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淄川有个小马陵 从一穷二白 负债累累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国十佳小康村”

2020-10-09 15: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走进淄川区西河镇,大山环抱之中,美丽的小马陵村便呈现在眼前。荷花池、海棠园以及立在池中的小凉亭与对面4排二层“将军楼”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山村景观。

这个只有百余户人家的小山村曾经穷山恶水,靠天吃饭,没人愿意进来。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玉宝。

20多年来,在张玉宝的带领下,小马陵村从一个一穷二白、负债累累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国十佳小康村”、“省级村庄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他本人先后当选为省党代会代表、市人大代表,获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市十佳文明市民等称号。

难以抹去的贫穷记忆

张玉宝姊妹5人, 小时侯家里很穷,他早早就下了学。为补贴家用,他要走上几十里的山路到周边乡镇做小工,每天的工钱只有2毛、3毛钱。

即使这样,张玉宝已经非常满足了。“不但能吃饱饭,还能给家里挣钱。”张玉宝告诉记者,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

提起那段岁月,张玉宝很感慨。记得有一次奶奶生病要花钱买药,可借遍全村,连5毛钱都借不到。不是乡亲不给,是大家都没钱。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钱是一分一分挣出来的。改革开放让张玉宝赶上了好时候,他从一名小工一步一步走上了村办企业业务员的岗位。

1987年,张玉宝承包了村里频临倒闭的耐火材料厂,靠着吃苦耐劳,经营有方,加上以前当业务员的经验,几年功夫,厂子越办越好,手里钱也越来越多。

有了钱,张玉宝的脑子“活泛”起来。他吃过苦,受过穷,自己有钱了,可乡亲们并不富裕,如何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1996年初,时任张庄乡(后来并入西河镇)党委书记的张学锋找到张玉宝:“玉宝,你脑筋活,思路宽,到村里干书记,带着大伙致富,怎么样?”张玉宝当即表态,咱是党员,党委这么信任咱,一定带着乡亲们干出个样子,拔掉这穷根!

当年1月,张玉宝担任了这个穷的叮当响的村支部书记。

好日子从集体搬迁开始

小马陵村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祖祖辈辈都是居住在背阴的南山坡上。

以前那儿抬头是山、低头是沟,耕地少,全是坎坷不平的泥土路,早上10点见到日出,下午3点太阳落山。土坯房冬天滴水成冰夏天潮湿难耐。房屋之间的道路有的仅有一米宽,两人并肩通过都困难,更别提小汽车开到家门口了。

而在对面则是向阳的平坦地块,交通也方便。张玉宝望着这片土地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既然自己有钱了,就要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

1999年春天,以土地置换为形式的迁建新村壮举在小山村拉开了序幕。

他跑前跑后办理村庄搬迁、建造手续,聘请专家进行科学规划,确定在旧村以北的平地上建设新村,实施村居整体搬迁。

从1999年开始,历经10多年艰苦奋斗,他带领村民省吃俭用,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整村迁建,置换节省土地120多亩,新建168平米的居民楼128套,老年公寓50余套,全体村民全部搬入新居,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

在搬迁过程中,每套房建设费用至少10万元。而村民买房加装修,花了4.5万元就住了进去,剩下的资金缺口全靠张玉宝的企业资产来支持。张玉宝任村书记20多年,他个人累积拿出了一千多万元用于村里建设。

现在的小马陵村,道路硬化,全部绿化,张玉宝也早已完成了当书记时对村民的承诺——让村民住上二层小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享受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至于为村里建设、开支等个人投入的资金,张玉宝说:“我觉得,当书记就得要吃亏,不肯吃亏,就不要当这个书记。”

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1996年担任村任党支部书记之初,村里账上不仅没有一分钱,还欠着30多万元的债务。张玉宝毅然将自己积累的近百万元企业资产全部捐献给了村集体。

要带着村民致富,张玉宝将自己的承诺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经过多次向村民征求村庄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村委最终确定了“工业兴村、农业富民、全面发展”的路子。

在张玉宝的带动下,村里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他抓住时机由生产耐火材料转为开发浇注料,与各地专家教授联合开发出黏土结合浇注料、低水泥浇注料、钢纤维浇注料、特种高铝质耐火泥等20多个品种,其中有3个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企业年产值从最初的18万元增长到5000万元,最高时达到1亿元,安排本村剩余劳动力120多人。

除了大力发展企业,张玉宝带领村民对南山进行了绿化,种植5万多棵华山松,2万多棵白皮松等树种,打造出南山一大景观。新村前的藕池旁种上了15000株欧美海棠等经济观赏树种。

张玉宝给记者详细算了一笔账,种树要比种庄稼合算的多,一亩地年平均收入能达到2000元左右,而且占用人工极少,省出的时间村民可以去企业打工,外出经商,这又是一笔收入。

结合山区特点,张玉宝还因地制宜,在村里大力发展以林果、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业。他曾投资帮村民建过蔬菜大棚,种过红富士苹果、大樱桃、黄烟,有意识的培养村民做买卖的能力,让村民既学会种菜,又学会经商,拓宽增收渠道。

老有所养大家乐

走在村里的路上,不时有村民过来和张玉宝打招呼,紧紧握住张玉宝的手不撒手,那种亲近和热情让我们看到了村民对幸福生活的珍惜和对书记的爱戴。

70多岁的村民张廷印膝关节需要做手术,而老伴长年有病,家庭经济困难。得知情况后,张玉宝一次拿出1万元给张廷印做手术。象这样谁家比较困难,遇到变故,张玉宝拿出一万两万元进行帮助的事情还有很多。

小马陵村专门兴建了50套老年公寓,对孤寡老人进行集中供养。据村主任张廷明介绍,村里对60岁、70岁、80岁、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分别发放240元至1200元的生活补助,村民每人每年免费供水12立方米、减免100度电费,领取面粉2袋,村里还免费为村民办理新农村合作医疗。

“每个村民各项减免、节日物资等加起来有500块钱的福利费,村里每年福利费用至少得18万,都是张书记自费发放的。”张廷明说。

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村中心文化广场配置了健身器材,使村民有了休闲健身娱乐的活动场所,每天跳舞、锻炼的村民络绎不绝。去年,村里的有机藕成熟以后,全部分给了村民,让村民既欣赏了风景,又得到了实惠。村里还安装了22个监控摄像头,实现全村无死角监控,多年来从来没有发生一起溜门撬锁事件,村民住得舒心又安心。

对于自己的贡献,张玉宝不愿多说。“当书记就应该为乡亲们服好务,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乡亲们过得高兴,比什么都值得!”他说。

原标题:《淄川有个小马陵 从一穷二白 负债累累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国十佳小康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