时工,一年也有1千块左右收入。”从去年开始,刘玲玉就开始在姜田打零工,去年已经正式脱贫,现在她不仅在姜田务工,等到销售之后还能得到一笔分红。该村党总支书记张卿说:“2017年,通过对土壤的研究测试,发现我们村正是适宜白姜生长的好地方,于是马不停蹄地引进姜种、学习种植技术,直接带动附近的贫困户就业,更教会了他们种植白姜的技巧。” 该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王时武告诉记者,去年白姜销售达到2万余斤,今年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白姜销售额预计达到25万余元。“通过两年的打磨、探索和实践,我们白姜种植技术已趋近成熟,销售渠道已经打通,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规模至40亩地,实现村集体收入翻一番!”3年前,该村在白姜种植经验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迈出了果敢的第一步,今天,终于走出了一条宽广的产业发展致富之路。

成熟的家庭农场

▲吴照树的洪鹰生态养殖场

还没走近枞阳县雨坛镇云龙村洪鹰生态养殖场门口,记者就听到了成群结队的黑山羊的叫声。负责人吴照树对我们说,三年前,他回乡创业,利用当地山林多的优势开始养殖黑山羊,经过脚踏实地的学习技术,摸索经验,现在已经养殖了1000多头黑山羊,他的农场也成为了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只做山羊繁育和一些技术积累,等数量达到2000只时,就可以为村民提供种苗和养殖技术,带动他们一起,把这个养殖规模化,一起致富。”吴照树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

雨坛镇云龙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缪兴仕表示,发展要靠产业,更要培养致富能手示范带头,现身说法。“我们有目的地将黑山羊养殖打造成一个成功的示范引领的案例,消除其他人的担忧顾虑,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给他们享受一些扶贫政策。” “不仅要自己发展好,还要带动村民、贫困户一起致富,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这是吴照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目前,已经有5位贫困户在农场务工,每年也有千元收入。在致富能人的带领下,目前,云龙村又有两户贫困户开始农场养殖,云龙村的特色种植养殖初步形成规模,贫困户劳动致富的信心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劳动致富底气足

▲鲍月和查看稻子生长情况

人人都说浮山镇女儿桥村出了一位“好女儿”,采访当天,这位“好女儿”——铜陵市建投公司驻村扶贫队长郜源文还没和我们见面说几句话,就兴致冲冲地带领着我们去脱贫户鲍月和家中。“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说到做到,他靠自己努力和劳动来脱贫的决心打动了我,也用行动证明了他自己。”谈到鲍月和现在的改变,郜源文显得非常骄傲。

据悉,鲍月和由于独自抚养两个残疾女儿和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家中经济十分困难,被评为贫困户后他对生活丧失信心。郜源文了解情况后,三番五次地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还在墙上贴了扶贫政策宣传单,在这些努力下,鲍月和终于尝试着用自己的劳动摆脱现在的困境,在家门口搞养殖,增收致富。“村里给了我很多政策的扶持,还有民生低保兜底,我有干劲了。”说到做到,鲍月和立马借来6万余元,搭建了一座养殖场,每天精心饲养5头猪、10只兔、100多只鸡。鲍月和的改变都被郜源文看在了眼里,欣慰在心上,还主动为他担保贷款2万元帮助购买饲料。今年,鲍月和还流转了120亩田地种养水稻,成为了村里最大的养殖户,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我现在挺有信心的,希望今年的水稻能卖个好价钱。”鲍月和对记者说。

脱贫路上各有各招,枞阳县东山村、云龙村、女儿桥村各自依靠地方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致富能人示范带动,扶贫扶志相结合,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勇敢地乘风破浪。

来源:学习强国

原标题:《学习强国丨枞阳:打造致富特色产业 小康路上乘风破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