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抓住疫情防控“战机” 大工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根据地”

2020-10-18 1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但是突然而至的新冠病毒、迅速蔓延的疫情、紧急采取的隔离,使本来任务艰巨的战场,又平添一场新的阻击战。《六韬·文韬·兵道》曰:“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面对双重压力和复杂多变的形势,大连理工大学的扶贫干部们从焦急万分到冷静对待,从苦思冥想到审时度势,在疫情防控中寻得脱贫攻坚战的“战机”,化劣势为优势,建立巩固三大根据地。

从无到有  建立“携手抗疫根据地”

负压救护车在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运送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患人员交叉感染,被称为“生命线的守护者”,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最急缺的防疫物资之一。而大连理工大学定点扶贫的云南省龙陵县尚无一辆负压救护车。

“龙陵县与缅甸接壤的国境线全长19.71公里,县域内虽不是疫情防控重点区域,但境外输入的风险非常大。”挂职担任龙陵县副县长的国翔宇奉命在家隔离,但在分析县域疫情防控局势时,对此十分着急。“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转运中,负压救护车就是‘诺亚方舟’,没有负压救护车,就缺少了应对疫情的主动权。”学校在收到国翔宇的情况汇报后,第一时间回复,竭尽全力为龙陵县捐赠一台负压救护车,守护奋战在龙陵县抗疫医护一线的“逆行者”,与龙陵县人民一道合力抗击疫情。

接到返岗通知后,国翔宇马不停蹄的赶回龙陵,在14天的隔离期内开始争分夺秒的联系购买负压救护车的事情。但是,物以稀为贵,全国各个地区都在集合资源用于防控防疫,负压救护车作为急需物资,如春雨般珍贵,国翔宇尝试联系了几家品牌生产企业,都因订单已满,连续几天难有进展。可是面对县里新出现的两例新冠确诊病人都要向外地紧急借用负压救护车的处境,他横下心要改变现状。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经历了3天50多个电话,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广发求助信息后,国翔宇终于迎来曙光。3月20日,国翔宇联系到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华晨雷诺”),向其讲述了龙陵县疫情防控面临的巨大压力和风险。“华晨雷诺”与大连理工大学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得知学校救助的决心和龙陵县的处境后,决定额外增加订单,并表示将针对龙陵县高海拔的山地多雨气候,对车进行底盘改装及动力升级。

兵贵神速。连理工大学、龙陵县、华晨雷诺三方确定合作后,加快推进购买、捐赠、生产等实质性进展。3月24日学校讨论确定捐赠形式。3月30日捐赠款项转至龙陵县红十字会。4月1日,负压救护车开始加急抢工生产。4月2日与华晨雷诺签订购买合同。4月5日华晨雷诺资金到账。4月10日原本生产周期为1个月的负压救护车完成制造。4月15日,为缩短运输时间,华晨雷诺工作人员驾驶负压救护车从沈阳驶往龙陵,全程3800公里。4月17日,负压救护车抵达龙陵。4月21日,捐赠交接仪式举行,龙陵县第一辆负压救护车投入使用。

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从大连理工大学、龙陵县、华晨雷诺三方确定合作事宜,到龙陵县人民能够使用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负压救护车,仅用一个月的时间。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一辆负压救护车承载着龙陵县人民对生命的希望,承载着大连理工大学与龙陵县患难与共的情谊,当它驰骋在救死扶伤的疆场时,将化身为双方“携手抗疫根据地”,时刻鼓舞起大连理工大学师生与龙陵县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发展的力量。

时令牵心 巩固“经济发展根据地”

3月下旬是采新茶季节,春节是干果销售旺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客商收购茶叶的数量骤减,导致长得青绿娇嫩的茶尖无人采摘。不仅如此,原以盛产核桃为名的龙陵县核桃坪村,原本计划在春节销售的3吨干核桃到了3月份仍完全滞销,再存下去就会变质。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的直接收入就断了,贫困户的帽子刚摘下就有可能再带上。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看到心急如焚的老百姓,大连理工大学认真研究后,拿出了一套“救急”与“造血”并进的综合扶贫方案。先解百姓燃煤之急,与龙陵县签订111.8万余元的茶叶和核桃仁采购协议,紧急解决部分积压产品。同时,强势推广教育部“e帮扶”平台,鼓励教工和五湖四海的大工校友们购买龙陵特色农产品,打通学校与龙陵的消费渠道,逐步消化积压产品。

要“输血”更要“造血”。贫困地区农产品普遍具有原生态、绿色、无添加等特点,但都存在“远在深山人未识”的问题,学校针对这一问题持续开展精准扶贫,确保疫情期间扶贫不间断。特色农产品石斛保健效用明显,但食用不便捷,学校组织科研团队开展专题攻关,采用冻干技术将石斛制成袋装石斛粉,既方便食用又保留营养。一杯弄弄的石斛汁只需一分钟就泡制成功,有效解决了消费者的顾虑。龙陵县的茶叶质量很好,但营销不足,学校指导企业对龙眉茶深度开发,打造百川、知行系列,并优化包装设计,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与文化品位,受到消费者的认可。龙陵县核桃坪村盛产石斛、草果、蜂蜜、茶叶、核桃等优质绿色食品,但由于村子被大山层层包围,交通不便,村里的这些宝贝疙瘩长期销售无门。为了给村民打通这些绿色食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大连理工大学全力支持驻村干部为村子创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佧佤翁”,并将开发出8个系列的产品推上微店、淘宝店,确保了疫情期间农产品销售不断,据了解, “佧佤翁”系列产品已实现销售收入30余万元,为村集体创造收益12万元,带动百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顺势而为 发展“校地同心根据地”

以脏乱户为试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脏乱的人居环境是脱贫攻坚中的“眼球贫困”,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破除陈规陋习又是脱贫攻坚任务中难度极大的一场硬仗。大连理工大学驻村第一书记柴松波在分析疫情防控形势时认识到,当前许多年轻子女居住家中,并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将维持一段时间。他敏锐的觉察到,这正是整治村民居住环境的大好时机,因为经常出外打工的年轻人对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支持,由他们来说服常住村民最好不过了。说干就干,柴松波与村委商议后,决定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贯穿今年的主题党日活动,确定了将党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三结合,“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试点、以点拓面”的工作思路, 推动村民整治居住环境的主动性。以村有名脏乱户为试点,采取“小手牵大手”,通过说服教育其子女,帮助购买清洁用品,以子女带动父母劳动的形式,进行居家卫生整治。通过近一个月的每天监督检查,该户已成为核桃坪村居住环境的治理示范标杆。在主题党日参观活动中,党员群众被其家改变所触动,这为今后人居环境整治打下了良好基础,“小手牵大手”也成为解决脱贫攻坚存在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

“哞”,3月17日,朝阳县乌兰河硕蒙古族乡迎来102头西门塔尔肉牛。这是在全国疫情控制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大连理工大学扶贫干部于晓旭发展乡经济迈出的重要一步。疫情蔓延,一定会影响乡经济的发展。乌兰河硕蒙古族乡虽已脱贫,但是否会在疫情影响下出现反复,这让于晓旭着急万分。3月下旬,在全国逐步实现复工复产的消息传来时,于晓旭第一时间与乡党委商议,抓住牛犊上市数量大、可供挑选机会打的时机,重启肉牛购买计划,坚定不移发展肉牛养殖产业。3月16日,带着大连理工大学支持的20元资金,于晓旭和乡村干部驱车前往赤峰市林西县统部镇北方活畜交易市场。因为购买数量大,他们在大雪中挨家挨户挑选5个月龄400斤体重标准的肉牛,经过检验检疫再运回乡牛舍。不到两天时间,往返1000公里,辛苦带回的是全乡贫困户户均一头脱贫目标的实现。上半年以来,牛肉价格连涨不止,贫困户的“钱袋子”又要鼓起来了!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大连理工大学把完成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重重困难的环境下秉承革命精神,发挥红色基因优势,建立起“携手抗疫根据地”、“经济发展根据地”、“校地同心根据地”三大根据地,会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新闻来源:大工新闻网

编辑:王可

校对:白书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