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希望的田野上 金色的小康路

微鞍山
2020-10-13 10: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300亩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微风吹过,稻子像金色的海浪一样起起伏伏,满眼金黄,稻香扑鼻。“水稻是俺们台安的特产,尤其是我种的这种辽星水稻尤为出名。”孙影种植辽星品种水稻有六年了,她指着一望无际的稻田说,水稻是用辽河水浇灌,所以稻米营养丰富,品质也好。

“很早以前,一个村民组种一二百亩,每亩地产量大概四五百斤。”栾天说,村里几乎家家种水稻,但那时产量低,收入也上不去。

现在可不一样了。自打新农村建设以来,台安的水稻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传统一家一户种植水稻的模式,变成了土地流转形式的大规模种植。农机补贴、地力补贴、粮食补贴等让种植户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孙影今年流转了300多亩地,种水稻孙影早种出了经验,从“五一”插秧到“十一”收获,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甩肥,一套流程牢记于心。“现在种植、收获基本都是机械化了。”孙影购买了插秧机、收割机、旋地机等20多台农机设备。“投资大,效率也极大提高,还能跨区作业增收。”

孙影大面积种植水稻还为很多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正在田里拔草的村民郭秀仁说,因不能出远门打工,自己在孙影的稻田工作,拔草、甩肥料,一天收入100多元,“不比打工差,还能照顾家人。”“现在技术好,种子也好,产量提高很多。”孙影说,今年一亩地产量在700多公斤,每公斤批发价约2.8元,除掉成本,一年能赚40多万元。

如今,高力房镇包括程家村在内的多个村庄已形成了水稻产业链,成立了稻米合作社,为村民在种子购买、稻米加工、稻米销售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地域文化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筑牢稻米产业基础,培育特色稻米种植基地。

清香的稻米改变了程家村人的生活,为他们铺就了金色的小康路。

粮食卖上好价钱,腰包鼓起来是一方面,订单式生产、自动化收粮带来的踏实感,也是小康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土地流转扩大了耕种面积,便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农业+自动化,用技术实现精细化田间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黑土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科学技术加持,把科研人员的论文写在大地之上。粮食生产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小康生活的受益者、建设者,强化现代化农业这根“金扁担”,才能让越来越多的粮食生产者在希望的田野上,昂首阔步走向小康。

来源:鞍山日报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希望的田野上 金色的小康路》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