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我国第七个扶贫日到来之际,聆听燕茶村民的脱贫心语

2020-10-17 10: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今天是我国第七个扶贫日,也是第二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这一天,位于大山深处的侗寨燕茶村,经过村级评议审定,村里最后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3人达到脱贫标准,标志着全村将告别绝对贫困,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燕茶村是其中的深度贫困村。它位于三江县良口乡的大山里,下辖燕子、大茶、布交、光塘4个自然屯。2015年以来,得益于中央、自治区、柳州市和三江县的各项扶贫政策,燕茶村大力培育发展茶叶和油茶等特色产业,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工作,2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步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64.35%逐年下降,并将下降至0。

从2019年元月开始至今,记者走遍了燕茶村的山山水水。请读者伴随着燕茶村里原创的侗族大歌,尽情地品味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喜悦之情,全方位地领略燕茶村这个深度贫困村的巨大变化。

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燕茶村,你一定会听到这样的歌声。

记得第一次与它相遇,我还是一个少年。

它静静地躺在村里长辈吴志刚爷爷的老歌本里。

仿佛告诉我,千百年来,它吟咏祖先迁徙、族群往事、英雄传奇;它讲述劳动与爱情、聚散与悲欢;它再现蝉鸣鸟叫、高山流水……一代代侗族人,就在这悠远的歌声中,出生、长大、劳作、老去。

侗族大歌在都柳江河畔传唱。但高山深处的燕茶村,却因贫穷和闭塞,多年来与这块民族瑰宝渐行渐远。

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走出大山、求学打工,再回家乡时,扶贫政策已随春风送进村里。我相信,天天播种希望,就不会年年收割荒芜,这种力量一定会推动我们改变。

去年3月,小学里出现了一位会唱歌的老师,她一亮嗓子,孩子们都被吸引住了。她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吴纯娟,原来是三江县文化馆的文艺辅导员。这位侗家女儿对侗族大歌已研习多年。村里的年轻人听说来了个“会唱歌”的老师,都争着拜师学艺。

燕茶村的夜晚开始热闹起来。

说来也怪,这种多声部、自然和声的歌唱,我们一学就会。吴老师说,那是我们民族的天性里就有传承侗族大歌的基因,自然从血脉里就会与它亲近。同样,我们因贫穷而冷落了很多年的侗族琵琶歌、多耶,也开始回到生活中。

渐渐地,我们夜里唱,白天也唱;年轻人唱,老人孩子也唱;在田间唱,在茶山也唱;在学校里唱,在火塘边也唱。

在歌声中,

一只鸟呼唤着另一只鸟,

一朵云贴近着另一朵云,

一颗心感应着另一颗心。

在歌声中,

我们的劳动生活更快乐,

我们的基层组织更强劲,

我们的乡亲相处更和睦。

一年多以来,我们的歌声飞出山寨、侗乡;飞到柳州、南宁,甚至更远的地方。

吴老师和她的同道,还有燕茶村的乡亲一起,不断为侗族大歌谱写出脱贫攻坚的新篇章。燕茶村的贫困渐渐远去了......

古调新曲,让我们的歌唱一次比一次深情,因为,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已酝酿了千百年。

此刻,我和小伙伴们又一次用歌声,欢唱丰年,欢唱茶山田野、日月星辰,还有燕茶村人凝聚在一起的精气神。

我知道,这些倾诉,爬过山的人听得懂,蹚过水的人听得懂,所有善良的人听得懂,同一个梦想的人听得懂。

这,是一声号角,催人奋进,踏歌前行。

总策划:吴怀辉

统 筹:胡康怡 韦太平

文 字:胡康怡

编 导:黎寒池 卜柳丹

摄 像:黎寒池 符俊 梁佳威

剪 辑:梁佳威

调 色:符俊

后 期:田健

编 辑:李昕祺

审 核:李华

本文为柳州日报社原创作品,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原标题:《在我国第七个扶贫日到来之际,聆听燕茶村民的脱贫心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