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聚焦精准扶贫】远安: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幸福生活

2020-10-10 1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搬迁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换穷业,正一步步走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黄墙黛瓦,檐角高飞……在远安县石桥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55岁的艾义全站在自家阳台上,给花草绿植浇水。这般岁月静好的幸福生活,是三年前的他,做梦也不曾想象过的。

旧县镇石桥坪村地处山区,“土坯墙、泥巴路、交通靠走,吃水靠人挑”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三年前,艾义全就住在海拔近千米的山顶上。他回忆说,那时候山高路远,下山一趟要花两三个小时,逛一次街来回得五六个小时。

越岭翻坡路途远,每逢下雨,崎岖的山路更是泥泞难行。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纵使大山深处藏有不少特产物资,因为路难行,也很难运出去变成钱。在这个偏僻的山窝窝,务农,只能保障基本生存。对于没有其他经济收入的艾义全来说,日子过得异常艰辛,即使居住的土坯房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但因为家中拮据,搬出大山的念头只能是奢望。

改变发生在2016年。利用村闲置学校场地,占地8000多平米的石桥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完成建设。当时作为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艾义全和另外33户贫困家庭一起喜迁新居。

艾义全说,政府为搬迁群众想得很周全,给他们配备了炉子,还有床、被子、电视、衣柜、电风扇等八大件日常生活用品。自己再置办点别的东西,基本就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菜地、草坪、常青树、健身器材,安置点开门是景,进门是家。最为重要的是,安置点紧挨村委会,紧邻旅游公路,交通便捷,办事方便。

搬出大山只是第一步,解决就业才能让生活稳下来,钱袋子鼓了,搬迁群众才算真正在新家园扎了根。

在石桥坪村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微信、支付宝收款到账铃声时不时响起。听着这悦耳的声音,石桥坪村村民李佑成干劲十足。他告诉记者,自从搬下来开了这个店,收入一直挺好,去年家庭年收入5万多元,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才开店经营5个月,收入已有3万多元,相比以前打工的漂泊和收入的不稳定,现在日子好过了许多。

从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到农村淘宝合伙人,李佑成身份的转变,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2016年,李佑成从偏远的大山搬到村里的集中安置点。安置点七成以上居民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为数不多的年轻人,李佑成于2017年在安置点里办起了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中心,集生活超市、快递收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百余个平方的服务中心,第一年租金全免,第二年起每年租金仅有3000元。李佑成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基本每个月都有三四千块钱的收入,相当于一个月就能将一年的租金挣回来。

开超市,搞电商,办物流,李佑成的收入节节攀升,在服务中心开办的第一年就脱了贫。心怀感恩的他,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赵婆婆,这里一共15块钱,还有什么要卖的,您再给我打电话!”午后,李佑成抽空来到同村村民赵福坪家中收购蔬菜。不仅是蔬菜,包括茶叶、土鸡蛋、蜂蜜等在内的土特产,只要村民们有货,都可以请李佑成通过电商物流代为销售。

每卖出去一笔,李佑成都会记录在册。厚厚的电商扶贫台账上,记载着代销农产品的类型、数量以及价格等信息。从今年四月份至今,李佑成累积帮助村民代销了近万元的农产品。他说:“党和国家帮助了我,我现在富裕了,也要带着村民们一起奔小康。”

搬出大山挪穷窝,迁出幸福生活。据了解,目前,远安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68户1386人,建设集中安置点46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日趋完善。

为了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县按照“311”模式,为所有集中安置户配套了菜园、一间杂屋或栏圈,保障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在产业项目配套方面,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400万元,围绕茶叶、柑橘、食用菌、药材、农村电商等发展带动性产业项目18个,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其享受保障性分红,集中安置点特色产业覆盖率达100%;在帮扶就业方面,全县668户1386人易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365户547人,技能培训提升80人,发展农业产业126户,劳务输出255人,安排公益性岗位241人,就业率达100%。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确保每个搬迁户都有稳定的增收门路。

融媒体记者 ¦ 郑超 通讯员 ¦ 张绍强

原标题:《【聚焦精准扶贫】远安: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幸福生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