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甘肃灵台:苹果产业“破茧成蝶”向高飞

2020-10-16 17: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在近日甘肃省灵台县召开的全国矮砧苹果标准化生产学术研讨会上,记者获悉,今年灵台县果品总产可达19万吨,实现产值9.5亿元。

“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成以上,全县先后有2.18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产业实现脱贫。”灵台县县委书记刘凯表示,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劲支撑。

据悉,矮砧密植模式是引领当地苹果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当前,灵台县22.67万亩的果园中,矮化果园面积达到10万亩。2020年4月,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灵台县成为甘肃省首家国家级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苹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持续上升。

然而,在过去,灵台县并非甘肃苹果大县,自上世纪60年代种植苹果以来,还有过“三起三落”的曲折经历。2007年,灵台县第四次把苹果确定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在甘肃省率先引进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明确“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的发展思路,“老果区”才开始焕发新生机。

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立钢“现身说法”。他表示,矮砧密植模式有着“四省两高两早”的明显优势。矮化果园采用一体化的水肥管理系统,较乔化栽植省水60%,省肥70%;亩栽植约192株,是乔化园栽植密度的3-4倍。此外,果园管理适宜现代机械作业,节省人工。当年栽植,次年结果,第四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4-6吨,品质高、产出高、早丰产、早收益。

得益于此,灵台县涌现出一批勇于“吃螃蟹”的种植大户。皇甫生态山地矮化苹果示范园负责人卫元庆就是其中一员。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卫元庆在独店镇建成560亩的高标准山地矮化密植园,进行“试错”实验。

缺水,就从几十里外的达溪河引水。山台地肥水不足,就拉运青海发酵羊粪施肥。没有可以套用的经验,就根据当地的海拔和气候,随时调整砧木高度等种植细节。此外,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的指导下,引进膜下滴灌设备、土壤温度监测机、有机质分析机等多种高科技设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三年的尝试,卫元庆及其种植团队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矮砧密植模式种植标准,生态园出产的“瑞阳”“瑞雪”等高质量果品也直供深圳等地,卖出15元以上的高价。

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平凉市委常委、副市长唐如海评价,“灵台县已经成为平凉市果品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

而在灵台当地,苹果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得到进一步凸显,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

中兴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中兴告诉记者,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其所在合作社已经带动灵台县白峪、瓦峪2村57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年增收3600元以上;另一方面,周边群众还能在果园就近就便务工,真正做到赚钱顾家“两不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甘肃灵台:苹果产业“破茧成蝶”向高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