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棠花开|来看看这些乐山姐妹的骄傲!

2020-10-12 17: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年6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名单出炉,我市的张丽、漆俊利、杨丽、廖丽华、的莫鸽鸽等5名姐妹,被评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她们身处乐山教育、扶贫等战线,她们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扎根基层,她们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倾情奉献,为乐山的义务教育、防灾减灾、健康卫生、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事业发展贡献了巾帼力量。

让我们一同走近她们

了解她们的先进事迹

学习她们的精神

向巾帼榜样致敬

为乐山发展汇聚磅礴的巾帼力量!

张丽

(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

张丽,于1998年7月至2019年9月在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一小学工作,担任数学学科教学,先后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学副校长。2019年10月,调任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数学教研员。2019年9月—10月在四川省委党校参加四川省委组织部第22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递进班培训。

张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张丽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积极教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效果。曾两次荣获全国小学数学学科赛课一等奖,三次荣获四川省小学数学学科赛课一等奖,主研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市县级课题4项,分别获2013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乐山市第五届普教科研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近五年来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教学研讨活动,承担示范课80余节、专题讲座40余次。18篇论文公开发表于国家级省市刊物。主持由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资助金资助的“张丽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小学数学生长课堂教学研究”和“基于研创学习的小学数学高质量课堂教学构建的实践研究”。

工作室成员在研究活动中学习思辨、实践探索、反思提升,成长迅速,发展态势良好,工作室还通过校际交流、区域交流、各级教学研讨活动等形式,拓宽交流渠道,推广研究成果,扩大影响力,成为乐山市数学学科的引领团队。2019年5月,张丽成为《四川教育》封面人物,“名师专栏”对其教学主张与成长密码进行专版报道。

漆俊利

(峨眉山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

漆俊利在峨眉山市自然资源局从事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于2018年6月到凉山州越西县开展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漆俊利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主动作为、务实担当,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漆俊利政治立场坚定,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作风勤俭朴实、团结同志,是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党代表。在峨眉山市自然资源局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及时修订全市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应急预案,组织进行地灾应急演练,开展地灾培训,对地灾隐患点进行应急排危和工程治理,对辖区内地灾隐患点基本情况数据清,情况明。在此期间,峨眉山市连续多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的目标,市自然资源局多次获得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3月,漆俊利被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表彰四川“最美地灾防治卫士”。

参加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以来,首先她常常走村入户,对所帮扶的四个村318户贫困户1534人,了解贫困户的家庭人口,子女教育,外出务工,住房修建,公益性岗位、家庭收入等各种情况,和第一书记、村组干部制定贫困户精准帮扶措施,充分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其次,她多次积极督促村民易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彝家新寨、入户入组道路、管网基础设施、村委会、村活动室、卫生室,幼教点,民俗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和整改。2018年足吾村100户480人,2019年古木村66户311人,普提村17户96人,全部高质量的脱贫,接受县、州、省的脱贫验收检查。再次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发展产业,提高机械化种植,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全乡两期土地整理项目规模12469.53亩,预计获得指标1743.7亩,总投资4241.56万元。漆俊利用真心真情想彝家人之所想,干彝家人之想干,帮助彝家人脱贫,她也成为彝族老乡的“女儿”,被彝族老乡亲切的称为“漆阿呷莫”。她的事迹多次被中国自然资源报、川报观察、四川省自然资源报报道。2019年7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凉山州综合帮扶队优秀队员”称号。

杨丽

(乐山市卫生健康委爱卫办主任)

杨丽,从1984年卫校毕业至今,杨丽一直奋战在医疗和爱卫一线,35年的工作历程,她对工作始终如一的热忱付出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

勤学:对农村改厕等硬骨头指标,和同事编写入户调查程序、对创卫涉及90多个行业标准一一涉足。2015年,杨丽成为我省首批省爱卫评审与咨询专家。

苦思:对改厕采用捆绑“彝家新寨”建设等各种项目方式推动示范村建设;她提出向市委市政府作创卫紧急报告并形成“书记专报制度、市领导挂联包干制度、市场增加自产自销区、老旧小区墙体文化举措都是创卫“破冰之举”。

率先:农村改厕现场几乎都有她的足迹;多次作为专业组组长,一线参加全省各级各地卫生创建暗访和资料审核工作;我市城市、县城、乡镇都有她量身定制创建举措。

奉献:选调创卫办工作人员、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平时办公室运转、周会……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坚韧:2017年前后,杨丽母亲、舅舅去世、老公女儿生病需要手术,杨丽没有缺席一天,始终带领市创卫办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奋战一线。

2013年和2017年杨丽先后被省人社厅、省爱卫会评为“四川省爱国卫生先进个人”。2018被省卫计委评为“新时代健康卫士”。

廖丽华

(峨边彝族自治县丽华农业科技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1年,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廖丽华不忘感恩社会、回报乡亲,组建峨边彝族自治县丽华农业科技开发专业合作社,位于宜坪乡庙岗村,距离峨边县城15公里,主要从事特色畜禽养殖、种植及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有注册社员324户,其中贫困户212户。该社采取“大户带动,借鸡生蛋”模式,走上“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 +电商”的发展之路,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农户352(辐射带动周边养殖农户676户(其中贫困户212户)户养殖增收。自组建以来,分别于2015年被评为“市级示范社”、2016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一直以来,该社免费向农户(贫困户)提供特色畜禽种苗和疫病防控药品,统一饲养管理技术,统一保底价格回收,实行年底按股保底二次分红,将专合社成员户的经营管理、生产销售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社员户的利益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紧密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通过自主创业发展,示范带动能人发展,加工生产特色畜禽农产品,依托“峨岭云边”公用品牌和电商扶贫中心,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摸索出一条“产供销”产业链运作模式,打响了“七彩彝凤”企业品牌。该社每年特色畜禽养殖收入达670余万元,电商销售收入达190余万元,利润56万元,注册社员和周边乡村676户养殖户年均增收3860元,她为峨边脱贫攻坚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合作社把农户闲置多年的荒地和林地统一流转,建成种植无刺青花椒基地500亩。

“三结合”促转型。坚持长短结合,经果林套种莲花白、小米辣、豌豆尖等短效产业,基地平均亩产值增加1000元左右;坚持种养结合,利用2个特色畜禽养殖基地的养殖粪污变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为80户农户提供优质生活用能,既有效处理养殖场面源污染,又满足周边农田、果园的用肥需求,推动有机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坚持产销结合,依托农村电商平台,把农户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实现提质增效,带动676户农户增收。

“三模式”稳增收。统一流转,租金保底,保证基本收入。就近务工,劳务增收,基地按“谁流转谁务工”的原则,解决就地务工人员40人以上,人均月收入1800元以上。二次返利,收入增加,按农户提供给专合社产品数量确定二次分红比例。

的莫鸽鸽

(金口河区司法局四级调研员)

的莫鸽鸽,女,55 岁,彝族,中共党员,乐山市金口河区“彝汉双语法治夜校”创始人,懂政策、知法律、会彝语、擅宣讲,从金口河区司法局局长岗位离任后,先后担任“四好村”创建工作组执行组长和“心连心·鸽鸽讲堂”宣讲团团长。

她虽身患癌症,但仍长期坚守宣讲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干部的忠诚与担当。的莫鸽鸽长期从事政策理论宣讲工作,在担任金口河区司法局局长期间,针对彝区群众法治意识淡薄、陈规陋习多等问题,她创新开办“彝汉双语法治夜校”,坚持每周带队深入一个村,结合本地发生的典型案例,用彝汉双语以案释法,开展刑法、村规民约、信访条例、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由于的莫鸽鸽擅长采用“脱口秀”式宣讲,语言生动鲜活接地气,深受群众喜爱,被誉为“宣讲达人”。

2017 年 4 月,已退居二线的她毅然承担起区“四好村”创建工作组执行组长这一重任,专事脱贫攻坚精神扶贫工作。她秉承“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的理念,常常奔走于乡间街坊和田间地头,深入开展政策理论宣讲。2017 年以来,她先后深入全区 6 个乡镇 41 个村进行个人宣讲多达 128 场(次),受教育群众 3 万多人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秀娥眉

秀娥眉 筑精神家园 展女性风采

原标题:《海棠花开|来看看这些乐山姐妹的骄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