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喜讯捎给总书记〡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徐海成一家:牢记总书记的话,致富路越走越宽

2020-10-19 15: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徐海成驾着拖拉机驶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土豆就从泥土里翻滚出来。裴秀萍和八九个妇女在后边把土豆捡拾成一小堆一小堆。

从上午10点他们就开始在地里忙活。裴秀萍说:“还是这新买的机器办事快,轻轻松松多半晌的工夫就挖了一亩地,要在过去用铁铲一个坑一个坑地挖,一亩地得起一周。”

下午4点多,田野上已经横七竖八躺着盛满土豆的麻袋。看着今天的“战绩”,徐海成笑得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儿:“今年收成又不错!”

对于老农民来说,土地带来的丰收是最令人欣慰的。这样的实时满足感,徐海成将持续一个月,即将成熟的莜麦、甜菜等作物也都等待着收割。

深秋时节,一年里最忙,但从徐海成和裴秀萍两口子的脸上读出的是不知疲倦的欢喜。

“真希望总书记再来我们村看看,来我家坐坐,看看我家的新账本。”徐海成一家。路剑英/摄

把时针回拨到从前,徐海成和裴秀萍的表情与现在大相径庭: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地忙碌,却仿佛陷在穷困的泥潭里拔不出脚,也看不到路,哀愁写在脸上。

就在这艰难时光里,徐海成和裴秀萍家迎来了“特殊的客人”。

2017年1月24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走进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走进了徐海成家,和他坐下来一起算家庭收入账,和干部群众一起谋脱贫计,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送到这冰天雪地的偏远贫困村。

徐海成常常回忆起那一刻,“总书记走进院子,站在屋门前看了看门口的春联,进屋后询问了年货的准备情况。他问得很详细,问到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时,连柴米油盐的钱都想到了。”

“三年前,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力,除了种些甜菜和土豆外,主要靠在外打零工,杂七杂八一年能收入4万多元。可是媳妇有胃病3年多了,要常年吃药。大女儿刚毕业还没工作,小女儿还在上学,刨除这些固定花销,最后也就剩1000元。”

“总书记关心地问‘这1000元怎么生活?’,我说‘莜麦、土豆都是自己种自己吃,麻油自己榨,生活就勉强顾住了。’”

“总书记一边帮我算收入支出账,一边安慰说,党和政府一定会持续关心像我这样的家庭,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每次回忆,徐海成、裴秀萍都说“有一股暖流涌进心间”。

四年的时间,徐海成家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德胜村脱胎换骨,美丽嬗变。

日落时分,徐海成、裴秀萍夫妇从地里回来,坐在敞亮的二层小楼里,徐海成给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一项项晒了晒总书记走后他家的“新账本”:

2017年,在各界的帮扶下,德胜村改变种植模式和薯种,建起了280个微型薯大棚。贫困户只要花1000元,就能租种一个大棚。徐海成承包了6个微型薯大棚,又在兴隆村和其他人合建了22个大棚。因为有借贷,第一年没什么净收入。

2018年,承包了19个微型薯大棚、15个原原种大棚。就马铃薯这一种作物,纯利润有10万元,彻底翻了身。

2019年,13个微型薯大棚、15个原原种大棚,还有10亩甜菜,总共纯收入11万多元,买了拖拉机,买了七座轿车。

今年,8个微型薯大棚、20个原原种大棚,30亩甜菜,5亩莜麦,预计纯收入至少十四五万元。

“总书记鼓励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过去我们种的薯论斤卖,一斤也就块八毛钱;现在我们种植微型马铃薯,论个卖,小土豆成了‘金豆豆’。”徐海成说。

在德胜村,无论干部还是村民,都喜欢说:“总书记是俺村的总设计师。”

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总书记的话语如指路明灯,指挥着这里的干部带领群众向前奔。如今,马铃薯种植已经成为德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村东南连绵起伏、“向阳而立”的光伏发电成为村民增收的新产业,每年能为村里带来80万元的收益,人均增收3000元。

2018年,德胜村整体脱贫摘帽。2019年6月底,村里最后1户贫困户也达到了脱贫标准,人均纯收入达1.37万元,村集体实现了由“空白村”到“百万元村”的跨越,是2016年的60倍。

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已成为德胜村新的发展路数。

去年, 96栋白墙黛瓦的二层小楼齐整地“出现”在蓝天白云下、花田草海中,美得像一幅油画。村史馆、村民活动中心、幸福互助院和幼儿园一应俱全。一个集居住、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美丽新德胜在坝上草原声名鹊起。2019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5万多人,被京津冀游客称为京北最美民宿。

徐海成一家也迎来了幸福新生活。妻子裴秀萍因为心情好,时常和妇女们一起在文化广场上扭秧歌,身体也康健起来,红色的衣衫,佩戴着金首饰,整个人精神焕发。“去年到县城卖完微型薯,老徐带我立即买了条金项链,3000多元。”裴秀萍说,“以前供孩子上学都供不起,啥也不想买,现在不一样了,手里有富余钱了,咱也要打扮打扮。”

大女儿徐亚珍毕业后在山东青岛就业成家。记者采访时,正逢她带着5个月的儿子住在娘家。“以前父母叫我回来,我也不愿意回,冬天冷得没法儿待。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到处都是风景,还有光伏发电,洗澡取暖都不成问题了,我都不想走啦!感谢总书记,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生活!”

二女儿徐亚茹毕业后直接选择回到家乡,在村史馆客串讲解员,“德胜村经历的变迁,我是亲历者、受益者、见证者,我愿意把德胜村的点滴变化告诉大家,讲好德胜故事。”同时,她还负责打理村里建起的中草药产业园,“村里要发展医药康养+旅游产业,今年开春我试种了红花、枸杞、桔梗等六种药材。”

田野里,光伏板下的斑驳光影间,徐亚茹提篮采摘红花。她对记者说:“父辈们脱贫攻坚让德胜村走出贫穷落后。身为‘95后’的我,希望利用自己学的中医药专业,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尽一份力量,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找到施展才华的位置!”

徐海成一家暂居在母亲分配的二层小楼里,总书记和他们全家坐在一起的大照片悬挂在墙上。他自己那80平方米漏风漏雨的老旧土坯房,也已经换成了150平方米的二层小别墅。“9月底已经交工,收秋后开始装修,争取春节前搬进新房。”

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让徐海成很有感悟。他对记者说:“总书记鼓励我们要靠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我特别受启发!牢记总书记的话,我相信我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

“真希望总书记再来我们村看看,来我家坐坐,看看我家的新账本,尝尝我家自制的江米条!”裴秀萍热情地“邀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