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就近立案修改合同,法院:罚2万!

2020-10-16 17: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司法公正

转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近日,因骗取法院立案,破坏法院正常审判秩序,浪费司法资源,浙江省海宁市法院(下称海宁法院)对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中的原告法定代表人吴某作出罚款2万元的处罚决定。

原告海宁某机械公司诉称

原告海宁某机械公司诉称,4月17日,原告的法定代表人吴某通过居间人许某向北京某科技公司订购了5吨熔墩布,约定货款为305万元,预付定金50万元,若未能发货则需退还定金并赔偿吴某5万元违约金。随后,吴某通过许某向北京某科技公司账户转账50万元。但北京某科技公司未按照约定发货,并向吴某退款30万元,剩余20万元至今未还。

吴某声称,双方签署的“合同”第七条明确约定:“合同履行中如出现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向乙方(海宁某机械公司)所在地法院起诉”,于是吴某将北京某科技公司诉至海宁法院,海宁法院于7月20日立案。

被告提出异议

在提交答辩状期间,被告北京某科技公司提出管辖异议,认为原告提交的合同中约定了管辖法院为乙方(原告)所在地法院,海宁法院据此受理本案,但被告其实从未与原告签订本案合同,原告提交的整个合同都是伪造的。

吴某在管辖权异议听证中不承认伪造了合同,表示他只是为了能够就近立案,擅自修改了合同,将约定中的甲方改成乙方,合同第七条实际约定的是“合同履行中如出现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向甲方(北京某科技公司)所在地法院起诉”。

经法院审查认为,被告主张合同中甲方处所盖印章是伪造,因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仅是形式审查,对涉案印章是否系伪造属于实体审查的范畴,所以对案涉公章是否系伪造不作审查。即使印章系伪造,双方未约定合同履行地,而原告的诉请是被告返还货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八条第二款之规定,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海宁法院无管辖权,该案亦应移送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管辖。

8月11日,海宁法院裁定将案件移送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同日,因原告海宁某机械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骗取法院立案,海宁法院对其作出罚款2万元的决定。吴某收到决定书后未提出复议,在9月8日交纳了2万元罚款。

法官提醒

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应当诚实守信,伪造证据、破坏司法审判秩序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