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跑步鸡、飞翔鸽、等蜂来……“产业+科技”这一招就能影响数亿人脱贫!

瞭望智库
2020-10-16 21: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原创 库叔说 瞭望智库

文 | 瞭望智库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实现历史性转折的一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陷入打破与重置阶段。中国国内经济也经历了一个短暂“休克”到全面复苏的过程。在这期间,农产品销售作为整个产业链条最末端,供需对接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更涉及到6亿农民的切实收入。

“十三五”收官在即,脱贫攻坚也即将实现全面胜利。回顾整个扶贫过程,困难重重,却是成果喜人。社会各方力量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走出困境、摘掉帽子。

脱贫攻坚战取得初步胜利后,前期积累的脱贫攻坚资源和力量,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如何守住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如何将典型扶贫模式的“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所用,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完善农村治理能力,也是需要前瞻性思考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了扶贫工作的很多具体做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模式。其中,课题组发现了一支创新性强 、资源禀赋丰富、实力突出的扶贫攻坚力量,他们是基于电商资源创新而来的,以“产业+科技”为手段,走出一条生命力旺盛的扶贫路径,为贫困地区相对落后的农业产业提供了从扶贫到致富的跨越式发展机会。京东扶贫就是最典型的一个案例。

在扶贫工作行至最关键的时刻,本报告通过案例剖析的方式,回顾京东多年来的扶贫经历,总结扶贫经验,从而希望更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落地。

目录

一、 从电商扶贫到产业扶贫

(一) 理论基础

(二) 京东扶贫模式持续升级

(三) 支撑特色化扶贫的综合能力分析

二、 京东扶贫概况

(一)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京东扶贫经历的三个阶段

(二) 京东扶贫大事件

(三) 全方位技术赋能扶贫,五年打造立体化成绩单

三、 扶贫助农致富的经济效益分析

(一) 农产品“触网”发展概况

(二) 京东实现全品类、全地域扶贫的效果分析

四、 扶贫助农致富的案例分析、专家点评及对策建议

(一) 案例分析

(二) 专家点评

(三) 对策建议

1

从电商扶贫到产业扶贫

(一)理论基础

1、电商扶贫

以电商渠道为优势,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线上化销售,从而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和覆盖面,实现销售量的增长。

电商扶贫多以农村电商为抓手,以销售结果为导向,从而实现贫困农户收入的增长。

2、产业扶贫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产业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形成持续增长动力。

产业扶贫多结合贫困地区特色化农产品为抓手,从产品生产、销售、品牌等方面介入,从而带动就业增长、收入增加、产业链形成,形成内生发展机制。

(二)京东扶贫模式持续升级

1、扶贫1.0

在扶贫的1.0时代,主要用钱、财、物对贫困人群进行直接捐赠,是典型的“输血式”扶贫。

2003年京东前往山西静乐县资助贫困学生

2、扶贫2.0

进入到2.0时代,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公司+农户”等产业模式,扶持贫困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来持续稳定地提高贫困地区的收入水平。

京东-北纯黑龙江饶河县黑蜂养殖合作社的蜂农在劳作

3、扶贫3.0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贫困地区的产业与消费市场之间需要打破更多的藩篱,京东通过多年来在扶贫工作中的不断创新,引领扶贫进入3.0时代——以品牌化为核心,来改变扶贫产业徘徊于低附加值的现状,以品牌来提升产品溢价,进一步增强产品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帮助扶贫产业真正地走向市场,将贫困地区从扶贫之路引入到致富之路。

京东打造的自有扶贫品牌矩阵,目前已落地跑步鸡、游水鸭、飞翔鸽、游水鱼、跑山猪等诸多项目

4、全面奔富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巩固现有扶贫成绩,利用扶贫经验推动贫困地区人口全面奔富,是下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对于贫困地区而言,从改善生活,到改善收入,再到获得高品质生活,这是由脱贫到奔富的逐渐转变。这些转变是基于上述从1.0模式到2.0模式,再到3.0模式的过程实现的。尤其是通过3.0模式积累下品牌化的产业基础,才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奔富基础。

(三)支撑特色化扶贫的综合能力分析

1、供应链能力

京东基于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聚拢了大量的销售品类和供货商。由于明显的渠道优势,京东可以利用电商平台的规模效应推动各个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效率最大化,使其掌握最具竞争力的智能营销手段、产品定价能力,主要体现在智能营销、定价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

基于这些能力建设,京东可以比较清楚地掌握,农产品供需两端在不同生产周期下的平衡状况,以及同一种类不同品种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因此,京东可以为农户在不同周期、不同时期、不同市场状况,提供更有力的销售策略、种养殖决策甚至区域经济成长的中长期规划。

2、物流能力

京东自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技术驱动、覆盖全国、服务丰富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其中,京东快递、京东快运、京东冷链、京东云仓、京小仓等物流服务板块,可以满足各类物品的物流运输所需。

近两年,农产品线上化销售品类逐渐从粮油、调料等产品扩展至蔬菜、水果、海鲜等产品,这既是对物流能力要求的提高,也得益于京东在冷链物流、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方面持续不断的投入。

3、金融能力

京东金融基于数据、场景形成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不仅能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资金服务,还能确保在风险可控、持续性良好的状态下,推动销售量的增加。

京东金融推出京农贷、众筹、金融小站、供应链金融等产品,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产业扶贫过程中缺少启动资金的问题,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带动产业发展。

4、技术能力

京东作为互联网巨头,在技术研发、技术应用等方面一起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旗下京东数科更是主打数字化能力向各个行业赋能,以升级改造行业原有格局。具体技术而言,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

这些技术在扶贫中也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依托这些技术,扶贫工作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前期规划、建立技术标准、提升产能增效。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这将有助于贫困地区依托于此,及早进入增长快车道。

5、服务能力

京东现有的业务板块,几乎可以覆盖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也基于此形成了一整套客户服务、运营服务、售后服务等能力体系。

这些能力是推动扶持农产品销售的软实力,也是助推农产品销得更远、品牌知名度更广、市场占有率更大的有效动力。

2

京东扶贫概况

(一)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京东扶贫经历的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公益性扶贫

这是输血的阶段,给钱、给物。

主要特点:效果直接、项目分散、持续性差

2、发展阶段——试点性扶贫

以发展农村电商为抓手,从商业角度介入性扶贫,开始授人以渔。

主要特点:可持续性变强、规模化不足、难以形成合力

3、成熟阶段——产业化扶贫

从初始阶段介入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物流、渠道、数字化技术等工具,全方位赋能,扶贫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协同效应发挥,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

主要特点:规模化、多元化、全面脱贫

(二)京东扶贫大事件

2016年1月22日,京东集团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6年1月26日,京东在陕西宁陕县举行第场招工扶贫活动,拉开了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大幕。

2016年5月13日,由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指导,由京东集团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联合主办的“互联网+精准扶贫高峰论坛暨社会企业扶贫联盟倡议书发布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6年5月30日,京东扶贫跑步鸡项目开始在河北武邑县试点,从养殖、营销推广、技术追溯等全链条入手,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的绿色农特产品品牌。

2016年9月1日,京东集团全国首家省级扶贫馆——京东贵州扶贫馆开馆。

2016年底,京东发布业界首个扶贫大数据报告。

2017年7月1日,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指导下,国内首个电商扶贫频道京东扶贫频道上线,打造贫困地区产品网络销售直通车。

2017年7月27日,“中传—京东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2017京东电商精准扶贫年度报告,京东互联网+“立体扶贫”战略初见成效。

2017年9月25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京东扶贫跑步鸡、饶河黑蜂蜜、苍溪猕猴桃等案例入选成就展。

2017年10月9日,在2017国家“扶贫日”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获颁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2017年11月28日,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受聘为河北阜平县平石头村“名誉村主任”。

2018年6月5日,京东成立农产品滞销帮助中心,旨在带动各地滞销农产品销售,化存量为增量,减少农民损失。京东也成为国内首个成立农产品滞销帮助中心的电商平台。

2018年10月,京东提出扶贫3.0模式,即以品牌化为核心,改变扶贫产业徘徊于低附加值的现状,以品牌来提升产品溢价,进一步增强产品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帮助扶贫产业真正地走向市场,将贫困地区从扶贫之路引入到致富之路。

2019年10月,京东发布“2019产业互联网扶贫报告”,对产业互联网高速成长背景下的电商精准扶贫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京东第一时间开通“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专门解决滞销生鲜农产品上行问题。

2020年5月9日,京东健康、京东公益联合中国社会扶贫网发起“健康中国• 医药补助工程”,面向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贫困人口),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的购药补助。

2020年6月12日,京东集团宣布全面升级“京心助农”计划,整合全平台、全渠道资源,不断加深与政府、农人的合作,推动生鲜农产品上行可持续发展,助力农民脱贫增收,计划在3年内带动农人收入增长50%以上。

2020年7月1日,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启动,京东集团专门开设了消费扶贫专区,以满足集团采购和爱心人士的消费需求,助力脱贫奔富

(三)全方位技术赋能扶贫,五年打造立体化成绩单

1、扶贫覆盖面广

经过五年发展,京东通过利用各种方式、打通各类渠道、形成多元化产品等方式,将扶贫力量渗透得既广又深。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东已帮助全国贫困地区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扶贫销售额超1000亿元,直接带动超10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京东与全国110个国家级贫困县直接签署扶贫合作协议,开设各级扶贫特产馆250多个,设立扶贫频道,全力推动贫困地区产品上行。

京东自2015年启动农村电商战略,过去五年京东平台实现农产品交易额超5000亿元,成为农产品上行的主渠道。未来三年,京东将推出“奔富助长计划”,发挥自身供应链、物流、金融、技术、服务等五大核心能力,从智慧农业、新基建打造、产业带帮扶、供应链赋能、金融支持、生态体系等方面入手,打通农村全产业链条,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村万亿产值成长。

2、助推农产品销量快速增长

京东平台的互联网销售渠道优势明显,尤其是随着京东在生鲜领域的大力布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购买方式,推动了生鲜品类的不断扩大,也带动了农产品销量的成倍增长。整体来看,对比2014年,2020年农产品线上成交额预计增长63倍。蔬菜、猪牛羊肉、水果、禽肉蛋品2020年线上成交额预计比2014年增长超过100倍,海鲜水产增长43倍,粮油调味增长37倍。

3、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

电商的优势是打破销售的地域限制,但受制于物流建设和冷链技术的发展。京东多年自建物流和区域仓储的优势日益明显,更有助于解决农产品“难销”“滞销”的问题,有效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渠道。截至2020年5月10日,宁夏、重庆、广西等西部地区的农产品成交额比2014年全年增长超过了100倍。近几年,到电商上销售农产品的店铺越来越多。截至2020年10月,线上销售农产品的店铺超过2017年的2.4倍。线上农产品市场品类和规模都翻了一番。

4、形成自有扶贫品牌矩阵

京东基于在零售领域多年的数据积累和市场经验,反向推动了一些农产品的定制化生产,形成了一系列以扶贫为主要目的的自有农产品品牌矩阵。比如,以“跑步鸡”“游水鸭”“飞翔鸽”“跑山猪”为代表的养殖类农产品,以及以“等蜂来”“阴山优麦”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类。

5、实现多元化扶贫效果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贫困地区产业链发展逐见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扶贫效果。主要体现在:直接带动贫困地区就业率上升,提高了贫困人口打零工收入,增强了专业能力建设,等等。

3

扶贫助农致富的经济效益分析

(一)农产品“触网”发展概况

1、“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疫情加快农产品“触网”速度

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以年均高于30%的增速连年增长,持续跑赢全网零售额增速。特别是在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全国网络零售额负增长,但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的增速达到31%,比2019年还高4个百分点。

2、生鲜电商销售占比逐渐提升

随着冷链物流、智能仓储等技术的发展,生鲜产品在电商的销售模式逐渐打开。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渠道销售占比增至33.1%,比春节前提高17.6个百分点。超市消费受影响不大,生鲜电商、社区菜店和社区团购消费激增,农贸市场消费下降明显。线上线下渠道加快融合,拥有优质货源、多种消费场景、仓储配送能力的电商企业表现更好。

3、京东领跑农产品电商发展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36.8亿元,增长31.0%,其中,肉禽蛋、粮油和蔬菜增长较快,增速均在70%以上。京东平台的增速明显高于大盘的增速。从数据来看,京东确实是行业领先的佼佼者。

(二)京东实现全品类、全地域扶贫的效果分析

1、从品类上看,线上销售的农产品已拓展至全品类,生鲜农产品份额逐渐提升

2013年开始,最早在线上销售的是好储存、对配送时效要求不高的米面等粮食品类。如今,线上销售的农产品已经拓展到全品类,包括菌菇、叶菜、樱桃等对新鲜度要求最高的蔬菜和水果,甚至鲜活的水产品。

基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京东生鲜销售的比例逐渐变大,主要体现为粮油调味的成交额仍然在稳定增长,但在整体农产品中的占比下降到50%以下,蔬菜、水果等鲜品的份额提升。2020年,在整体线上销售的农产品中,水果、蔬菜的占比接近20%。

2、从区域来看,各地农产品上行竞争差异较大,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形成反哺

近几年,各省份都将电商作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由于农产品品类的丰富度、知名度、线上运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各产地在农产品上行方面的竞争表现也有很大的变化。

近3年,山东、四川、河南、江西、安徽产地的农产品线上成交额的排名明显上升。

近3年,贵州、海南、青海、黑龙江等地的农产品在电商上的销售增长最高。通过线上农产品销售,西部省份的农产品主要销往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不仅让一二线市场消费者享受到原生态的农产品,更实现了发达省份反哺欠发达地区。

3、从购买行为来看,产地品牌效应明显,农产品本地销售占比提升明显

目前,产地是中国农产品最受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标签。近3年,广西沃柑、四川丑橘、云南蓝莓、甘肃花牛苹果成交额增长超过了10倍。

随着线上生鲜的品质和服务能力提升,消费行为越来越趋于成熟和理性,品质、价格、服务等综合体验高的平台会最终赢得消费者的投票。线上生鲜商品的品质比菜市场更高,性价比比超市更好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共识。这也导致本地市场占比提升。但是,基于人口基数差异非常大,农产品省外市场的占比仍是高于90%。

4

扶贫助农致富的案例分析、专家点评及对策建议

(一)案例分析

1、技术赋能,打造扶贫自营品牌——以“跑步鸡”为例

京东扶贫跑步鸡项目是京东集团开展的创新型电商扶贫项目。京东生鲜事业部最早承接着京东扶贫跑步鸡项目的落地。自成立之初,京东生鲜就一直尝试探索用散养的方式把健康安全又好吃的鸡肉送到城市人们的餐桌。同时,也为了贯彻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落实扶贫的意愿。于是就诞生了京东扶贫跑步鸡这个项目。

在跑步鸡项目推出的过程中,京东承担起研发养殖技术、设定出栏标准、提供销售物流服务、解决资金落实等功能。

跑步鸡项目在河北武邑县率先落地。武邑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东北部,贫困人口多而且村落较为集中,在2011年被确认为新10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符合京东扶贫跑步鸡试点重点扶贫的要求。武邑县地区多山区丘陵,而且环境宜人,是天然、优质的太行柴鸡养殖基地,也符合扶贫跑步鸡高标准饲养的条件。

在武邑县清凉店镇鲍贤兰村旁林地建设的散养基地“跑步鸡乐园”,规划占地210亩,里面的京东扶贫跑步鸡全部采用林下散养、定量运动的养殖模式,饲养的密度比普通散养鸡低2-3倍。京东的鸡苗,选择的是经过国家种禽认证的种鸡太行柴鸡,这种鸡带病基因少,好动、好飞,再加上长达160天的林地散养,使得其肉质紧实、营养丰富。

“跑步鸡乐园”里不仅有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还能24小时视频监控养殖情况。京东专门研发了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应用在扶贫跑步鸡项目上。每只扶贫跑步鸡,都佩戴防伪溯源脚环,并有唯一的身份识别信息,手机扫描溯源脚环的二维码,就可以立刻获得扶贫跑步鸡的情报。

2016年5月开始,京东扶贫跑步鸡项目为试点的5户贫困户提供贷款,投入养殖500只扶贫跑步鸡,之后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在2018年3月底,新一批总共五千多只60天日龄的鸡苗们又投入新一轮的养殖中来。数量增加了的同时,跑步鸡们的待遇标准却没有丝毫降低。在满是林木的跑步鸡乐园里,跑步鸡们能够自由地在大自然原生态的环境里漫步、捕食。每天还有两餐含有钙、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原谷物食料,保证食料中不含任何抗生素。

跑步鸡乐园就类似于托儿所,受托于那些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现在,合作社托管集中养殖了周边几百户贫困户认领的鸡苗,其中贫困户由扶贫办筛选,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实行全程品质控制、全程用户监督、全程质量追溯的“三全”管理,鸡舍周周消毒,鸡群月月检疫,还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合作社还专门为鸡群额外上了保险,以确保贫困户能切切实实拿到扶贫款。

跑步鸡乐园这样的寄养模式,也符合武邑县的实际情况。武邑县林地资源充足,有着适合林下养殖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当地经济情况,年轻人都去外地上学、务工,实际在当地的劳动力仅仅为正常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扶贫跑步鸡作为武邑县贫困户参与度最高的项目,开展不到一年,就有近700多个贫困户与京东签订了养殖合作协议,200余户家庭计划签约。据统计,单一扶贫跑步鸡项目的参与农户比例约占全县贫困户的10%。

除去提供常规性的扶贫补助之外,扶贫跑步鸡项目也尽可能地在整个项目的环节中更多地让贫困户可以参与,为贫困户开拓增收渠道。跑步鸡的鸡饲料和瓜果蔬菜都是优先采购贫困户自家地里种出来的,绿色天然。据去年年底的数据,光这项收入就达到户均400元。除了供应鸡饲料和瓜果蔬菜,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到基地打扫鸡舍、干点零活,按天取酬。

目前,京东扶贫跑步鸡的模式已经逐渐成熟。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扶贫跑步鸡这样高品质的产品有足够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京东跑步鸡项目已成功从河北武邑县复制到贵州施秉县,未来还将拓展到全国更多的贫困县。

不仅仅是扶贫跑步鸡项目,京东同时正在开展“扶贫羊”、“飞翔鸽”和“游水鸭”等海陆空全品类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扶贫项目。

京东零售集团FRESH生鲜业务部副总裁唐诣深介绍称,这些京东创造的扶贫自营品牌,是对当地农民培训的一个过程,可以帮助农民在学习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持续做增收。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京东还增加了加工能力,延伸出新的产品。比如将食材做成成品,以便更好地储存和提升溢价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将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变成纺锤形,而不是哑铃型。这能够更好地让城市居民来反哺“三农”。

2、品牌打造,建立农产品“网红”品牌“孵化器”——以“等蜂来”为例

随着扶贫工作的持续深入,再加上市场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京东的扶贫工作团队发现,贫困地区的产业与消费市场之间仍然面临诸多藩篱,很多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难以转型,都“锁”在了同一困境下——品牌化。无论是直接捐赠的扶贫1.0,还是产业扶贫的2.0,扶贫效果和带动作用都不够深入和彻底。

因此,京东提出了扶贫3.0模式,帮助解决农产品存在的“有特色无品牌”“地方特产多,地标品牌少”的问题,通过从无到有将农产品品牌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高附加值。其中,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曾经的老巢崖蜜迅速成为“网红”,变身为“等蜂来”。

在四川青川县,养老巢蜜已有几百年历史。所谓老巢蜜,又叫棒棒蜜,就是把坚固质轻耐用的树干劈成两半,把中间掏空用来做蜂巢,然后将其放置于原始森林中的悬崖峭壁上,让放养的土蜂采集森林中的野花酿成百花蜜,其中包含了五倍子、党参、天麻及其他160多种植物的花蜜。蜂蜜是金黄色的,是公认的“液体黄金”。

土蜂产蜜量不高,性野难驯,一不小心还会大量死亡,让养蜂人血本无归。杨鸣是当地一位50多岁的养蜂人,每一年蜂箱的数量都在逐步增加。但随着蜂蜜产量的增加,如何把蜂蜜卖出去成了杨鸣的难题。

杨鸣在2017年迎来了转机。等蜂来是一家致力从蜂蜜源头全程参与供应链管控的公司,并和合约养蜂人一起按照等蜂来的采蜜标准采集高品质蜂蜜,专做天然成熟原蜜。等蜂来常年与京东紧密合作,许多产品在京东首发即被抢光。

等蜂来制定了比国家和行业标准更严格的标准,在2018年5月底,等蜂来的自建工厂已取得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及蜂制品的全系列SC生产资质。

等蜂来在收购蜂蜜的时候,会把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带到青川的蜂农手中,扶持那些接受这些标准的蜂农。经过几轮合作后,因为蜂蜜品质的提升,他们收购的价格也明显高于其他中间商。

在渠道拓展上,等蜂来的线上线下渠道均快速拓展中。在线上,京东体系的商城自营、京东众筹、京东到家等渠道都是产品首发的重要阵地。在线下,等蜂来与京东体系内的商超线下体系已经展开合作,不仅包括正常包装蜂蜜,还有便携式的消费产品适合各种商超、便利店体系,打通“消费品”类产品渠道。

等蜂来和京东还在公益方面共同协作,通过一系列的组合营销方式对产品进行包装,从品牌溢价层面入手,不仅解决农产品的滞销问题,而且反向从产业链端严控产品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3、供需对接,搭建农产品上行通途——以“苍溪猕猴桃”为例

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的苍溪县自古乃巴蜀屏风,峻锁川北。自西晋太康置县以来,已历1700多年,素有“川北淳邑”之雅称。这里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是中国雪梨之乡、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然而自古“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成就了巴蜀屏障,也让这里与中原内陆相对隔绝。

为了将苍溪红心猕猴桃畅通无阻的直达消费者手中,京东特意打造了“红心猕猴桃节”。在2015年首届线上红心猕猴桃节上,仅仅用了36秒的时间内,5000件猕猴桃就在京东商城的掌上秒杀页面中被一抢而空。北京、上海、苏州、青海……一个个来自五湖四海的订单信息被打印出来,贴在每个送往全国的包裹上。猕猴桃节期间线上独立访客达100余万人,总销售量接近500余万元。

借助联通全国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将苍溪猕猴桃与全国市场拉近。2016年8月底,第二届京东苍溪线上猕猴桃节如期举行,生鲜直采平台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猕猴桃节期间华朴在京东平台的销量实现了超过70%的增长。直营模式带来消费者体验的提升,猕猴桃产品的好评率高达97%,长期在同类别产品中排名第一。

2016年10月,京东苍溪特产馆上线,这个馆囊括了苍溪县各类优质、特色农产品,帮助苍溪当地更多商家将自身的优质产品通过京东平台销售。苍溪县人民政府则授权京东为“苍溪红心猕猴桃”全国线上唯一销售渠道。未来,苍溪计划三到五年内建立5000个贫困家庭农场,通过京东销售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为贫困户实现增收。

京东与四川苍溪当地龙头企业华朴农业公司在红心猕猴桃产业上的合作,是电商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京东通过分析用户画像,面向高收入客户精准营销,将品牌为“一颗红心”的猕猴桃产品推广成为平台上的明星产品。三年下来,华朴农业从年销售额不足千万成长为销售额过亿的龙头企业,当地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超过5万亩,并成立了合作社,帮扶数百个贫困家庭,平均每亩土地流转增收1500元,每亩种植增收1.6万元。

华朴农业在实现自身业务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对苍溪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也发挥出重要的带动作用。经过几年的发展,华朴已探索出“固定流转费+分红模式”、“务工费+产量分红模式”、“返租倒包模式”、“保低收购模式”、金融产品扶持模式、电商技能培训模式等多种灵活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帮助农民获利。在华朴的带动下,当地群众发展种植猕猴桃3万余亩,户均增收7000元,为当地群众创造就业岗位2万余个。

产业扶贫工作得到了苍溪县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苍溪县积极探索财政、社会、金融等多管齐下的支持方式,充分激活了产业投入渠道,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2016年以来全县投入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各类资金达3亿元,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京东零售集团FRESH生鲜业务部副总裁唐诣深认为,如何将农产品更好地从产地销售出去,是个长期问题。这里需要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方面是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出门买到接受送货到家的转变;另一方面是政府和农民心态的转变,从等客商来收到通过电商平台自己销售到转变。这是一个农产品溢价空间不断被打开的过程。

这个转变在此次疫情期间变化最为明显。数字化、线上化、信息化对整个升级的过程起到了助推作用。疫情以后,这种机遇更快的展现出来,解决掉中间环节的各种成本和损耗问题,才能使得农民增收,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4、激活就业,增强就业技能和提升就业数量——以“无人机植保人才培训班”为例

人才培养是京东“产业互联网扶贫”策略的重要保障,在农村地区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利用高校和政府资源打造一批先进的互联网扶贫精英、助力贫困地区人才建设是京东集团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在京东帮助山西大同打造“大同好粮”品牌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环节是品牌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的大同,需要“大不同”的人才。京东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先后与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在无人科技、电商专业展开了合作,打造线上智慧教育和线下实训基地,为本地院校学生学习、实训、就业提供机会和空间。

2018年12月,在“东路演”“东令营-产业创新升级特训”等活动上,京东云大同团队聘请了国内一线的实战精英导师,为本地及周边区域30余家企业开展了为期6天的针对性集中培训,让他们了解数字经济的最新发展状况。未来,他们还将整合京东培训资源、地方科研教育机构及地方企业,开展校企共建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为大同数字经济产业储备更多高端人才。

除了进行校企合作,京东还联系当地政府,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政府、高校、企业”人才培养合作策略,将优质和核心的产业互联网资源带到培训课堂上,实现农业人才培养优质资源的汇集。

2018年11月27日,由杨凌示范区,京东集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方合作,杨凌首期无人机植保人才培训班正式开班。这也是杨凌示范区、京东集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此前签订的三方合作协议“全国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迈出的第一步。

本次培训为期10天,有60名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农民参加,是京东首次开展大规模无人机植保人才培训。京东无人机飞服培训学校专业团队进行飞行技能、无人机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教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教授进行农药配比及植保专业知识教学,杨凌农林局负责政策法规普及。通过三维立体教学,志在打造杨凌第一支植保“飞行军”。

以无人机植保飞手培训作为开端的新型农业人才培训,是迎合政策导向,满足市场需求,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的好机会。京东作为本次培训的承训方,将发挥自身在无人机研发、人才培育、飞行服务方面的优势,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业研究方面的资源,共同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杨凌乃至全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进一步夯实杨凌在全国农业高新技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没有人才便无法带动农民脱贫,京东在贫困地区和农业领域积极开展电商人才培训活动,将会彻底激发当地高素质人才建设富裕家乡的积极性,带动当地农产品品牌化和规模经营,利用京东先进的零售体系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品牌效应和经济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京东明确“扶贫先扶智”的思路,着眼于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围绕促进就业、带动创业,从人力资源着手,强化对贫困地区的电商以及贫困户的技术培训,联合地方教育机构,建立电商培养体系,持续提供网络营销、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覆盖人群超过10万人次。

2016年以来,京东联合各地教育机构共举办1000余场培训,覆盖全国28省的贫困地区,为贫困县18万人次基层干部、企业人员和贫困青年开展电商培训。优先招录贫困地区人员就业,使就业者人均月收入达到6000元(上五险一金),实现稳定脱贫。

(二)专家点评

1、电商扶贫,从一定程度上倒逼和引领供给侧变革

京东特色扶贫模式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走在时代前面。从未来发展来看,这里还有很大空间,也更加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目前来看,电商扶贫从一定程度上倒逼和引领供给侧变革,但是还没有形成社会的合力。未来,在发展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引导下,一方面需要提升平台公司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发挥社会合力。

从具体手段来看,首先,要发挥金融手段。发展地方龙头企业有很多手段,其中金融手段至关重要。金融手段不仅能解决项目启动资金问题,还能解决长期资金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要通过资本市场的手段,引入私募股权和产业基金,支持新兴农业产品做大做强。

其次,一系列的制度改造亟需突破。包括土地资源变革和户籍制度改造,盘活土地存量资源、扩大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改变过去四十年农民“靠土地吃饭”的历史,以此实现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更加集约化的效果。

再次,政府通过政策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地方政府在资金整合上有很多抓手,招商引资更重要。通过吸引更具实力的产业龙头的入驻,打造更加现代化的农业体系,从而实现供给侧的改革。

最后,通过技术力量升级改造农业。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数字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还有待突破。在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振兴还要更多依靠技术手段来实现。(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2、如何防止返贫?八大问题亟需关注

扶贫工作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扶贫已经不是最紧要的工作。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防止返贫的发生,以及脱贫之后收入持续增长是个问题。

从具体实践来看,个人认为,有八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并亟需引起社会各界力量关注并给予支持。

一是电商需要形成全产业链嵌入式扶贫。电商最大的优势是平台,将整个供应链嵌在电商平台,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扶贫的长效机制能够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从全面脱贫向乡村振兴的转换。

二是新基建与扶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关联。新基建的外延和内涵,在乡村领域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三是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在农业领域,产销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数据要素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方面,京东比较有优势。

四是农产品标准化的问题。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亟需建立起来。后扶贫时代,标准化产品才更有生命力延续下去,也是维持扶贫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是以电商平台为基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这里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

六是人才问题。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想要实现人才吸引力,就势必有相关的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为纽带,更好地扶持“乡村微企业家”规模逐渐扩大化。

七是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将相关产业链全部整合到电商平台,形成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在这个基础上,要实现线上、线下优惠政策全部一致,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八是电商平台与数字农业融合起来。这个融合需要一个对接的过程。包括数字乡村的建设,如何利用电商平台的优势,是个比较好的落脚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

3、从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三大问题

从扶贫到乡村振兴,未来还能做什么。在新的目标指导下,京东未来长期发展愿景是否与这个目标一致,这个很关键。

从具体实施来看,可能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第一,如何理解创新性?疫情发生以来,京东表现突出,冲在防疫一线,也为扶贫作出了很多实质性工作。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是扶贫的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京东发挥了自身的创新性,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了新状态的产生。

第二,大目标是什么?这是解决将扶贫和带动发展成为常态化的关键所在。在大目标的指引下,京东如何创建创新生态以及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共振,是形成新市场的关键。

一个新市场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初步阶段、有效阶段和理想化阶段。目前来看,电商带来农产品销售的初步市场已经形成,有效市场还有待市场形成的更多参与方通过交易与竞争活动,形成真正的价格机制。最后,通过加强治理,尤其是公共治理的加强,真正实现理想化市场达成。

第三,创新技术如何应用?京东在扶贫过程中实现了技术的全面赋能,这也是很多科技公司的优势所在。

但是这些技术在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速度慢了下来。这是因为产业链条展开之后,这些技术的应用不像消费那样更有抓手。

最后,希望在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能出现一些头部机构牵头做一些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规范倡导,有利于整体市场向良性健康化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副主任杨东宁)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打造地域性强品牌

通过电商扶持的原产地品牌培育、电商人才教育等,改善小农分散种植、靠天吃饭的传统方式,形成更具品牌效果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消费互联网的聚集效应,倒逼上游供应链改革以及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品牌化推广,重塑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实现小农户低成本对接大市场。

其中,地方政府各级部分应发挥服务优势,从各个角度落实推动地方产业建设,鼓励地方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从而有助于形成地域性强品牌建设。

2、产业规划先行,着力打造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

发展地方产业,要紧抓地方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因此,产业规划要走在前面,制定可实施、可落地、有优势的产业规划细则。依托外部资源和力量,将产业规划更好地落于实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将有意识引导资源相对集中,避免出现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

3、促进地区消费均衡化发展,形成发达城市对农村的反哺

随着线上消费越来越普及,电商平台上购买农产品的地区也从北上广等发达地区拓展到全国,在各地区的消费也越来越均衡。近年来,北上广的农产品成交额占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其他省份的消费占比上升。

电商平台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智能化营销和定点式推送,从而进一步促进地区消费均衡化发展,有效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到发达地区,从而形成城市对农村的反哺,进而有效降低地域间经济发展差异。

4、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加剩余财富

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各个行业都亟需升级改造,其中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加快中。发挥新一代技术对扶贫助农的动能,可以改善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意识薄弱、收入较低的传统耕作经营方式。利用先进技术,可以助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社会各界应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推进速度,包括: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农业改造升级;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力度,等等。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跑步鸡、飞翔鸽、等蜂来……“产业+科技”这一招就能影响数亿人脱贫!》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