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奋进70年| 三十年初心如故!这顶法官帽伴我成长

2020-10-07 11: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更多法院资讯、立案查案小程序,敬请关注!

关注

在我办公室的文件柜上,总会留着一个醒目的位置,摆放着那顶伴随我成长的法官帽,这顶法官帽也见证了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30年来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

No.1

从小立志当法官,如愿以偿践初心

我的父亲是一名法官,从小我就在法院的大院里长大,父辈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自小对法院、对法官,我就有种发自内心的感情,可以说我生来就是法院人。

记得读初中时,有一次学校布置写篇关于将来从事何种职业的作文,我写的就是将来要当名法官。当一名堂堂正正的人民法官,就是我的理想与追求。

1989年10月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鲤城法院工作,被安排到临江法庭当书记员。当时法庭有三位审判人员,只有我一名书记员,同时还兼内勤。每次审判人员外出走访、勘验、看现场取证、送达,我都要跟着出去,特别是跟着老黄、老许、老傅这几位老法官,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那认真的工作作风、为民的公仆情怀,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我。

刚进入法院与现在的龚丽群

当时临江法庭设在泉州市区临江聚宝街,法庭的工作人员和辖区的居民都很熟,大家就像邻里一样亲。我经常和法官老黄骑着自行车出去走访,老黄人缘好,和辖区的居民很熟悉,一路上都会遇到熟人。他每次都要停下自行车和他们打声招呼问声好。他下车,我也要跟着下车,一路上上下下,不知道要来回几次。

当时临江法庭每年大概要办案150多件,案件虽然不多,但事情却不少,勘验、取证、送达等等,都要书记员跟着审判人员去做,因此平时事情也比较多,我几乎每个周末都是在加班中度过的。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过去三十年,我也从一名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一步步地走上领导工作岗位,还先后获评全省法院先进工作者、泉州市优秀女法官、泉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的成长历程,也是法院人日常工作的缩影,正是因为有老黄、老许、老傅等一代代的法院人,对法律的忠诚,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才让我们法院的工作时刻践行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No.2

院址数度变迁,见证法院发展

我在鲤城法院工作了30年,见证了院址的数次变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让法院的办公条件变得越来越好。

1954年,泉州市人民法院由东街市政府大院迁至打锡巷(现鲤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同年10月,法院与市文化馆交换办公地点,迁至东街362号。我上班的第三年,也就是1991年,鲤城法院迁至当时的东海乡甘蔗头村(现少林路口)。1997年,鲤城行政区划调整,法院一分为三,甘蔗头的院址归属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法院,鲤城法院各部门分散到各办事处借用的办公室上班,解决办公场所迫在眉睫,1998年鲤城法院终于迁至东街4号区6号楼办公。

1954→1991→1998→2008年,鲤城法院院址变迁史

2008年,因人员增多,办公条件受限,鲤城法院再次迁往浮桥街道仙景工业区,临时租用厂房办公。办公条件简陋,办公设施老化,制约着鲤城法院的进一步发展。时任院长黄继业等院领导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将此纳入院党组重要的议事日程,不等不靠,迎难而上,时时盯住办公地块的挑选、征地、规划、立项、审批和建设,并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和担当,全身心地投入到法院新审判办公大楼的建设中。2014年10月,位于浮桥街道新步社区的鲤城法院新审判综合大楼顺利落成搬迁,标志着鲤城法院基础设施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2014年,鲤城法院迁至浮桥街道新步社区新审判综合大楼

2016年,李清坝院长到任后,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更是以务实敬业的精神,夯实基础,善抓特色,着力创新,全面提升,在继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成全国法院首家家事文化馆,并着力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

鲤城法院家事文化馆全景

几年来,鲤城法院的办案硬件设施越来越好,院址建设、办公环境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每一步都饱含着党委政府对法院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也凝聚着历届院领导对鲤城法院倾注的全部心血与汗水。

No.3

珍藏30年帽子,诠释初心不改

身为法院人,我们天天在法院工作,对各种案子习以为常。但作为当事人,有时候一辈子可能只涉及一个案子,处理不好,将影响他们一辈子,一个家庭,甚至好几个家庭。所以,作为一名法官,审理好每一起案件是我们职责之所在。

1990年,开展普法活动中的龚丽群

“我对判决有意见,但对你这个法官没意见。”说这句话的是我在民二庭时办理一起案子的原告。这位原告是名的哥,当时他起诉出租车租赁公司,侵害他的权益。为了这个案子,我们深入调查了解,走访核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请出租车行业协会一起来调解。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未能调解成功,我们依法判决的哥败诉。的哥虽然对这件的判决不满,但我们工作的认真劲、责任心,还是让当事人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官们的工作。

的哥的话,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事人就是通过法院干警认识法院。他们对法院干警的感觉好,那么他们就觉得法院好,反之亦然。因此,我经常用工作中的案例,告诉身边年轻的同事,无论科技怎么发达,办案手段如何先进,身为法院人,我们要始终忠于法律,坚持公平正义,以秉公办案为荣,认真对待每一起案子,真诚对待每一位当事人。

平常上班之余,有时我也会逛逛街,有次逛到南俊路一家服装店时,店老板突然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有一个案子就是你办的。”说实话,当时我根本没记起这位老板是谁,他的案子是哪一起。那位老板说:“我还记得,当时你是穿着拖鞋来开庭的。”

“不可能吧,我们开庭必须穿制服,怎么可能穿拖鞋?”我十分惊讶。直到那位老板说,他记得当时我的脚还缠着绷带,我才记起来,那是1998年,我办理的一起民间借贷案件。当时我的脚患甲沟炎,手术治疗后包扎起来,穿不了鞋子,但为了不影响当天的开庭,不影响案件的进度,只得强忍剧痛,穿上拖鞋来开庭。案件及时、公正的判决,法官敬业、尽职的态度,给当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官的职业操守,代表着法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代表着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法院人,我深爱这个身份,并以之为荣,以之为傲。我文件柜那顶藏青色的法官大盖帽,是1991年5月发下来的,配套的法官制服也还保留着。当时我特意让我爱人帮忙在帽子内衬写下我的名字和日期。工作30年,我们法官的制服更新了好几套,但无论办公室换到哪里,我都会带上那顶藏青色的法官大盖帽,它时时提醒我入职时的誓言,不忘初心,时刻牢记法官的职责与使命。因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更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来源:鲤城法院

原标题:《奋进70年| 三十年初心如故!这顶法官帽伴我成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