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迎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许昌准备好了!

许昌发布
2020-10-10 11: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权威发布

10月10日上午,许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盛世崇文化 创建惠民生”新闻发布会。许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孟照阳就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情况向社会各界进行了通报,回应了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并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旅部、财政部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根本目的是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体责任,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2018年经过省政府考核推荐和国家文旅部专家评审,许昌市荣获了创建资格。目前2年创建周期已满,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中,许昌市得分排省辖市第一。

一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市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戏曲艺术展示馆、美术馆相继投入使用,市本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配套齐全。新建开放建安区、襄城县文化馆、图书馆,禹州市、长葛市文化馆。42个被挤占挪用的乡镇文化站阵地得到恢复,全市乡镇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等级站标准,村(社区)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达标率从创建之初的38%提升到93%,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效覆盖城乡。

二是服务供给更加丰富。

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2019年,市县两级年度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中原文化大舞台以及各类美术展、音乐会、朗诵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2200余场,乡村两级开展各类文艺演出2万余场,分别比创建前增加76%和68%。

三是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国家文化领域“4+1”重点改革任务全面落实。市图、文、博3馆以及12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县域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制定发布《许昌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推进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运行。

四是数字服务效果明显。

统筹推进数字文化场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数字化改造等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市、县、乡、村四级文化阵地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涵盖多场馆、多门类服务的一站式数字文化平台“文旅许昌云”上线运行,为广大市民提供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疫情期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线上不打烊”,极大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

五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全面开展“千人培训计划”和以“教你一招”为主题的全民文化艺术普及活动,提高了群众自办文化的能力水平。制定出台了《许昌市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目前,已有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6000余名,文化志愿服务团队200余支。

六是建设特色亮点频现。

服务创新是示范区创建的基本内涵之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三员”工作制和积分管理制,有力激发基层文化活力,入选河南省十大创新案例。新时代文化联盟和文化大集,有效整合区域文化资源,规范强化区域文化交流。公共文化服务嵌入景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许昌市总分馆业务建设一体化平台”投入使用,实现业务工作的流程化、基层业务活动监管实时化。

现场记者提问

大河报记者

请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验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许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 张宏阳

2020年9月9日,文旅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工作的通知》,国家定于2020年9月至12月开展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工作。整个验收包括制度设计研究课题评审、实地检查、过程管理考核、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和集中评议五个环节,主要考察示范区创建城市在全面达到创建标准、落实创建规划、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以及制度设计研究、创建过程管理、改革创新、示范意义与价值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验收工作具体时间安排:9月23日前,上报制度设计研究报告。10月份,国家委托各省文旅厅和财政厅组织专家按照验收标准对本地示范区进行实地检查。实地检查采取“听、查、看”的方式进行,听取创建城市工作汇报,查阅创建档案资料,现场查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情况。除市本级外,专家组将深入到县(市、区)、乡镇和村(社区)实地查看。同时,国家创建办将组织抽查。

过程管理考核根据《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管理规定》,审查示范区创建城市的书面汇报,结合日常工作过程中积累的评价、掌握的情况,由国家创建办公室给出评价意见和评价分数。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由国家创建办委托第三方来我市进行调查。

11月中旬,国家创建办将组织召开视频会议对创建城市集中评审,主要是创建城市政府汇报示范区创建整体工作,并现场答辩。最后,国家创建办综合五项成绩,确定各创建城市能否通过国家验收。

映象网记者

国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请问许昌市在这些方面有什么探索?

许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 张宏阳

在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我市结合实际,解决思想,创新思维,在服务供给、运行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推行书记负责制,提升乡村文化水平。我们制定了《许昌市关于在全市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推行“三员”工作制的实施意见》,在传统文化协管员的基础上,明确村(社区)支部书记为村文化管理员,又聘任乡村文化能人作为文化辅导员,作为乡村文化活动骨干成员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让公共文化服务更贴心,更暖心。二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嵌入景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将阅读、展馆、娱乐、传承等公共文化服务,因地制宜地融入到全市A级以上景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如,在春秋楼、灞陵桥、曹魏古城等人文景区,开展古装情景剧、非遗展演;在大鸿寨、首山等自然风景区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植入雕塑、古建筑等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三是建立乡村新时代文化联盟,实现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在乡镇积极推动区域内的乡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民营文化团体等组建新时代文化联盟,实现区域内场地、人才、文艺队伍、文化服务、民俗、非遗等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给乡村文化工作注入活力。四是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城市文化特质。我们制定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景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共设施》、《关于建设特色文化分馆的实施方案》等多项实施方案,不断赋予城市更多的文化内涵,将各种文化元素渗透到城市布局、道路、广场、绿地、建筑和公共设施之中,从而形成历史、景观、文化合一的城市特质。五是构建阅读环绕声,推动书香许昌建设。以许昌市图书馆为龙头,以魏都区、建安区图书馆为两翼,以散布城区的32座城市书房为主体,以社区书屋、家庭图书馆、书店、酒店医院及企事业单位设立的阅读吧为端点,并借助线上书城,打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立体化的阅读体系。阅读已成为许昌人的生活常态。六是实施积分制管理,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我们制定了《村文化志愿者积分管理办法》,参加公益演出、动员新成员参加文艺队、编排新节目等给予相应积分,提高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力。七是叫响许都最原创,打造本土文艺精品。以“许都最原创”这一赛事活动为载体,以“讲好许昌故事,培育文艺人才”为目标,推作品、育新人。近年来,先后新创《灞陵桥》《燕振昌》《憾天情》《丑娘》《好儿媳》《生日泪》《梨花寨》《百花谷》等大型戏剧10余部,多部戏剧获省级大奖。八是构建一体化平台,规范管理公共文化。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公共文化机构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与河南紫光联合研究开发了“许昌市总分馆业务建设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基层业务活动监管实时化、档案材料生成自动化、绩效考评的标准化。

许昌日报记者

请问许昌在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许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孟照阳

示范区创建以来,在抓好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专人才队伍培训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是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提升群众自办文化的能力水平,着力把“送文化”变成“种文化”,实现“创文化”。一是在体制上创新。我们推行了基层文化工作“三员”工作制和积分管理制,建立新时代文化联盟和文化大集等,有力激发基层文化活力,促进区域文化交流。探索推进文化协管员“乡聘村用”机制,促进村级文化协管员能力提升。二是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许昌市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已有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7300余名,文化志愿者团队764支。三是开展民间优秀艺术团队展演月活动。发现锻炼优秀群众艺术团队。四是开展全市文化艺术普及活动。开展“千人培训计划”。每年以培训1000名基层文艺爱好者为目标任务,针对不同需求,分门别类制定培训计划,提升业余文化爱好者能力素质。制定下发了《许昌市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艺术培训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以“教你一招”为主题的全民文化艺术普及活动。目前市群艺馆组织的免费钢琴、书法培训班正在进行,欢迎大家参加。

许昌融媒记者

下步许昌示范区创建,还有什么亮点值得期待?

许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孟照阳

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动态管理。像文明城市创建一样,国家会定期复检。所以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会顺应新形势要求,向更高目标、更高标准迈进。我们要持续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擦亮创新品牌。打造新时代文化联盟、阅读环绕声、推行村(社区)文化工作书记负责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等,持续创新完善,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持续并且形成规模和品牌的创新项目。二是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制机制,着力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新提升,把没想到的做到位,把有缺位的做完美,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三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机制、模式和途径,制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办法,引导企业参与设施建设和服务提供,政府、企业和群众各取所需,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双赢。四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管理。向设施要效能,着力解决设施效能发挥不充分的问题,让基层文化设施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成为群众爱去的地方,成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地方。

来源:许昌融媒

原标题:《迎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许昌准备好了!》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