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象山县志》首发仪式举行

2020-10-16 19: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0月15日,我县举办《象山县志》首发仪式。首发仪式上,县政府向各镇乡(街道)、县直单位及省市档案馆、图书馆、天一阁博物院进行了赠书活动。

《象山县志》二轮修志于2007年6月正式全面启动,由原县志办主任钱永兴主编,2014年、2016年分别通过初审和复审,2017年12月举行《象山县志》终审会并通过专家组审核,于2019年11月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第一次出版印刷共计3000册。

《象山县志》共5册、53篇、247章、948节,约600万字,450余幅照片,120余幅古地图,是我县史志研究、文化事业、文明传承的一大成果,为全国第二轮修志试点志书、省二轮修志创优工程试点志书。

据悉,《象山县志》上限不限定,下限至2008年,远溯6000年之源,上承1300年之流,中传宋元遗绪,下记明清演化,近载民国嬗变。重新梳理、记述了象山完整的历史。以象山立县1300年的历史为基干,以象山解放后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为重点,上溯至距今2000多年前安期生、徐福等入海求仙传说,距今6000年的塔山文化,距今1万年的卷转虫海侵,以及距今1亿年的燕山造山运动。重点详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象山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完整、系统地记载了象山山水名胜、文化古迹及著名人物、英雄模范、风土人情等资源禀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象山的古貌新姿。

《象山县志(重修;下限至2008年)》(以下简称“《象山县志(2008)》”或“2019版县志”)于2019年11月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日前,记者就编修情况,专访《象山县志(2008)》主编、原象山县志办主任钱永兴。

问:5大册、600余万字的《象山县志(2008)》正式出版发行,是我县史志研究、文化事业、文明传承的一大成果,请问县志编修的总体情况怎样?

答:这部县志,其编修工作,历时十年有余,是依法修志、保障到位、领导重视、各界支持、专家编修、众手成志的成果,成果属于象山人民。依法修志,就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保障到位,就是做到“一纳入八到位”,即把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领导重视,就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及其主要领导重视方志工作,重视县志编修。各界支持,就是象山社会各界,方志业务指导部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方志办、宁波市方志办,以及有关高校、研究机构与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等,对象山修志工作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专家编修,就是聘请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史志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修志。众手成志,是说这部志书的编修出版,是100多个承编单位及其撰稿者、30余名县志课题承担者、10多名县志编纂团队成员、30多名县志审查验收专家,众多的县志指导员、采访员、调查员、通讯员,审读员、校对员,以及排版、出版、印刷单位等集体劳动的成果。

问:据介绍,象山县第二轮修志,县志编修、年鉴编纂、旧志整理齐头并进,具体情况怎样?其中2019版县志编修历时10余年,请问具体过程怎样?

答:象山这次第二轮修志,2004年发起,成立机构。2005年进入运作,根据县委、县政府意见,创编象山年鉴。2006年初,100余万字的首部象山县综合年鉴《象山年鉴(2005)》出版,以后每年编纂、出版一部。同时,象山县志编修、象山旧志整理(2010年出版《象山县地方文献丛书》6册7种200万字)齐头并进,同步展开。2007年6月1日,县政府召开全县修志工作动员大会,县志编修正式全面启动。5年以后,即2012年,县志编修完成资料长编、分纂、总纂,初步形成400余万字的志稿。2013年起,按照浙江省方志办关于志书审查验收的意见,县志稿进入初审、复审、终审及“三审”之后的修改程序。又5年以后,即2017年12月,县志通过终审。2018年5月,县政府发文,同意《象山县志》交付方志出版社进一步审核后公开出版发行。县志稿按照终审验收组意见及出版社“三审”意见,进入“四改”程序,至2019年10月完成,共600余万字。2019年11月,县志正式出版。

▲数量庞大的县志编修稿

问:据了解,全国第二轮修志,续修的较多,《象山县志(2008)》为何是重修?

答:第二轮修志,的确是续修的为多。方志续修,大多遵循“继旧志而续编于后”的原则,一般做法,上限承接前志,体例多依前志,或微有更易,内容续前志所未备。而方志重修,也是方志续纂的重要方式,遵循“统合古今”的原则,一般做法,上限不作限定,体例重新设定,内容全面反映,编纂通体进行。象山二轮修志,采用重修,是综合考虑了前志情况、时代特点、用志需求、编修条件诸因素之后的选择,由县委、县政府批准决定。这次重修县志,上限不限定,下限至2008年,重新梳理、记述了象山完整的历史,以象山立县1300年的历史为基干,以象山解放后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为重点,上溯至距今2000多年前安期生、徐福等入海求仙传说,距今6000年的塔山文化,距今1万年的卷转虫海侵,以及距今1亿年的燕山造山运动。

问:2019版县志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2019版县志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象山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问:2019版县志,作为全国第二轮修志试点志书、浙江省二轮修志创优工程试点志书,其志书质量,专家是怎样评价的?

答:作为全国、省两级试点志书,《象山县志(2008)》编修,执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努力做到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2017年12月1日,《象山县志(重修;下限至2008年)》终审稿评审会议在我县象山港国际大酒店举行,终审审查验收组全面严格评议后认为:“《象山县志(重修;下限至2008年)》为贯通古今的‘通志’,其终审稿在初审、复审稿的基础上,作了大量修改、补充,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终审稿指导思想明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了象山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县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二是注意吸收借鉴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树立探索方志本质和规律的自觉意识,追求满足用志者的多样化需求,提出‘博物内容、历史逻辑、方志体例’的基本编纂思想,体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利用传统学术、现代学科、象山地情研究成果,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三是体例合理、分类清晰、横分纵写,明古详今,求真务实。四是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地方特色鲜明,时代特色突出,文风严谨、学风端正。总体来说,作为全国和浙江省二轮修志试点,根据试点工作要求,终审稿进行了理论、实践两方面卓有成效的探索,创新亮点纷呈,严守保密关,整部志稿学术品位较高,是一部在继承传统志书优秀品质基础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高质量、高水平的成功之作。”

▲2019版县志的初审稿、复审稿和终审稿

问:2019版县志,作为全国第二轮修志试点志书、浙江省二轮修志创优工程试点志书,有哪些特色,又有哪些方面创新?

答:本次县志编修,根植于方志之乡,滋养于伟大时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全力支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方志办、宁波市方志办全面业务指导,供稿、编纂人员刻苦努力,有以下这些方面的追求,有的并形成特色:

一是发现自然、历史的一些规律以及象山人民不懈探索规律的精神,并且载入县志。如象山人世世代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像有关象山的仙山传说,象山县县名蓬岛、蓬山、丹山等别称等,无不表明象山人的这种追求与向往;又如象山人敬畏大自然但又不惧与旱灾、台灾等抗争,象山人适应自然环境但又全力造地、拓路等,改造自然环境;又如象山的产业和产品,源自象山的山海环境,面向基本民生,如古代的苎麻、乌桕、番薯种植与绩麻、青油、白油、薯丝薯片产业,盐的生产与盐的产业,渔业生产与渔产品加工产业等,当今的针纺产业、建筑产业,以及旅游产业等。

二是落实“资于治理,本于民生”的理念。作为官修县志,其门类、内容等,必须合乎治理之需,利于治理之鉴,而治理的的根本目的,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本志在这方面有明确意识,设置了为治理所需而又为人民关注的纲目门类,如建置、陆地环境、海洋环境、自然灾害、自然资源、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人民政协、党派社团、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财政税收、民政事务、社会保障、公安、司法行政、检察、审判、军事、城乡建设、交通、围垦、水利、教育、卫生等等。县志重点记述中国共产党领导象山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并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带来的巨大发展。

三是在继承传统方志优秀品质的基础开拓创新。提出的基本编纂思想融合了继承与创新,主要有:保证志书最大化、最优化的存史价值与文化内涵。贯穿史学精神,秉笔直书,求真求实;倾注人文精神,关注民生,重视文化。博物内容、历史逻辑、志书体例:取材全景化、立体化、广泛化,内容备载全貌、系统记述、横排门类不缺项、纵述史实不断线;资料的加工处理,合情化、合理化、合度化,查实资料源流,考证史实真伪;资料的表达,志书结构化、志书门类化、志书体裁化、志书语言化,编纂著述并用,记述注释共存。科学性知识与地方性知识并用,既借鉴传统学术、现代学科的方法、内容和体例,又重视象山境内特有的认知思维、感知方式、表达方法、知识体系、传承关系等等。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周皓做县志“人口”篇, 以北京大学人口学专用软件制作图表。邀请浙江大学历史学教授龚缨晏做县志“象山舆图考”,详尽考证象山历史上的旧舆图,几乎穷尽并附录了象山旧舆图100余幅。新编县志遵循乾隆《象山县志》的认知方式和表达体系,按西部诸山、东北部诸山、南部诸山次序安排记述,并以山随脉走,峰随山出的方式叙述象山山脉。新编县志全国首创《乡村聚落》《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篇目,反映基层的社会生态,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礼仪与生存状态。新编县志设置了复式叙述框架,有主次地记述史实。对于重要的史实,采用大号字为主体资料,小号字为旁涉资料,以实现资料存史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旁涉资料的体裁有“考证”“口述”“田野考察实录”等等。

四是自始至终追求并满足用志者了解地情、休闲阅读、检索查用、学术研究等不同需求。为了满足用志者(读者)快捷地了解象山地情的需要,新版重修县志在第一册卷首设置了图片、地图、综述与大事记。卷首“综述”,是全志整体的、宏观的内容大要。以象山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心,从人、自然、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阐释象山自然环境显著特征,勾勒象山历史总体趋势,呈现象山人文、风俗宏观判断,揭示象山人观念历史变迁。卷首“大事记”,则承“综述”之后,按时间顺序记述象山古往今来大事、要事、新事、奇事,共为全志之纲。在第五册卷尾则附录了100余幅象山旧志地图。为了满足读者休闲阅读的需要,志书正文图文并设,文字部分除了大号字的主体资料之外,又用了小号字的旁涉资料,或对正文的背景进行溯源、交代,或对正文的内容进行扩展、深化,或对正文的内容进行考释、辨正,或对正文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以强化存史性,增加可读性。为满足读者检索查用的需要,志书在卷首设立到章的总目录,各册皆有到节的详尽的分目录,并有英文目录;卷尾并设有索引。为了满足读者学术研究的需求,志书在卷首除了设置凡例“总例”之外,还设置了详尽的凡例“分例”,一一介绍全志50多篇各篇的历史渊源,题材范围、立目原则、取材要求、重点特色等等;正文部分凡直接引语,尽可能注明引语出处,有的部分如综述等还详细注明材料的来源,以备用志者稽考。另外,凡前后内容有交叉,说法不一致或数据有异同的,尽可能作出提示或说明,以便用志者。卷末并设置详尽的“修志始末”,可作为研究象山二轮修志历史的一份参考资料。

问:象山是方志之乡吗?为什么说象山是方志之乡?

答:象山是方志之乡。说象山是方志之乡,首先是因为象山人方志编修的意识强。象山历史上的名宦、名人毛德京、吴学周、邵景尧、史鸣皋、姜炳璋、童立成、陈汉章等都修纂过县志。还邀外地名士陆应阳、冒春荣、冯登府等参与编修县志。象山修志事业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历史上编修有10多部县志。在宋代,象山人为宝庆《四明志》独立成卷的“象山县志”提供翔实资料,明代编修有永乐《象山县志》、成化《象山县志》、嘉靖《象山县志》、万历《象山县志》,清代编修有康熙《象山县志》、雍正《象山县志》、乾隆《象山县志》、道光《象山县志》、同治《象山县志》,民国时编修有民国《象山县志》,新中国首轮修志编修有1988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象山县志》,今天又有第二轮修志编修的这部《象山县志》。说象山是方志之乡,其次是因为象山编修的县志,既继承方志优秀传统,又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志书质量高。嘉靖《象山县志》、乾隆《象山县志》、道光《象山县志》、民国《象山县志》、1988版《象山县志》等皆为县志中的上品,有的乃一代名志。说象山是方志之乡,第三是因为象山编修的县志,历经岁月风雨、兵燹而不泯,绝大多数保留至今。保留至今的县志(包括南田县志)有10多部,象山的历史因此而不曾断层。

问:《象山县志(2008)》已经出版,从现在看,是否有遗憾的地方?

答:《象山县志(2008)》的编修,历时长、篇幅大,众手成志,县志编辑部编纂团队虽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整体能力不足、水平有限,特别是作为主编的我能力、水平不够,志书中肯定会有错漏,恳望社会各界与广大读者不吝指正。象山方志事业将不断发展,《象山县志》将不断续修,错漏有时间改正,遗憾有机会弥补。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对县志编纂关心支持的单位和个人!同时也深切怀念为县志编修作出贡献而已经过世的张善心、王性成等先生。

谢谢记者采访!

觉得不错,点个赞吧!

原标题:《《象山县志》首发仪式举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