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技术引吭高歌 牛果菜提质增效——我市“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侧记

2020-10-13 13: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平凉大地到处是丰收的气息。

新技术种植、标准化管理的大片苹果熟了,红彤彤的又圆又大,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迎来采摘、收购的八方宾客。

冻配改良的一头头平凉红牛皮毛发亮、膘肥体壮,媲美日本和牛的种质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平凉红牛肉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蔬菜园区里水肥一体化的日光温室、大拱棚种植的又一茬蔬菜丰收了,装满一辆辆大大小小的运菜车,红红的、绿绿的,娇嫩欲滴……

“十三五”以来,我市持续发力牛、果、菜产业,坚持不懈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在资金扶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大发展。“平凉红牛”成为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取得了直供香港高档活牛配额及活牛出口的“通行证”,是国家运动员直供专用牛肉产品,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大中城市以及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平凉苹果”“静宁苹果”先后荣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级名片,先后荣获“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最具成长力商标”“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等多项殊荣。

种质独特优良 红牛产业前景广阔

坐落于泾川县城关镇凤凰村的平凉红牛泾川鼎康肉牛繁育中心看起来就是一座现代化工厂,一排排双列式标准化暖棚牛舍整齐排列,干净卫生;饲料加工车间、有机肥生产车间,现代化机械应有尽有;办公生活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舒适。繁育中心负责人李晓伟告诉记者:“我们采用日本和牛的饲养管理模式,精细化、人性化的饲喂,生产的高档雪花牛肉,受到国内高端市场的欢迎,牛肉还有幸走上国宴餐桌。”

走进崇信县锦屏镇的红牛种群扩繁示范基地,工作人员正在为几百头牛储备饲草。饲草自动打包机将青贮草料严严实实包裹成一个个圆柱形的草包,堆满了半个院子,像小山似的。围栏里的一头头牛正在悠闲地晒着太阳,还时不时跑到自动“按摩刷”上,“自助”按摩。这个占地93亩,投资1210万元的繁育基地正在稳步发展。

平凉红牛是独特的优质肉牛种质资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建立了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个平台、一套运作机制的“五个一”产业发展模式,聚集全市之力和各方资源推进牛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加快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全力推进肉牛繁育、饲料供应、安全防疫、科技创新、市场流通、社会化服务等六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了牛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市先后制定了平凉红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等8个地方标准,建成市、县、乡三级科技服务站110多个,肉牛冻配改良点129个,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2%,科技对牛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5%左右;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共建了西部肉牛种质资源科技创新基地,与省农科院合作建设了平凉红牛良种中心。我市还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目前,拥有省市级龙头企业27户,屠宰生产线5个,研发和生产牛肉、牛骨、皮革和生物制品等100多种,年屠宰能力20多万头。

有规模有品牌 苹果产业发展良好

又到了苹果收获季。作为苹果主产区的静宁县,这段时间很忙碌,采摘、分拣、包装、运输、售卖,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并快乐着,苹果确确实实给静宁人带来了好处和实惠。供孩子上学、置办家电、购轿车、买楼房、修别墅……这一个个都少不了苹果的功劳。在脱贫致富方面,苹果也功不可没,至2019年底,静宁全县19.6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作为后起之秀,灵台县也大力走上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为内容的果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苹果产业已成功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转变,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苹果龙头企业被引进,矮砧密植等一批新技术被推广,瑞阳、瑞雪等一批苹果新品种种植成功、规模不断扩大,灵台苹果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我市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据农业部质检中心检验,“平凉苹果”包括“静宁苹果”的五项理化指标高于全国其他产地苹果的平均水平,发展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自然条件。如今,我市已形成了两大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片带,全市果园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达到79个,面积在千亩以上的村达到1000多个。我市还培育国家和省级苹果龙头企业13家,发展仓储、加工、运销等关联企业200家,开发了果汁、果酒、果醋、果片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建成了西部最大的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果品年仓储能力80万吨,加工能力16万吨,初步形成产加销、贮运服一体化的现代果业生产经营格局。销售方面,我市在国内大中城市建成果品批发、电子交易和期货市场13处,形成“线上+线下+期货”三条营销渠道。

新技术新品种 蔬菜产业方兴未艾

无土栽培、立体生长、水肥自动化供应、智能温控……位于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军张村的海升集团平凉超越现代农业12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里“工厂化”种植的一串串小番茄长势喜人,密密麻麻长满根茎,红红的如同一个个玛瑙。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是亚洲最大的单个连栋温室和全国第一个高规格、大面积设施种植串番茄基地,技术指导由荷兰农业专家组成,运用大数据系统进行精准管理,整个温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多元。

育秧温室大棚里,马铃薯种秧苗青翠茂盛;一排排架子上,利用雾培法培育的马铃薯原原种长势良好……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是全省第一家微型薯雾培生产基地,年产马铃薯原种1500万粒,培育出的“庄薯3号”最高亩产可达5800公斤,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平凉是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和高原夏菜基地,也是甘肃省五大蔬菜优势产区之一,被农业部列入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百万吨蔬菜保障工程”,加快推进泾河川区蔬菜产业园建设,坚持连片开发建基地、围绕产品建基地、突出优势建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种植区域,大力引进名、优、特、稀、新菜种,积极推广地膜覆盖、中小拱棚、日光温室等生产技术,露地栽培与高效设施栽培互补发展,努力实现蔬菜周年均衡生产和供给,促进了蔬菜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泾河、汭河“两带”和黑河、红河、达溪河、神峪河、水洛河、葫芦河流域“六片”蔬菜生产基地,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3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同时,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管理,节水灌溉、高温闷棚、生物有机肥、高垄栽培、膜下暗灌和物理防病治虫等新技术和半地下式钢架结构日光温室、“水肥气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来源:平凉日报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新技术引吭高歌 牛果菜提质增效——我市“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侧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