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文化报》点赞修武:美学经济引路,乡村振兴有了更多可能性!

2020-10-15 13: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千百年来,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蕴含着最深沉的乡愁。

学习长三角先进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豫北小城、千年古县修武,创造性提出用美学经济引领县域经济,而这一实践,恰恰践行了“两山”理念,得到了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美学,让小城修武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改变。这改变,由里而外,从颜值到气质。这改变,源于美,行于美,成于美,用美学引领县域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美学“指挥棒”点亮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10月10日《中国文化报》03版

在实践者眼中,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其核心是通过引入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原创作品,提升乡村美学体验,普及全民美育,创造乡村美学价值,甚至创造出真正属于中国乡村的核心竞争力。这绝不是在乡村振兴这块“蛋糕”做好后撒上一层酥皮这么简单。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硬通货”之一的美学视野,将为乡村振兴这个宏大命题带来怎样的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新县田铺大塆村时指出:“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些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要实现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能够洗上热水澡,村容村貌要整洁优美。”

大拆大建的乡村振兴路径不行,什么路径能行?一个只以云台山闻名、长期默默无闻的北方县城河南省修武县,4年前率先探索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修武的探索并非孤例,美学经济领路乡村振兴,正在成为新的突破口。

美学,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词汇,对于乡村和村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通过美学路径留住乡愁?如何通过美学路径实现投入和产出平衡、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大南坡艺术团

县域美学展

碰撞吧,传统乡村和未来美学

传统村落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到修武是两年前的一个雪天,眼前的景象是茫茫云台山“风雪夜归人”,耳边听到的是此地竹林七贤的故事。他不禁感慨,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就这样完美地结合到一起,这不正是他时时想念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美学吗?这不正是一种我们在苦苦追寻的立足于传统、放眼于未来的美学吗?

正是在这里,2016年,修武县委首次提出发展“县域美学”。4年来,修武县联手60余位海内外设计师、前沿院校学者,围绕产业规划布局13个美学项目集群和76个重点项目,“不可思议”的修武美学逐渐成型:大山深处废弃20年的山村学校蝶变成爆款民宿“云上院子”,乡愁在这里看得见摸得到;古老的郇封镇后雁门村叠加高科技“无中生有”,一朵“云台冰菊”开出一个集农耕体验、民宿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冰菊小镇。

在罗德胤、李永良的推动下,从新县开启征程的乡村复兴论坛,在第十届回到出发地河南,聚焦美学路径下的乡村振兴。不同于学术、行业会议,在村里举办的乡村复兴论坛以落地实践为导向,完整的乡村空间结构、系统的乡村社区,让距县城20多公里、有着600年历史的修武县大南坡村脱颖而出,成为这次落地乡建地之一。

只消15分钟就能从这座小村庄爬到山顶,俯瞰群山和群山环抱的美丽大南坡。1年时间,美学让这座山村从里到外变了模样。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该村大队部办公建筑、粮库和供销社等公共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加固改造,变身为社区营造中心、艺术中心、碧山工销社和方所乡村店。四川“网红村”明月村操盘手、奇村文创创办人陈奇,和策展人、主张艺术介入乡村的“碧山计划”发起人之一的左靖先后驻村共建,用一砖一瓦共建美学建筑,用艺术带领着村民发掘自己的闪光点,这座乡村的吐故纳新渐渐顺畅起来。

驻村“点火”:讲述乡村美学故事

在修武县域美学实践里,大南坡是一个传统村庄乡村美学的完整呈现,既有生态、建筑,也有戏剧、文学、民间传统文化。

1月初,“奇村长”陈奇在大南坡村的“新村民”生活开始了。作为乡村主体,村民的思想观念、美学素养的提升是发展美学经济至关重要的一环,陈奇深谙此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集体经济繁荣,怀梆剧和秧歌演出非常繁盛,还修建过室内剧场。结合在地性、乡土性、趣味性,陈奇团队在大南坡村成立了村民环保队、少儿武术队,重组大南坡艺术团,组织儿童暑期美学兴趣班等,让村民闲时有处可栖,有美学活动可参与,让村民成为享受美、创造美的主体。陈奇此次驻村,延续了此前社区营造的六字真言“还权、归位、赋能”,激活当地的内生动力。

左靖及其团队则重新发掘和梳理,侧重修武乡土文化,策划了县域美学展览“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除了在大南坡艺术中心进行展览外,还将离村城市展作为联结、输出乡村价值的窗口,构建互哺型的城乡共同体。9月中旬,这个离村展在上海市一家书店开幕,现场播放了两部纪录片,记载了工作室团队和驻地艺术家在大南坡村的研究过程和果实。

在左靖团队的推动下,碧山工销社首个北方店、方所书店全国首个乡村店也顺利落地。网红民宿品牌“隐居乡里”在此建设的南坡民宿片区等在建项目,给更多游客一个留下来的理由,大南坡村的在地营造焕发出持续的力量。

乡村振兴:美学力量正集结

从浙江松阳陈家铺、河南新县田铺大塆,到安徽黟县碧山、福建厦门海沧,乡村振兴的美学力量正在集结。

“陕西楼房沟项目是“隐居乡里”走出北京的第一个项目,距离西安有5小时车程,最初所有股东都反对。今年疫情复工后到现在,我们一直维持92%的入住率,一个院子一晚上均价一两千元。这样的售价和入住率说明了什么?说明美是有价值的。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乡村和自然就是未来30年中国的奢侈品。”“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说。

九七华夏乡村文旅CEO洪金聪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故事:“在福建厦门郊区的过坂社区的‘平改坡’工程中,我们发起了一个最美庭院的打造计划,根据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分别提方案和建议,以不到10万元的资金,发动村里上百户人家自发参与自家庭院的改造,无意中做了一次美学尝试。”之所以要将内生动力调动起来,主要原因在于“谁建设谁就会珍惜”。

这与北京安哲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创始人王求安团队在云台山脚下岸上村的乡村振兴项目不谋而合。“政府只负责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美学业态的帮扶,村民自建是主体,你可以花10万元,也可以花100万元。设计团队和村民是一对一沟通、一家一个设计、一户一个业态、一人一个故事。”王求安说。

“当村庄的原住民被充分地尊重、肯定、给予舞台的时候,这个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可能,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核心。”陈奇回忆,大南坡3月底开了南坡讲堂,村民、小孩、外来老师都曾走上讲堂,村民还会在这里讨论大南坡怎么做人居环境整治、怎么发展产品和产业。

美学引领,乡村吐故纳新

在长期从事美学经济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学者邱晔看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成为美学生产大国和美学消费大国,中国美学经济的新时代已然来临。美学需求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与新引擎,而围绕美学需求进行的供给侧和消费侧改革,则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途径。

“美学经济的真正作用是什么?驱动颠覆式创新。它能够真正实现从0到1的突破,围绕美学价值的创造,对传统生产要素、传统生产方式等进行系统性重组,从而推动全产业链、整个社会经济以及城市乡村建设等全方位的变化。”邱晔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就是美学经济的一个极佳体现。伴随着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的建设,美丽正在成为一种美力,美学经济的奏鸣曲正在中国大地徐徐唱响。

美学视野下的乡村振兴,既有对乡愁的保护、对文脉的传承、对原住民的尊重,也有对全民美育的普及和对投入产出的充分考量,这就从定义上阻断了“千村一面”的可能性。在主推县域美学经济的河南省焦作市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看来,美学经济的这一话语体系能够避免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遗产重蹈“古城、古墙、古巷”覆辙,被大拆大建永久性破坏,而且永不可逆转的局面。

“产业运营是乡村振兴的芯片,美学只是引领。我们不希望乡村建设最后变成知识分子的狂欢,而应是外来的新村民和本地原住民的一个共同融合和文艺、文化交流的结果。”陈长春认为,要抓住美学经济的命脉,必须构建全域美学产业,特别是美学引领的服务业和支撑前者的在地加工、体验、研学等产业,这才是真正可以在乡村存活、真正能转换价值的产业。

来源:中国文化报

总监制:李建阳

监 制:刘晞暄 王 言

统 筹:杨 杰 张乙晨 郭子轩

主 编:王 言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王盈燕 编 辑:郭子轩

原标题:《《中国文化报》点赞修武:美学经济引路,乡村振兴有了更多可能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