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严冬将尽 春寒料峭——山东省石材产业采访纪实与思考

2020-10-19 19: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编者按:不久前,在山东召开了一场省内重点石材企业座谈会,虽然参会人数虽不很多,但山东重点石材企业掌门人无一缺席,不仅有企业家,还有行业专家、政府代表和协会领导。这不仅是一次久未逢面的聚首,更是一场刻不容缓的沟通交流会。近5个小时的会议,没有一位发言嘉宾是照着稿子说空话、套话,也没有人一味地抱怨、诉苦,大家都格外珍惜这次座谈的机会,为行业眼前的困难找解决出路,分享经验教训。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仍处在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动能转换胶着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山东石材行业雪上加霜,在双重危机之下,企业发展需要提振信心,行业发展需要清晰的路线图。

有人用“越过山丘,也趟过低谷”来形容山东石材行业近10年的发展。山东省是中国石材资源、生产、消费大省,大批量供应的石材品种多达三四十种,全省石材产业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尽管有如此优越的先天条件,靠山吃山的日子已然不能继续了。

自2017年以来,一方面,由于环保政策紧缩,山东石材矿山处处关停整治,市场遭到了严重的冲击,由于矿山关停整顿,设计师唯恐原料供应不足不敢采用,直接影响了山东石材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优良的营商环境,至今还有部分市、县对石材产业进行关停,加之当地政府对石材行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在重重叠加的因素影响下,导致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山东石材市场订单量减少,部分企业举步维艰。

《中国建材报》社记者在采访几位企业负责人时,尽管大家对当前市场低迷的原因各有各的理解,但对于眼下的发展,则保持了相对一致的看法,那就是石材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他们看来,山东石材企业必须要凝聚力量、齐心协力、提振信心,共同振兴山东石材产业,是眼下最迫切的大事。 

重压之下的涅槃重生

自2017年环保风暴以来,“整合整治”便作为关键词无数次出现在山东石材行业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中,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通过近3年的整合整治,五莲、荣成、宁阳这些石材产业聚集地,基本达到了预定效果,率先实现了不被停产、不被关停。或许只要符合环保要求,矿山不被停产、不被关停放在其他省份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环保要求极高的内陆沿海省份来说,实为不易。 

众所周知,山东石材行业的中小企业多,产业聚集不集中。对此,当地政府部门采取退城入园、统一管理的整合方式。据了解,嘉祥、邹城正在按照济宁市大气污染控制指挥部的要求,进行石材行业整体规划,建一个产业园,以整合10家大型企业的目标。目前,规划正在进行中。

汶上县、泗水县也在按照市指挥部要求进行整治。按照济宁市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今年年底必须整合建成一个50家企业的产业园。

莱州市是全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石材企业近2000家,这几年莱州矿山的关停导致资源缺乏,让这个曾经的“中国石都”暗淡无光。人们不禁发问:莱州的矿山何时开放?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往日的风采?这不仅是山东石材企业期待的回答,也是全国其他省份石材人关心的问题。 

目前,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眉目。据记者了解,莱州近期已启动矿权处置,北控、海尔、环球几家大企业都已获得矿权,并计划进行智能生态产业园的建设。菜州市政府与海尔集团签订《莱州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合作协议》,依托莱州石材产业资源和海尔工业互联网优势,聚焦石材智能制造、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初步确定13个建筑饰面矿区和2个建筑石料矿区,石材矿山已经逐步恢复开采。

大型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相继入驻山东石材产业,有力推进了山东石材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对未来山东石材产业的发展、管理、营销、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产业赋能等方向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山东省石材产业组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形成了有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股份制、民营企业组成的产业组织结构。山东省石材行业的整合整治已初见成效,为山东省石材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莲县在石材产业园建成并逐渐成熟运行后,规划建设了石材专用运输通道,同时实施了车辆改装、环保设施、矿山绿化等“绿色矿区”建设。为此,针对矿山和加工企业提出了一个“12条标准”和“10条标准”,通过达标验收进行全方位规范提升。带动了石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山东石材行业转型升级作出了表率。

受邹城市、嘉祥县工信局委托,山东石材协会邀请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分院,对两地石材产业和石材生态产业园分别进行高标准规划布局,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新概念,梳理新理念,打造现代化的新型石材产业。

倒逼石材行业推进绿色大计

曾经,石材加工排放的大量废渣、废料是困扰当地政府的难题。随着石材产业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加工企业的下脚料、锯泥均实现了综合利用,加气块、透水砖、建筑构件、长石遴选等新型建材产品相继投入开发利用,锯泥废渣的再利用项目让积废为患的石材产业有了新出路。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山东石材产业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做到了物尽其用、吃干榨净,为促进绿色矿山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石材产业循环经济效果显著,为石材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北控集团是国内服务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运营和管理的知名上市公司。目前,莱州市与北控集团合作的“中国石都”循环经济产业园及矿山固废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在与莱州市政府合作的矿山废固综合利用项目中,北控集团不仅解决了石材废固变成品沙的问题。在与国家级地质研究单位合作后,矿山废固的提纯、精炼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华润环球天下石仓高端石材生态产业园、北控循环经济示范园等园区的规划建设,鼓励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科技型、创新型配套企业入园发展。石材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从矿山开采、板材加工、机具制造、石雕石刻、养护防护、物流运输、国际贸易、石材尾矿、锯泥下脚料、固废利用等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一位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减排除乱仅仅是山东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初级阶段。下一步,如何真正利用产业园效应达到新旧动能转换为石材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做铺垫,才是构建山东石材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

大洗牌之后,必将展现新前景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国先后出台了多种振兴经济的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六稳”“六保”,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二新一重”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超过8200亿元;将完成公路水路投资1.8万亿元左右;110项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在建投资超1万亿元;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全国25个省市区公布未来投资达49.6万亿元,2020年投资规模达7.6万亿元。这对石材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也是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机遇。

“十三五”规划还有不到3个月就要收官了,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受山东省工信厅委托,山东石材行业协会起草编制山东石材“十四五”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山东石材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山东省石材行业协会会长周克继表示:“石材产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大变革时代。未来,石材行业的发展模式将围绕建设绿色环保,石材加工厂,建设绿色石材矿山和智慧化矿山,建设绿色生态智能石材产业园,以创新驱动,不断延伸石材产业链条,构建石材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他还表示,适应国家的宏观政策,构建完善的石材产业工业体系,包括政策法规、石材矿山资源规划、石材专业设计、科研技术开发、标准规范、质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制度、石材行业绿色矿山评估、绿色工厂评价、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石材行业科技奖、科技成果鉴定、行业数据统计分析、信息研究、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石材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智能制造、智慧矿山、教育培训等,这就是未来石材行业工业体系建设内容。

构建石材绿色智能工厂、绿色石材产品、绿色石材园区认证机制,离不开专业领域的支持,在山东省工信厅绿色发展处的指导下,山东省石材行业协会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组建山东绿色智能工厂、绿色石材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设立相关专家库、技术库、产品库、绿色智能工厂库,组织开展绿色智能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认证评估活动。大力培育山东石材生产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基地。同时,荣成高时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与海尔卡奥斯进行工业互联网战略合作。

接下来,山东石材行业协会计划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将解决石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也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石材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项目收益债等融资工具,扩大石材企业的融资规模。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石材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对石材企业的考验与挑战是空前的,也是无法避免的。任何行业的洗牌过程无疑要历经阵痛与磨难。但却并不是坏事,正是如此,石材企业才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也更加需要政府注入力量,引导企业前进的方向。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所有怀揣赤诚之心的石材企业家都坚信,大洗牌过后一定会再创山东石材业辉煌,迎来美好的明天。

中国建材报记者:曾蕴瑶

责编:褚赞赞 安晓光

校对:张健

监审:褚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