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录片《陈光甫》在镇江开镜

2020-10-12 16: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陈光甫,是我国近代最杰出银行家、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奠基人,同样也是地地道道的镇江人。今天上午,由市档案馆和镇江文广集团合作主办的专题纪录片《陈光甫》开镜仪式在档案馆举行。

陈光甫,1881年出生于镇江。1915年,陈光甫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短短20年间,就从仅有七八万元微薄资本的"小小银行"成长为中国第一大私人商业银行,拥有几十个分支机构。因此,陈光甫也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中国的摩根"。此外,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的旅游业还处于空白,旅游业务全部由外国在中国的金融机构包揽。1924年,陈光甫成立中国旅行社,至此,中国开始正式出现大型旅游事业。

市档案馆顾问 王礼刚:陈光甫他不忘家乡,把旅行部开到了镇江,这个镇江旅行社开在我们镇江的中华路东吴街。陈光甫对我们镇江的贡献还有,1931年他为了辅助我们镇江的钱庄,联络了上海的金融大家,给我们镇江的钱庄予以扶持,尤其是对镇江商会会长陆晓波的钱庄予以扶持,使我们镇江钱庄立于不败之地。

电视纪录片《陈光甫》由市档案馆、市广播电视台、镇江文广集团联合拍摄制作,由中央电视台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拍摄并播出。目前,这部纪录片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资金项目。

中央电视台新影发现之旅频道制片人 张格格:我们是希望能把文字上的档案转化成,让大家好接受好理解的视频,我们这次拍摄主要的一个重点,也是会跟档案馆合作,除此以外,像陈光甫先生当时创立的银行的旧址,一方面我们会在镇江取景,另一方面也会到上海取景拍摄。

市档案馆征集编研处处长 魏志文:我们之所以重新回顾这段历史,也是想通过档案进一步开发利用,回顾镇江历史上曾经有的辉煌,让我们更好的通过档案开发,在工商业、金融业,对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新的历史振兴。

青年时期的陈光甫

01

创业的镇江籍银行家

陈光甫于1881年出生在镇江市(当时称丹徒县)一位普通的商人家庭,祖上几代都在镇江经营钱庄。在他12岁的时候,他随父来到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汉口,在父亲供职的外商开办的祥源报关行当学徒,勤奋好学的他,得到官费津贴,让他可以在辛普森大学、美以美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

1910年,陈光甫学成归国后,参与了筹办朝廷洋务实业——“南洋劝业会”的工作,这场盛会让茅台和镇江香醋等中国特产扬名于海内外。

陈光甫利用在美国所学知识,建议当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创办银行。辛亥革命后,程德全创办了江苏银行,聘请陈光甫任总经理,陈光甫就此走上金融之路。1911年辛亥革命后,陈光甫任江苏省银行监督。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

1915年,陈光甫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这家银行对外宣称额定资本10万元,实际上满打满算仅有7万元,在上海滩群雄并起的银行当中,算是微不足道的“矮锉穷”。民国初期,个人开办一家银行,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和开一家饭馆、戏院或者贸易公司,几乎没什么两样。实力在百万以上的私营银行,当时有盐业、浙江兴业、聚兴诚、新华等10家,资本最少的中华商业储蓄银行也有25万元。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张时,员工只有七、八个人,陈光甫任总经理,兼营业、拉存款、跑工厂、搞放款,晚上回到银行还要为青年行员开班培训。因此,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甫一亮相,就被坊间称为“小小银行”。这时候,就展现出镇江人陈光甫具有现代金融的生意头脑了。他从“一元开户”做起,上演了连台好戏。

一天,有人踏进宁波路9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柜台上放下一百块银元,要求柜员开一百个存折,每个存入一元。柜员听后,觉得客户明显来捣乱,准备将此人轰出门。陈光甫知道后,要求柜员照常办理,而且态度更热情、服务更周到,让对方无话可说,自讨没趣。

这件事经过口口相传,报纸报道,让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市面上名声大噪,民众用脚投票,纷纷把钞票存进了这家银行。不仅如此,对于囊中羞涩未满一元者,银行同样热忱欢迎,还特意奉上精心制作的储蓄罐,让民众在家里也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接着,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付息、礼券储金、教育储金、通知存款、旅行支票、代收水电费……这些招数轮番上场。

这些从现在看来都是司空见惯的银行业务,在当时的中国金融业却是极富创新精神的开创之举,虽然很多银行家对此颇不以为然。很快,凭借陈光甫的精明强干,管理有方,“小小银行”凭借这些经营韬略,拳打脚踢,锐不可挡,业务迅速发展。

到1926年,资本增为250万元,资产总额超过4,700万元;最高峰时分支机构达111个,职工2700余人,成为上世纪30年代中国最大的私营银行,“南三行”的龙头,其地位举足轻重。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外景。

02

经营场上的高手

陈光甫毕竟是年轻时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喝过“洋墨水”的,他知道要“时时想新办法”,满足顾客的各项所需,换得分内之报酬,这才是银行正当利益之源头。所以他的“小小银行”更善于细分客户,推陈出新。他搞过养老储蓄、旅行储蓄、婴儿储蓄、子女教育储金等。

陈光甫深知做好一个孩子的业务,就能拉动一个家庭。他的银行在一些学校设立办事处,吸收学生储蓄,还同“面粉大王”荣德生创办的无锡公益工商中学联手开办“模范小银行”,定期派员为学生教授记账、点钞等银行基本技能;每年与大、中、小学分别举办储蓄征文比赛,以储蓄的重要性为命题,发动学生挥笔抒写感想,择优评定名次,一等奖由银行代开储蓄账户,并颁发储金100元,但规定奖金一年内不得提取,以符合提倡储蓄之本意。就这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中国金融史上留下了无数个第一。

03

海雨天风独往来

陈光甫的经营手法,充满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曾投资过多种行业,旅行社、保险公司、铁路、饭店旅馆、图书馆等等,其中尤以中国旅行社影响最大。

1923年8月,中国旅行社前身——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正式成立。陈光甫办旅行部的初衷,并非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期望和洋人的旅行机构一争长短,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中国人的利权。

所以,他要求员工“既为社会服务,即无利亦须为之”。旅行部运营初期,就开办了诸如代售国内外火车、轮船票,预定舱位,代办出国手续,运输行李,发兑旅行支票,设立景点招待所,创办旅游杂志之类的业务。这些业务处理繁琐,利润微薄,甚至纯属义务,为洋商旅行社所不屑。

有意思的是,作为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它并不是独立机构而是设在了银行下面。在30年代中叶,中国旅行社在与外国旅行社的竞争中立稳了脚跟。

中国旅行社发行的旅游便利劵。

旅游刊物也是中国旅行社首创的。1927年,中国旅行社创办的《旅行杂志》正式发行,因编辑新颖、图文并茂而广受读者欢迎。

《旅行杂志》1927年创刊于上海,由时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的总经理陈光甫先生一手策划和创办的。

时隔八年后的1931年9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英商太古洋行携手合办宝丰保险公司,总资本额为50万元,主要经营船舶和货运保险业务,一度搞得风生水起。

陈光甫在近代中国的舞台上,还扮演过很多重要的角色。他很早就认识到中国发展的根本在于农业,强调“送银行入内地”,并游说外国银行投资中国农业;他为蒋介石的北伐筹集巨额军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几次赴美,妥善协调中美“桐油”借款以及主持外汇平均基金等事宜,在海内外都享有颇高声誉,为抗日作出巨大的贡献,并深受罗斯福的赏识。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为争取这位江浙财阀的头面人物,都花了不少心思。

1947年,刊发的陈光甫所写文章《我国之农业金融》。

一位镇江人,以金融巨子身份,盖过无数政商黑白人物,这是何等的传奇。他传奇的人生,不仅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波涛汹涌,也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剧烈变迁。

来源:综合看见大市口 、镇江风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