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甘肃广河县:告别“塌塌房” 住进新楼房

2020-10-15 10: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搬迁安置和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和地方有关重点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为充分展现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现推出“媒体看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

“媒体看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之四十八

甘肃广河县:告别“塌塌房” 住进新楼房

老人们安详地坐在长凳上聊天,孩童们欢快地奔跑玩耍,妇女们在小区扶贫车间打工——这幅群众其乐融融、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是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福祉。

一直以来,贫困山区的群众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脱贫内生动力不强,又没有技术支撑,导致贫困面貌长期无法改善。自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以来,甘肃广河县的很多群众不但成功脱了贫,而且还实现了以前许多无法实现的梦想。

“从山上的‘塌塌房’搬下来后,生活就一天天好起来了。现在两个孙子都在外地打工,媳妇们就在家门口的工厂里上班,老家里还能养着几只羊,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住在广河县水岸花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马明福老人感慨地说,他们一家原先是官坊乡阳屲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去年搬到县城的楼房后,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三五”以来,广河县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投入8.56亿元,认真落实“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切入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20户、14828人,其中楼房集中安置2449户、12875人,插花安置371户、1953人。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标。为了让像马明福这样的贫困户早日过上好日子,广河县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科学规划选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后续产业,全力破解“要搬谁、怎么搬、搬后怎么办”等问题,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换挡”提速。

搬得出、稳得住,更要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房子有没有盖起来,贫困户有没有搬进去,更要看搬迁群众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对此,该县狠抓后续产业发展,按照搬迁入住一户、产业培育一户、稳定脱贫一户的思路,对所有易地搬迁户根据劳力情况进行分类,建立劳务档案,通过“六个一批”(资产收益扶持一批、扶贫车间就业一批、土地流转增收一批、光伏扶贫发展一批、服务就业解决一批、规模养殖带动一批)方式,努力增加群众收入。

“现在养牛比我之前在山上养牛方便多了!合作社给我们提供专门的牛棚、教授专业的养殖技巧,还有牛羊交易市场,我的牛也从最初的一两头变成了现在的18头,现在一年下来,怎么也能挣个七八万元。”从三甲集镇南山村搬到康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马龙说起如今的生活,喜上眉梢。

这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户从贫困到小康生活的生动案例。截至目前,全县2820 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有劳动力7415人,通过落实产业扶持资金发展种植或养殖业的有3217人,组织输转到厦门等地企业1436人,园区和县内企业就业588人,扶贫车间带动352人,县内项目工程队带动241人,公益性岗位就业312人,在集市经商 371人,外出经商或灵活就业 898人。

为了使群众真正适应搬迁后的生活,县上还积极探索有效模式,建立健全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一方面,通过建立社区党组织,采取便民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与党员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搬迁群众代办户口、合医报销、医疗救助等事务,解决搬迁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加强搬迁小区日常服务和物业管理,通过集中培训、上门讲解、小区电子屏播放等方式,加强对群众用水用电、使用天然气和电梯等方面的培训和服务,引导搬迁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住在楼房里比在老家的平房里方便多了,这里孩子们上学方便,家里人看病方便,我出去逛个街买个东西也方便。社区的干部们还时常上门嘘寒问暖,引导我们适应城镇的生活。”较早从山区搬到康家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马麦来也说起搬迁后的生活,高兴地合不拢嘴。

这一张张笑脸,都是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的幸福印记。搬迁后的群众,观念得到转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广河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原标题:《甘肃广河县:告别“塌塌房” 住进新楼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