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份合格的答卷

陇南发布
2020-10-17 07: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原创 陇南发布 陇南发布

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份合格的答卷

——写在“10·17”国家扶贫日之际

这片土地,久困于贫。

如果大山能言,定能讲出数百万年的沧海桑田,摆脱贫困的奋斗史诗,也因此最为壮丽。

80岁高龄的陈守山老人一生都生活在“有女不嫁棕沟河,半夜起来推腰磨”的康县白杨镇竹园村,他说:“如果不是这山这水作证,真不敢相信生活变得如此好!”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最新数据显示,脱贫攻坚以来陇南已实现13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1707个贫困村退出。

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减贫脱贫道路,陇南——甘肃乃至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基本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

01.

决定性成就——

彰显念兹在兹的不变“初心”

武都区裕河镇余家河村曲家安社,“鸟儿也飞不进去”。

千百年来,大山在这里拧成难解的“疙瘩”,人们深困其中,一度守着青山绿水“要饭吃”。

仿佛认定了这片土地只能生长贫困,当地群众大多选择去临近的青木川镇安家扎根,只剩零星的老人留守。

裕河,富裕的裕,却是陇南贫困的缩影。

其最能反映陇南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景观,也最能代表当时的贫困现状: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时间回溯至2011年,陇南有“三个第一”:

全市有贫困人口1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3%,位列全省14个市州第一;贫困人口数量在秦巴山特困片区18个市中位列第一;9县区全部为国列贫困县,贫困县占比全国第一。

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陇南,是全国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典型代表,可谓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脱贫难度之大,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想象。

▲1996年,宕昌县阿坞乡农民杨尕女抱着女儿在家中合影,身后的墙上有她们画的一列火车,当时从未坐过火车的杨尕女梦想有一天能坐着火车走出大山。武斌 摄

久困于贫,冀以小康。

要解决陇南绝对贫困问题,需要前所未有的魄力与智慧。

陇南全市上下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往下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中央、省委每一项决策得到创造性落实,市委、市政府每一项工作谋划,高效率推进。

从巍峨高耸的高楼山巅到“难以置信的贫困”的车拉草原,从千沟万壑的坪垭藏乡到杨柳依依的西汉水畔,脱贫攻坚都被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形成“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为了交出让群众满意的“好答卷”,陇南坚持精准方略,把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帮扶难度最大的地区,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举全市人力、财力、物力集中攻坚。

不屈于命运,不甘于贫困,每一个贫困户都在奋力奔跑。

▲徽县榆树乡东坡村第一书记于宏举帮助农户晾晒玉米。 李旭春 摄

同样拼尽全力的,还有成千上万党员干部。陇南整合各级各类帮扶资源,省市县三级1262个单位帮扶2336个村,1707个贫困村实现了帮扶队伍全覆盖。

众多的党员干部奋斗于群山之间,扎根在农村、生活在农家,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诠释着对攻坚必胜的信念。

“每次看到脱贫群众的笑脸,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礼县草坪乡白碌碡村第一书记兼帮扶队长强波说。

一个个贫困“堡垒”正在被攻破,一项项脱贫“短板”逐一补齐。

住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17万户,受益人口49万多人。

教育——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医疗——9县区综合医院、1万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

饮水——共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80多万人次。

非凡进程,沧桑巨变。

得益于脱贫攻坚,如今的陇南,发展显而易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位居甘肃前三,农特产品名扬全国卖向全球,千年蜀道天堑变通途,成就了山海相连、开放发展的广阔路径……

全市各级组织因地制宜逐村逐户扶,广大干部群众对标要求逐类逐项干,共同绘就的脱贫攻坚“陇南答卷”让人赞叹不已:

荣获“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

2016年举办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并被命名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

2017年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被列为免督查单位;

2018年被评为全国“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

2019年被授予全国消费扶贫典型案例奖;

2020年“拆危治乱”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2020年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陇南召开;

……

决定性的成就,彰显着不变初心:陇南13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1707个贫困村退出。

如今,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提高到2019年的7734元,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特困片区18个市州第一。

▲五阳公路。 冉创昌 摄

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享受到因贫施策带来的获得感。

“今天的好生活,过去做梦也想不到!”曲家安社社长谈德军百感交集,随着五阳公路修通,贫困村从此“一朝出阁天下闻”。

02.

脱贫“成色”足——

汇聚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

“咋能想到我们会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小伙王建干,经常站在山头俯瞰新村,感觉像在做梦。

王建干原来生活的赵杨坪村,地势险要,苦寒穷困。大山“困”住这里很多群众,患过小儿麻痹症的他被“绑”得尤为紧实。

2018年,坪垭藏族乡完成整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王建干不仅住进12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还很快有了“工人”的新身份,在扶贫车间一月可挣到3000多元。

王建干的变迁,只是陇南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奔小康的缩影。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罗艳 摄

过去,陇南很多地方“路不通、业不兴、民生艰”,“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49万户6.18万人,于2019年年底全部搬迁入住。

搬迁不易,扎根更难。目前,搬迁群众1.43万户已落实后续产业扶持;1.32万户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892户无劳动能力家庭,落实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全市扶贫车间累计吸纳就业1.03万人,保障了像王建干这样的特殊贫困户就业增收。

大山深处,演绎着一个个脱贫故事。

针对影响脱贫质量和稳定脱贫的关键环节,陇南着眼长远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相统筹,做足脱贫“成色”。

——尽享绿色福利,释放生态“红利”。

“种了半辈子花椒,这几年大伙儿才算真正尝到了花椒的‘甜头’。”武都区郭河乡营寨村村支书杨继林说。

生活“甜度”几何,产业发展是关键。陇南已成体系的特色产业建起了支撑老百姓眼前脱贫和长远发展的“绿色银行”,特色产业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贡献达3200元。

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全市每年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000多万元,广大群众吃上“生态保护饭”。

▲祥宇生态产业园航拍。

——山里山外相连,道路直通“心坎”。

“晴天满身土,雨天两脚泥”,一度是我市许多乡村道路的真实写照。

落后的交通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群众盼望修路、盼望致富、盼望走出大山的迫切心情,成了各级政府的“心病”。

群众盼,政府干。2015年至2018年,陇南以每年3000公里的速度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

外连大市场、内接千家万户的交通网,消除了贫瘠与困顿,通向了富足与希望。

▲成县鸡峰镇长沟村通村路。 张平良 摄

——推进就业扶贫,端好手中“饭碗”。

51岁的刘乖乖已从事家政行业7年,也是礼县盐官镇数一数二的“礼贤大嫂”。今年4月,她随礼县组织的63名“礼贤妹、礼贤大嫂”一起赴京务工,工资每月6000元。

像刘乖乖一样,疫情过后,通过乡村大数据为外出务工人员健康“背书”,全市29.19万贫困劳动力得到了“应输尽输”。

▲“礼贤妹”“礼贤大嫂”赴京务工。

——共建共享共赢,圆满全面小康。

东西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发展以来,青岛市区两级累计落实帮扶资金15.1亿元,8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1.71亿元,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

一批又一批援陇干部不计个人得失,一个又一个帮扶品牌孕育而生,诸多扶贫难题得到解决。

金融扶贫打破了建设缺钱、创业缺钱、致富缺钱的“瓶颈”,特殊困难群体脱贫问题兜底解决……

时间见证不变的坚守。一项项精准举措,让无数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更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告别了贫困,好日子就在前方。

03.

伟大的实践——

激荡脱贫减贫的“陇南智慧”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成了我家的‘丰收节’!”

礼县59岁的农民主播张加成,国庆期间与儿女齐上阵直播推介苹果,每天忙到深夜,7天卖掉5000多斤。

“以前家里的年收入少得可怜,现在一年收入10多万元。”从贫穷到富裕,这种“立竿见影”的新型脱贫模式让张加成尝到了“甜头”。

▲张加成通过互联网直播推介礼县苹果。

决战时刻,须有关键之举、非常之力。

搭乘“互联网+”快车,陇南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用互联网为贫困群众赋智、为产业发展赋能、为基层治理赋力,让网络红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陇南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出上承中央和省委精神、下接陇南地气的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拆危治乱等脱贫攻坚新路子,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电商扶贫,提起经济发展“衣领子”。

电商联姻扶贫,引发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消费增速、脱贫增色的裂变反应。

建立健全“六路带贫”机制,全市开办网店1.4万多家,2019年电商收入对贫困群众的贡献额达到840元,形成了电商扶贫“陇南模式”。

疫情期间,危中寻机。因势利导发展电商同城配送,截至目前,全市上线同城配送平台66家,入驻商家4529家。

开展全民电商消费活动,市县乡领导、村第一书记、网红主播为本地农特产品直播带货,有效激发了经济活力。

自此,陇南电商卖全国、卖跨境的“外循环”和自产自销“内循环”互补模式形成。

▲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直播带货。

——旅游扶贫,绿水青山变成“金银山”。

依托良好生态,挖掘利用优势资源,陇南打造全域旅游,改变了群众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的局面。

“以前我在上海当厨师,月收入4000多元,后来看到家乡发展乡村旅游,便辞职回家做农家乐,一年纯收入十几万。”康县长坝镇花桥村“龙凤山庄”农家乐负责人卯张宝说。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农家乐、农家客栈2437户、床位9010张,打造市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105个,280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康县花桥村、宕昌鹿仁村、文县草河坝村……

大山深处的村庄曾经偏居一隅,深陷贫困,如今个个成为“不要门票的景区”。

▲康县长坝镇花桥村。

——消费扶贫,产销对接解“卖难”。

9月25日,青岛与西部对口协作城市2020年特色产品消费扶贫展销会在青岛举行,陇南482种产品销售一空。

“不到一个小时,带到青岛的1000斤野生猕猴桃就抢购完了!”徽县匠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乔瑜瑄介绍。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

陇南依托农特产品有机、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等独特优势,通过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开展消费扶贫。

“陇货入青”“陇货入羊城”“山珍进鹏城”……陇南高品质山货走进了青岛、广州、深圳的千家万户。

“以购代捐”“以买代帮”……仅2019年,各级社会力量购买陇南农产品9000余万元。全市消费扶贫销售额近30亿元,消费扶贫工作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典型案例。

▲青岛展销会上,别开生面的直播让陇南好山货“刷屏”。

——拆危治乱,陇南全域得“美颜”。

“这块地原本是我家地震后的危房,摇摇欲坠,又脏又乱,一到雨天很危险!”

拆危治乱中,两当县西坡镇三坪村村民冯水勤的危房变为油葵花田,这笔“额外收入”让他美滋滋的。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去年3月份以来,陇南开展拆危治乱集中行动,“一保二建三修四拆”,共拆除危房旧房42万余间,拆除残垣断壁700多公里,复垦土地1万多亩,升华了扶贫成效、重塑了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

“村子最大的变化,不只是环境变了,‘脏乱差’现象解决了,而是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更足了!”武都区洛塘镇党委书记李红军说。

04.

最后的“堡垒”——

兑现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

“这山啊,打造得让人舒坦!”

深秋时节的宕昌县两河口镇,云雾缭绕中的“山湾梦谷”景区如诗如画。

熟悉这里每一道山梁每一道坡,50岁的李高全打开话匣子,“从前荒山秃岭的,愁死人呢!”

规划面积约3551亩的“山湾梦谷”田园综合体建在山背、罗湾村原址,三年前,在省政府办公厅的联系帮扶下,这里的群众通过易地搬迁“挪穷窝”“拔穷根”。

李高全则选择在“老地方”就业,成为山湾梦谷景区的保安兼保洁,一月领3000元的工资,“加上其他收入,全家脱贫后的生活稳定下来了。”

▲“山湾梦谷”民宿。 冉创昌 摄

脱贫路上,奋力奔跑。现在脱贫攻坚距离全胜收官,只剩最后一战;交出满意答卷,只差最后一笔。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陇南作为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与全国全省人民一起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陇南人民梦寐以求的梦想。

收入在达标线边缘的贫困户,“扶上马”后如何再“送一程”?还没达到脱贫标准的极贫户,要采取哪些措施帮扶?

进入冲刺阶段,更须全力以赴。

聚焦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和巩固脱贫成果,陇南保持决战态势、拿出决战攻势:

2月18日,向全市发起“时间不等人、争分夺秒干,挂牌真督战,打仗冲在前,全力备大考,交出好答卷”的决战命令;

从3月17日到7月3日,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百日决战”集中行动;

从7月4日到10月初,开展了脱贫攻坚“百日巩固提升”集中行动;

……

▲苹果红了,太平山标准化管理示范点负责人罗伍儿罗伍儿喜笑颜开。

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与绝对贫困的决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西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四大班子齐动、乡镇部门落实、帮扶单位助推、群众广泛参与”的机制,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

在礼县,当地领导干部签订责任状郑重承诺:服从指挥、听从命令,一线作战、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在宕昌,进一步构建完善“党建+国有公司+专合组织+贫困群众”的党建扶贫模式,建立了扶贫新机制。

举旗定向,鼓足干劲。通过真督实战,真抓实干,剩余3个贫困县、142个贫困村、3.69万贫困人口,现在已基本达到脱贫标准。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难度越大。“最后的堡垒”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的质量和成效。

“确保全市上下脱贫攻坚力量一丝不减、工作一点不散、措施一分不软、交出满意答卷、如期全胜收官。”

刚刚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表彰暨工作推进视频会上,决胜号令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突破堡垒”。

话语重千钧,行动更有力。

从现在起到明年1月普查结束,还有100天左右的时间,进入“攻城拔寨”最后冲刺阶段,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之前两个“百日行动”基础上,再用这最后100百天左右的时间,开展“百日决胜收官”集中行动。

频道不换,靶心不散。陇南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又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更宏伟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解决突出问题。结合退出验收和普查中出现的问题,治“硬伤”、堵“漏洞”。

——巩固脱贫成效。通过抓好就业、产业、电商促增收,不断拓展助农增收渠道。

——建立防返贫帮扶机制。做到“户户有帮扶机制,人人有防贫措施”,防止致贫返贫。

——有效推动平稳衔接。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摘帽”之后不歇脚,“接棒”振兴再出发。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曾经“困中之困,贫中之贫”的山山水水间,如今已生机勃勃,更美好的生活,正悄然靠近。

大山深处,换了人间!

(文/记者 杨丽君)

原标题:《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份合格的答卷》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