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井陉故事】13万、4亿、542、133,四个数字彰显咱井陉对抗美援朝的贡献!

2020-10-16 18: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是20世纪五十年代初,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孺妇皆会唱的一首歌曲。

翻开历史的卷帙,先辈的搏杀呐喊犹在耳畔,辉煌的足迹清晰如昨。七十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井陉人民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缅怀历史,继往开来……今天,为大家推送此文,旨在挖掘、追寻、纪念那些难忘的光荣岁月。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同年11月16日,中共石家庄地委做出《关于在全专区城乡普遍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运动的决定》,要求各县尽快成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运动委员会。

遵照地委和专署的通知精神,井陉县委、县政府于1951年2月先后成立了井陉县抗美援朝反对美帝侵略委员会和井陉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动员委员会。前者由县长杜文华任会长,县委宣传部部长杜亚任副会长,委员有王守先、陈秀山、韩秀莲、冯树凯、李风山、张蔚、牛文学、陈忠保、常志民等11人;后者由宣传部长杜亚任主任,县文教科科长张蔚和团县委书记冯树凯任副主任,委员会由工会、团委、妇联、武装、县社、银行、学校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同时确定专人担任秘书和资料员,具体指导运动开展。全县各区、各村也都建立了宣委会,由区委书记、区长和村支部书记、村长分别担任区、村的正、副主任,各级党政领导都把抗美援朝宣传运动列入最重要的工作日程。目的是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了解为什么抗美援朝,树立对美帝的仇视、鄙视、藐视“三大观点”。

1951年是全县抗美援朝大发动、大动员、大宣传的一年,各级各单位除采取刷写标语、张贴漫画、 屋顶广播、高房讲话、街头绘图等宣传方法外,还采取了规模空前的群众游行、形势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真正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是年的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八建军节、国节等,都以县城为中心,各区镇、集市、农村连片,层层组织大游行、大示威。其中,为搞好五一节大游行活动,3月28日,中共河北省委做出《关于普及和深人抗美援朝及准备“五一”游行示威的指示》,3月30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河北省分会发出《关于普及和深人抗美援朝及准备“五一”游行示威的通知》,4月10日《河北日报》发表了题为《紧张动员起来,迎接:“五一”大示威》的社论。五一节这天, 县城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厂矿企业工人、各界人士、驻军及学校师生,举行了一次“万人大游行”。当时正在县城集训的民兵举行了“环城大游行”,从城内出发,经东关、大石桥、河东、南关、河西,由西门返回城内。这次“五一大游行”, 全县共有9万人参加,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第五区长岗村有526户、2379口人,在村宣委的组织下,以支书、村长、武委会主任为领导,以党员、团员、民兵为骨干,发动全村1871人举行了“千人大游行”,许多六七十岁的老人手拄拐杖加入到游行的队伍,不少妇女抱着孩子也参加了游行。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县委、各区委和较大单位的党组织都设立了报告员和宣传员,全县建立了分片、定点、定期集会的报告制度,各区以片为单位建立了村支部宣传委员半月一次上站的学习制度,以及支部全体党员每月定期上课的党课制度,全县形成了广泛深入的抗美援朝运动宣传网络。当时县委指定的县级报告员都是县委领导成员和县直部门领导成员,共有15人,另有区级报告员25人、群众煤矿报告员2人,总计42人,后增加到56人。各级报告员、宣传委员和专、兼职支部教员,县委宣传部均颁发工作证件。所作报告的内容主要是朝鲜前线的“五大战役”情况和其他有关的重大事件。从5月到8月四个月中,全县报告员共作报告281次,听众达55165人(次)。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优待烈属军属”是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的“三大号召”。爱国公约的主要内容是:全县人民团结起来,支援朝鲜战争;先前方,后后方,先军队,后地方;一切听从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并对不同人提出了具体要求:青年人要自愿报名参军参战;农民要种好地,多打粮,多产棉;干部职工要多做工作,做好工作,一人顶着儿人干;工人要增产节约,夺取优质高产;商人要多售货,多纳税,多贡献;儿童要念好书,早日成才。

井陉积极响应三大号召,迅速在全县掀起落实高潮。为了抵制美帝对我国棉花的禁运,这年春天,上级分配给井陉县棉花种植任务11876亩。尽管全县水地很少,担水种棉困难很大,但实际种棉达到13488亩,超额完成任务1612亩。

在全国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中,井陉县抗美援朝委员会向全县发出捐献“井陉号大炮”的号召,提出“农民一把麦,工人1000元(旧币)”的口号。当时,机关干部实行供给制,大多数人手中没有钱,但是为了抗美援朝,各单位都行动起来,其中县委机关35人捐献了164.8万元,县政府机关72人共捐献428.8万元。全县农村,干部带头捐献粮食,山北村支部书记捐小米35斤,村长捐80斤,民兵中队长捐30斤,团支书捐40斤,全村908人,除个别有病或外出外,参加捐献的达890人,共捐献小米4025斤、人民币12.5万元。有许多村的妇女们捐出了“体己钱”,儿童们捐出了“压岁钱”。截至6月底,全县参加捐献的人数达到1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5%,共捐献米、麦130337斤,现金4亿多元,超额完成了“井陉号大炮”的捐献任务。

与此同时,县委还发动各村搞好拥军优属工作,男劳力要给烈军属包耕代耕,做到政府、军人、家属“三满意”;妇女们要给烈军属老人洗衣、缝被、做家务;儿童们要给烈军属抬水、抬煤、抬烧土;村干部要经常上门问寒问暖,帮助军烈属解决实际困难,大大调动了广大青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积极性。

是年10月,全县开展扩军工作,大力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那个村参军多,那个村最光荣”的氛围,于是父送子、妻送郎、兄送弟、妹送兄、青壮年报名参军上战场蔚然成风。其中第四区有青年360人,报名220人。南峪村妇女宋计生动员丈夫报名参军,张洼村民兵中队长送儿当兵。截至10月14日,全县青年报名1302人。1951年上半年,在全县已有48名青年参军入伍的基础上,又顺利完成了当年的扩军征兵任务。据民政部门有关资料记载:井陉籍赴朝战士共计542人,其中有133人为保卫世界和平、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和中朝友谊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县还组织开展了以“一个慰问袋、一件慰问品、一封慰问信”为内容的“三个一”慰问活动,县、区级机关的全体干部,学校师生以及部分村民都纷纷行动起来。据统计,全县第一批写慰问信7600多封,做慰问袋6300多个,捐献牙刷、牙膏、牙粉、香皂、肥皂、毛巾、袜子、铅笔、钢笔、日记本等各种慰问品15200多件。这些慰问信件、物品和捐献“大炮”的粮、款(单据),县委派县武装部作战部长亲自送交到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并代表全县人民参加了赴朝慰问活动。

值得井陉人民骄傲提,曾浴血奋战在上甘岭战斗并在此次战役中荣获二等功的英雄团长张信元,是井陉测鱼镇南寺村人,黄继光烈士就出自他的团。

本文节选自《中共井陉六十年史话》

作者 | 刘育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理 | 宋阳 石泽鹏

邮箱 | jingxingfabu@163.com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井陉故事】13万、4亿、542、133,四个数字彰显咱井陉对抗美援朝的贡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