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弘扬先进精神 决胜脱贫攻坚

2020-10-18 1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关于表彰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获得者的决定

各设区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推进减贫任务、问题整改和巩固提升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和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只争朝夕,真抓实干,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省脱贫攻坚战线涌现出一大批艰苦创业、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为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充分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广泛凝聚众志成城、攻城拔寨的正能量,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决定授予陈毅等80名同志“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荣誉称号,授予张建华等65名同志“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荣誉称号,授予崔荣华等40名同志“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荣誉称号,授予陈战备等50名同志“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荣誉称号,授予西安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等95个单位“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荣誉称号。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珍惜荣誉,锐意进取,继续发扬连续作战、埋头苦干精神,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再立新功。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榜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咬定目标不松劲,一鼓作气持续干,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20年10月16日

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

弘扬先进精神 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6位获奖代表访谈

10月17日下午,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西安隆重举行,6位来自不同岗位的脱贫攻坚奖获奖者代表,分别讲述了他们投身脱贫攻坚的亲身实践。

这些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代表,有的是脱贫示范户,有的是驻村第一书记,有的是驻村扶贫干部,有的是村党支部书记,他们用亲身的感受、生动的语言、纯朴的感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为决胜脱贫攻坚进一步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汇聚了力量。

据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共选派驻村工作队10677支、驻村干部37358人精准帮扶,群众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截至目前,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18.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5%,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692元提高到2019年的11412元。

编者按

因茶致富,蒋家坪会越来越好

“过去,全村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集镇,我们吃的是堰塘水,照明用煤油灯,村民的住房多数是危房,一到暴雨天,我就满村跑着喊大家赶快撤离。”回想过往,罗显平眉头拧起来像一个疙瘩。

今年59岁的罗显平是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蒋家坪村人,他从19岁高中毕业起就开始担任村会计,在村里干了大半辈子。

2014年,国家第一次精准识别贫困户,全村394户,贫困户就识别了200多户。“别的村已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还是灯笼火把,爬上爬下,当时我就想,一定要让我们村变个样!”这是罗显平为自己也为蒋家坪村下的决心。

2015年,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在村里立项开工,最难的交通和住房等问题全都解决了。但罗显平深知,要真正让村民富起来,还得靠产业。罗显平想到了改造旧茶园,发展茶产业。

蒋家坪村历来有种茶的传统,但这些年村民们都外出打工,1000多亩茶园被撂荒了几十年。听说平利县长安镇的旧茶园改造很成功,罗显平就带领村干部及部分村民去考察、学习,满怀信心地准备大干一场。

可真正动手改造时才发现,村里的老茶园荒废时间太长,工程量大,成本高,一人一天连一分地都改造不出来。有村民开始打退堂鼓。“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这茶园是全村人的指望啊。他们不干,我来干!”罗显平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干成。

靠着一把砍柴刀、一把锄头,手上磨出了十几个血泡……整整两个月,罗显平一个人改造了20亩茶园。村民看到老支书这样拼命,也纷纷重新拿起工具干了起来。第二年春天,他们改造的100多亩茶园的茶树就全部发出了新芽,看着嫩绿的细芽在微风中摇曳,罗显平欣慰地笑了。

目前,蒋家坪村茶园面积达到2400多亩,户均增收1万元。2019年,蒋家坪村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45%降至0.7%。

贫穷了几代人的蒋家坪村终于变了!然而让罗显平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蒋家坪村。了解茶园的种植和经营情况后,总书记勉励大家“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并殷切希望乡亲们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总书记的鼓励,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罗显平激动地说。目前,蒋家坪村聘请了专业团队,完成了村发展总体规划;今年9月,通过技术引进发酵出了陕西第一款乌龙茶,即将上市;年底,还将新建改建茶园560亩,为建成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奠定基础。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村支书,我将带领乡亲们守好绿水青山,通过茶叶致富奔小康,让蒋家坪村越变越好,越变越美!”谈起未来,罗显平干劲十足,信心满满。(记者 李宛嵘)

翟必兴:一只手撑起一片天

1981年出生的翟必兴,在20岁时,左手五根手指意外被电锯锯掉。

“小伙子,你看你多可惜,这么年轻把手弄残了,以后连媳妇都不好找。”为他做手术的医生把他从惊愕、疼痛中,拉回到残酷的现实里。“以后我该怎么办?” 翟必兴泪如泉涌。

一家7口人挤在三间土坯房里,饥寒交迫,13岁时因凑不够300元学费辍学外出打工……生活的苦难一直伴随着他。联想到此,翟必兴感到灰心丧气,从此一蹶不振。

看着母亲整日以泪洗面,父亲的头发愁白了一半,两三年后,翟必兴又鼓足勇气,再次外出打工。2009年,考虑到父母已年迈,他辞工回到家乡汉中市略阳县仙台坝镇仙台坝村。看着周围的乡亲们都盖起了新房,唯独自己家还住在土坯房里,翟必兴默默告诉自己,必须和命运抗争到底!

他拿出打工挣来的3万元,在自家山林地里修建了一个简易鸡舍,养殖乌鸡。为了节约成本,他在鸡舍里自制火坑,上山砍柴,给鸡苗加温。为了让火炕保持恒温,夜里每两个小时他就起来一次。为了观察乌鸡的生活习性,他经常在鸡圈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批乌鸡成功出栏,他整整赚了一万元。他信心满满地扩大了养殖规模。出乎意料的是,2014年,乌鸡市场变得不景气了,翟必兴养殖的3000多只出栏鸡卖不出去。

就在翟必兴又一次感到绝望之时,脱贫攻坚战打响了。翟必兴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全家人从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仙台坝镇党委书记张志强找到翟必兴,鼓励他继续养殖、孵化乌鸡,并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别担心,你好好干,我是你的帮扶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帮你解决。”

张志强的话再次点燃了翟必兴心中努力奋斗的火苗。

他申请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购买了2万枚种蛋,盖起了120平方米的孵化室,张志强又为他争取到一台孵化机。翟必兴联合5户村民,成立了“黑咯咯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当年就实现盈利。

2018年,翟必兴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成为高级职业农民。看到周围还有很多贫困户的日子过得艰难,翟必兴主动找到村里的贫困户,带动他们一起发展。截至2019年底,翟必兴的合作社累计带动贫困户180多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也就在这一年,翟必兴考入汉中职业学院,圆了自己的读书梦,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生活的苦难曾经一次次把翟必兴打入谷底,但脱贫攻坚的政策又一次次带给他希望。翟必兴说,“回首过去,我贫穷过、挣扎过、失败过、绝望过,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我深知,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帮扶干部的倾情帮助,我的人生就不会迎来一次次转机。我要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如努力改变命运,用感恩回报社会。”(记者 杨晓梅)

“草帽政委”高海科

“我叫高海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驻陕某部原政委,也是一名战斗在扶贫一线5年的老兵。在即将脱下军装之际,我可以自豪地向党旗军旗庄严报告:我无愧于誓言,无愧于军装,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高海科声音洪亮、气宇轩昂地讲述了自己的扶贫故事。

2016年7月,高海科在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柿村、华阴市罗敷镇竹峪村和华山镇康宁村3个红色革命村庄开始了帮扶工作。其中柿村面积最大,贫困群众最多,距离高海科驻地最远。

初到柿村,高海科吃了一惊:柿村不见柿子树,高塘镇不见清水莲,随处可见的是柴堆、粪堆,有些贫困户住的房子墙不避风、瓦不挡雨。“咱也是农村娃出身,38年前,从长武一个贫穷的小山沟步入军营。我深深懂得农民生活的艰辛。” 高海科说。

为了尽快给老区群众找到一条致富路,他调研走访了3个多月,决定带领大家发展种植清水莲菜,同时依托渭华起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可老乡们不理解、不支持。村里召开动员大会现场,一位60多岁的村民走到高海科面前质问:“你们把地搞完了,群众没啥吃了,你这产业能当馍吃吗?”

那时正值2017年春节前。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高海科就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最终流转到60多亩土地。

土地有了,但帮扶资金有限。购买莲菜种子时,供应商问他:“你这么压价何必呢?又不是花你的钱?”“如果是花我的钱就好办了,这是扶贫的钱,我必须替乡亲们把钱省下来。”高海科回答。

他还细算过一笔账。如果老乡们自己种、自己挖,可减少劳务费用,一公斤莲菜能多收入一块钱,参与项目的贫困户,每户就能增收1000元。所以种子买回来了,他就带领官兵,自带干粮和水,挖池塘,栽种莲藕,手把手教村民。

第一批莲菜种下后,到了2018年5月下旬时,由于新机井尚未打好,莲塘浇不上水,刚长出的莲菜幼苗发黄打蔫,高海科当时就急了,连夜组织召开扶贫协调会,第一次拍桌子发了火。

此后一连好几个星期,高海科带着官兵和村民们挽起裤管,戴起草帽,顶着烈日疏通莲塘的淤泥,每天到后半夜才回营地休息。村民们称呼他为“草帽政委”。

如今,这200亩的清水莲菜生态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旅游地。村里新改良的140亩柿子林长势良好,秋天一到,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华山红”牌猕猴桃也已享誉当地。与此同时,高海科还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工程。村民郭庚戌第一次拿到分红时兴奋地说:“这辈子都没想到,靠太阳还能赚钱。”2019年11月,柿村12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这5年,高海科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他心里最珍惜的,还是村民送的“荣誉村民”和“永久村民”称号。(记者 杨晓梅)

穷若是病,爱可以治

“今年3月起,我把7年来的扶贫经历写成了25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光景——女警扶贫记》。前两天,这本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我,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一名扶贫干部送给自己、送给第七个国家扶贫日的礼物。”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苏丽动情地说。

苏丽是榆林市公安局正科级侦察员,7年前,她被单位派驻佳县乌镇刘家峁村驻村工作。面对同样在扶贫一线的爱人、面临升学无人照顾的女儿和村里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她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的决心。

村里的贫困户刘付生下肢残疾,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当苏丽第一次见到他们的女儿媛媛时,眼前那个头发散乱打结,指甲缝全是黑泥,穿着不合脚大鞋的5岁女孩一下子戳疼了她的心。从那以后,她三天两头往刘付生家跑,教媛媛剪指甲、洗衣服,给她辅导作业、批改作文,并给她买吃的、买喝的、买书包,教她生理常识,给她无微不至的爱和关怀。

“当我用手指轻轻为她揉捏按摩,清洗耳朵背后的污垢时,媛媛手里捧着泡沫,闻着樱花味的洗发水,突然怯生生地问,妈妈,苏妈妈,我以后能不能叫你苏妈妈?看着媛媛忐忑又期待的眼神,我一把将她抱在怀里,眼泪止不住地流。”苏丽声泪俱下的讲述让在场的所有观众为之动容。

2018年,在苏丽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刘付生一家顺利脱贫了。也就是这一年,苏丽和乡亲们参与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脱贫攻坚战”《星光》大电影的拍摄。节目播出后,不少人为刘付生家捐款捐物,也让媛媛感受到了更多来自社会的爱和温暖。苏丽还特别为媛媛制作了一本成长影集,用两百多张照片记录了小姑娘的生活、学习情况,见证了媛媛从目光呆滞到满脸阳光的蜕变历程。

为村民包销农产品盈利6.4万元,贫困户每年户均分红1000元,建成日产1500公斤、年收益160万元的手工粉条加工厂,村民的年人均收入由原来不足2000元到现在的9100元……7年来,苏丽和驻村工作队为刘家峁村这个贫困村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也成了刘家峁村孩子们嘴里的“苏妈妈”,老人们心里的“亲闺女”。她的办公室兼宿舍,那间最初蚊蝇叮咬、没有门闩的小屋,现在已然成为村民们饭后闲暇相聚的爱心小家,贴满了她与村民的合影,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温暖、有爱的故事。

“扶贫工作不单是体力和脑力的付出,更需要用爱去丈量生命的温度。如果‘穷’是一种病,那‘爱’就是最好的良药。”苏丽饱含深情地说。(记者 李宛嵘)

海浪和她有个约定

海浪是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五联村贫困户海连平的女儿,也是2020年陕西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今年29岁,患有先天性脑瘫。除了头能简单地活动,她四肢都不受自己控制,每天由妈妈24小时贴身照顾,终生要与轮椅为伴。

资料图

程薇是海浪的帮扶责任人。

2015年冬天,程薇第一次见到了海浪。她脸上挂着笑,吃力地跟程薇打招呼。她坐的轮椅上,好几处缠着铁丝。程薇鼻子一酸,红了眼眶。

这一年,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海浪一家享受了低保,海连平当上了护林员,一家人的生活总算有了改善。而海浪,也总是笑呵呵的。相处久了,海浪对程薇说:“像我这样的人,活不了多久,是个废物,是家里的负担,社会的累赘。”

程薇听后,内心翻涌。她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海浪的笑容背后,藏着巨大的痛苦。她安慰海浪,和海浪达成了一个约定:一定要为她找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做。

海浪可以用嘴唇在手机上打字,程薇便让她在朋友圈卖货,可海浪一听就拒绝了,“我手脚不能动,进货发货怎么办?囤了货卖不出去怎么办?”程薇说:“你只管发朋友圈,推销产品,其他的都不要管。”

一开始,微商之路并不顺利,问的多,买的少,可海浪不灰心,坚持每天发产品信息,通过各种方式添加别人的微信。一些人见她卖货,就不再理她,直接把她拉入黑名单。每次发朋友圈修照片时,为了精准控制嘴唇选到最好的那一张,她一发就是半个多小时,弄得嘴唇都磨出了血泡。

这些,程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更加频繁地去陪着海浪。海浪发朋友圈时,每隔半小时,程薇就要把她蜷缩着的手和脚用力掰开,避免她自己把自己的手心抠破。程薇担心把海浪弄疼,可海浪总说:“没事,你用力,我不疼。”

海浪销售的第一单是枣夹核桃,挣了10块钱,她无比激动:“姐姐,我不再是一个废人了。”“姐姐?”程薇惊讶。“是呀,在我心里,你就像亲姐姐一样。”海浪说。程薇既感动又惊喜。

此后,海浪接单收钱,程薇帮忙打包发货。海浪一直不知道,货都是程薇发走的,快递费也是程薇出的。有一次,程薇下班正要去帮海浪发货,突然接到儿子的老师打来的电话,让她赶快到学校去。程薇再三犹豫,决定先去发货,再去看儿子。等发完货再次联系老师时,孩子已经住进了医院。病床前,儿子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地说:“妈妈,我肚子疼,很疼很疼。”程薇心如刀绞。“如果当时不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货发走,当天发货的承诺就无法兑现,刚刚建立起来的客源就会流失。亏欠孩子的爱以后再弥补,可是海浪如果失败了,就很难再重拾信心。”程薇说她并不后悔。

如今,海浪的生意越做越好,成了远近闻名的微商达人。她不仅自己脱了贫,还经常帮着邻居和残疾人朋友销售农产品。程薇心里期盼着,海浪能继续靠着自强不息的奋斗,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记者 杨晓梅)

樊建武人生中的三个重大决定

樊建武17岁时,在漫天飞舞的大雪里,做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不上学了,离开家乡澄城县交道镇樊家川村去创业。

那是1983年,樊建武的父母供养着5个孩子,樊建武的二哥成为当时县里唯一一个考取北京大学的学生,姐姐也考取了西北大学,樊建武觉得自己应该给家里减轻负担。

2009年,樊建武做了人生第二个重大决定:回樊家川当“村官”。

当时,樊建武吃苦受累,一步步创立的汽车贸易公司已初具规模。樊家川的老支书樊孙康突然找上了门:“建武啊,你挣钱了,有出息了,是咱村的能人啊。可你看看咱村里的人,过的是啥日子啊,娃都上不起学了……”

送别老书记,樊建武思绪难平。自己在外打拼20多年了,一路走来也不容易,是继续舒舒服服过自己的小日子,还是做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樊建武不顾家人朋友反对,决定回村。当选樊家川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带着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出去考察,结合村情实际,提出了以打造优质酥梨、设施果蔬、苗木繁育、农产品交易、生态养殖、龙首坝景区等6大功能区为重点的发展思路。

路子有了,说干就干。跑项目、打机井、修水池……十几个项目先后开工,樊建武恨不得把一天当几天用。2015年的一天,樊建武突然晕倒。等他醒来后才得知自己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妻子含泪劝他:“你看你把身体搞成啥样了,我和娃咋办啊?咱能不能停一停不干了?”

樊建武停不住。十几个项目都还是半拉子工程,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梦想还没实现。规划虽好,但实施起来却阻力重重。仅流转土地、建设配套设施就要200多万元。钱在哪儿?村民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把目光都集中在樊建武身上。

来不及征得妻子同意,樊建武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三个重大决定:卖掉汽贸公司,筹集启动资金。

钱有了,村民们的顾虑还没有消除。看着樊建武拉回来的几万株梨树苗子,八组的樊军荣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扛起锄头,气势汹汹,自己不栽,还坚决反对连畔种地的邻居栽,甚至以命威胁。樊建武记不清给他打了多少比方,做了多少保证。

就这样一户一户劝说,一亩一亩发展,如今樊家川酥梨种植面积已达3500多亩。在发展酥梨产业园的过程中,樊家川发展设施农业,带动村民总计建设大棚500多个,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有了产业基础,樊建武积极参加第四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申报。就在他马上要进行答辩的关口,樊建武接到了父亲病危的电话。“园区申报这事要耽搁了,就得再等一年。”樊建武心一横,参加完答辩才赶回家。父亲出殡那天,园区答辩顺利通过的消息传来,樊建武泣不成声。

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获批让樊家川的产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2019年以来,樊家川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等。“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我不后悔。”樊建武说。(记者 杨晓梅)

来源: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

往期回顾

· · 监制 | 孙文生

审核 | 任虎鹏

原标题:《弘扬先进精神 决胜脱贫攻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