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感恩红色·走进赤水(49) | 红军渡口的红军故事!

2020-10-17 19: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8月22日,采访团一行来到了红军一渡渡口——赤水市元厚镇沙陀渡口,也叫红军渡口,在这里,69岁的宣讲员肖义伍为我们讲述了很多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军故事。

红军渡口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1999年被遵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遵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我们宣讲红色故事的肖义伍已经坚持在渡口讲述红色故事35年,随着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兴起,老肖的宣讲场次越来越多,为传承红色基因,赤水市元厚镇启动了“红色宣讲进万家”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了肖义伍红色宣讲工作室,吸纳200余人加入队伍。

聂永珍是肖义伍的舅妈。肖义伍的故事从她开头,因为舅妈勇救两位红军的故事在当地流传甚广。

肖义伍的舅舅袁善文是当时沙陀渡口的艄公,沙沱渡口两岸三四千群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赶街,都要坐渡船。1935年1月28日,袁善文正在赤水河摆渡,来了一小队红军,抬着两个伤员,询问有没有人可以医治伤员。袁善文的老岳父、聂永珍的父亲,是太平、赤水一带有名的郎中,他用自采自制的药,救过很多人的伤病。

当时因为红军从1月24日到达元厚一带,26日在黄陂洞受阻,27日回师元厚,这期间宣讲马列主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开仓放粮、放盐、带领穷人斗地主,所以,群众非常拥护红军,为红军搭桥、带路。

袁善文不敢擅作主张,他让红军把伤员抬到自家沿坎上,自己去跟聂永珍商量。聂永珍非常有主张,赶紧掩护伤员,天黑后指挥把伤员转移到山上一个废弃的窑洞里。袁善文连夜去请岳父来为两位红军做了手术,据肖义伍说,一位伤员是朱总司令的通讯员,右臀部中了一枪,右大腿中了一枪,另一位伤员也中了一枪,两人是从土城青杠坡战场上撤回来的。当天袁善文的岳父为两位伤员手术取出3颗子弹,并留下了三天的内服外敷的草药。后来袁善文每三天到岳父家取一次药,由聂永珍装作上山打猪草送去给伤员,袁善文还在摆渡的间隙钓鱼让聂永珍送给伤员补身体。经过28天时间养伤,两位伤员伤病痊愈,要去追赶红军队伍,夫妇俩炒了12斤黄豆,碾了12斤包谷、大麦面,制作成炒面,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把两位红军送到了四川省古蔺县境内。

袁善文回忆道,1975年3月,朱德的女儿朱敏来寻访聂永珍,因为通讯员追上队伍后,屡立战功,还当上了团长,后来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了。他一直有一个寻找救命恩人的心愿未了,朱德逝世前交代过女儿要为通讯员寻找救命恩人。

经过核对细节,确认袁善文和聂永珍救下的两个伤员之一就是当年朱总司令的通讯员。

后来,聂永珍在很多场合讲述过救伤员的故事,也整理了很多发生在元厚境内的红军故事,比如猿猴渡口夜袭战、十二块银元、杨绍清帮助红军搭浮桥的故事等。

肖义伍从小听舅妈讲红军的故事,后来又多次听舅妈宣讲,慢慢的很多红军的故事烂熟于心。舅妈去世后,肖义伍接过了红色宣讲的工作,1985年,他开始在渡口义务为游客宣讲红色故事,至今已有35年。

肖义伍说,过去来渡口的人不多,2012年开始渐渐多起来,每月有十几批人来,从2015年开始,每年接待的游客超过2.5万人,2016年至2019年,每年讲200来场次。宣讲队成立以后,元厚镇党委政府多次进行培训,除了自己这个五星宣讲员,还评选出了13名三星宣讲员、75名二星宣讲员、127名一星宣讲员。真正做到了让红色故事传遍千家万户、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日报全媒体 记者 刘静涛

原标题:《感恩红色·走进赤水(49) | 红军渡口的红军故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