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山多胜迹,韵致动古今 ——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之《日照馆藏文物》

2020-10-19 15: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刘树江

日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文明发达程度在海岱地区乃至全国独领风骚,有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存,在历史、考古、艺术、科学等方面极具价值,成为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日照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文化等最真实、最生动的见证。

日照市政协原主席李守民主编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共18分册,作为其中分册之一的《日照馆藏文物》收录了市内博物馆及国家、省有关单位收藏的日照馆藏文物455件,书末附有市内博物馆收藏的其他文物名录。全书涵盖广泛,内容充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晓,集学术性、资料性、思想性于一体,生动形象地阐发了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为直观了解古代日照文化敞开了大门。

通贯古今,荟萃众美

创新探索文物利用,集不同历史时期文物之大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在群众生活中“活”起来。

(一)博采精撷,涵盖广泛

以时代为经,质用为纬,横分门类,纵向列述,对日照馆藏文物按质地、用途等分为九章,分别是石器、陶器、铜器、瓷器、玉器、货币、武器、书画玺印和其他文物,每章又以时代时间为序予以串联,从史前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明清、民国时期,既突出馆藏文物之概貌,又展现了其历史发展脉落和兴衰起伏,纲清目明,井然成序。选录时点面结合,既兼顾一时期一门类之整体风貌,又重点选取富于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代表性文物,既见树木,又睹森林。无法按质用分类的列入其他,串珠成链,相映成趣。对于收录文物,逐一介绍其名称、时代、用途、质地,及文物描述、尺寸、来源、收藏单位、级别等,条分缕析,清晰明了。

(二)尊史重实,科学严谨

所收文物都是经反复推敲质询、多层次多方面论证检验、确切无疑的代表性文物。重点选录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一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城镇遗址、丹土遗址、尧王城遗址、东海峪遗址、杭头遗址、大朱家村遗址,以及陵阳河遗址等采集出土的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古莒文化时期陶、玉、青铜等成套礼器,钱范;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曲汉墓”随葬品;日照书香世家代表性人物的书画,还有客籍名宦、大家名宿的作品等等。说明介绍文字,尊重史实,叙而不论,客观、真实、科学、严谨,具周密逻辑和完整系统,可以补史之缺,详史之略,续史之遗。

(三)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采取图片加文字方式,一题一图(或多图)配以文字说明,图文相辅相成,形象直观,雅俗共赏。特别是其中那些赏心悦目的图片文字,能最大程度让读者产生审美愉悦,更好地拓展文物利用的深广度,发挥文物资源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良好作用,启迪智慧,提振信心,增进力量。

钩深致远,含蕴万象

藏文物,体现着日照地区、日照先民的发展智慧、创造能力、人格气象和风骨精神。

(一)叹为观止的史前文明

旧石器时代到岳石文化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见证了走在时代前列的日照史前文明。

东港区竹溪村等遗址发现的打造石器,证明数万年前日照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石器器型多样,工艺趋于精细,有农业生产工具、加工工具、武器和狩猎工具、礼乐、医疗用品,有石铲、石锛、石刀、石斧、石矛、石镞、钺、砭石等,见证了日照地区生产生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玉器成熟标志是形成了主要礼器。五莲县丹土遗址出土的大量具有礼仪功能的玉圭、玉钺、玉璧、玉琮、玉璇玑等,数量众多,制作精美,代表了海岱地区史前玉器文化最高水平,龙山文化的兽面纹玉锛,堪称龙山文化玉器经典之作。

陶器以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居多,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典雅,制陶技术空前进步,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其中日照黑陶和莒地刻有文字符号的灰陶大口尊等最为引人注目,彰示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史载少昊以鸟命官,崇尚凤鸟。文物中诸多陶鬶就是模拟鸟的样子夸张变形而成,是日照地区新石器文化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物之一,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黑陶鼎,其鼎足也是形象地模拟了鸟之头部,是日照先民凤鸟崇拜及生活、文化的艺术写照。

(二)如日中天的古莒文化

“莒虽小国,亦东夷之雄者也”。五帝到夏商时期,莒一直是东夷文化的典型代表,周代时莒国国力强盛,历史版图一直覆盖方今日照地区。

《左传》云:“酒以成礼。”众多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制酒器,证明古莒文化酿酒业的历史与发达。陵阳河遗址出土带有文字符号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灰陶尊备受瞩目,专家考证具备早期文字属性,早于甲骨文1500多年;牛角形陶号,可吹奏出宏亮声音,彰显文明社会的到来。

古莒文化时期,玉石器类增多,形制丰富多样,多具宗法礼治功用,也有显示身份地位的佩饰。春秋时期的牛首形玉饰,玉质上乘,工艺精湛,形态逼真,带有明显的地域风韵。

青铜器是莒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在器类、组合、造型、纹饰、铭文、附件工艺等方面标新立异,尤其是青铜礼器具有突出成就,在整个海岱地区独领风骚。春秋窃曲纹铜匜、盒形铜敦,器形独特,纹饰华丽;龙纹铜鼎,器形规整,造型优美,堪称典范。最具特色的裸人方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装饰题材具有东夷风格。

10件属商周时期兵器,以戈、剑、簇等进攻型武器居多,有的兵器上还铸刻族徽、铭文、华美图案,既是兵器,也是艺术品,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强盛程度。

古莒文化钱范、货币种类繁多,数量较大,春秋时期莒国故城铸币遗址出土莒刀币陶范200多块,证明了莒国经济发达,有独立的货币和铸造作坊,另有大量齐刀币、楚刀币,说明该地区与周边国家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

(三)大家气象的盛世风华

两汉魏晋是日照文化发展史上极为辉煌的时期。

汉画石像鲜活灵动,海曲汉墓文物极富历史科学文化价值,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造像雕饰精美,极具地方特色。

汉代制玉业较为发达,构思巧妙,纹饰繁缛,制作精美,体现出时代特征和高超水平。发现的玉璧、玉环、玉璜、玉猪等,造型精美,玉质晶莹柔润。玉璜两端龙首,雕造式艺极为细密,眉目口吻细致精微;玉雕玉猪是东汉时期代表作,刀法简练,神韵贯足,形象生动。

明清时代是中国玉器发展最辉煌时期,日照地区玉器琢制技术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小如玲珑剔透的佩饰,大至宏伟壮观的玉山,无不精美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明代篮形翡洗,清代玉雕屏风,借玉固有颜色,因势造形,巧夺天工。

秦汉以后的青铜器变得轻便、精巧、实用,精致美观。汉代青铜器铜鼎造型工整,数量较多,铜壶形体较以往明显增大,铜洗形宛如深盘,汉代铜镜铸造精美,造型工整,花纹繁缛细丽,别具洞天,每一面铜镜都是一个美的文化单元。

汉代,日照地区出土铸造钱币的铭范有铜范、石范,有半两、五铢、榆荚钱范,反映钱币铸造业发达,商业经济繁荣局面。

堪称中国北方最精美漆器的双层五子奁、梳盒、鸠杖等,不可多得的度量器具汉代竹尺,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日照文物之广博精美。

(四)长风绵绵的书画艺术

大汶口文化时期,日照地区大口陶尊上的刻画图像文字,既是字也是画,当为中国书法绘画之肇始。汉代,日照地区书画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元代宫廷画师赵原,金代任莒军事判官的党怀英,对日照地区书画产生了极大影响。明清至民国时期,日照书画艺术进入大发展大繁荣。著名的书香门第世家大族大店庄氏、小窑管氏、张仙王氏、于家庄于氏中代表人物,均有作品收录,各具特色,不一而足。

日照玺印上可远溯三代,盛呈战国,战国古玺是日照所见最早的玺印。汉代铜印、清代石印、民国木印,三大材质古印鼎足而立,成为日照古印遗存的三大亮点,方寸天地中展现出时代的风貌与印记,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知古鉴今,启迪未来

日照文物根系深远,蕴含深厚,神工意匠,研读可以启人心智,继往开来。

(一)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前薪后火的承继

文物承载着日照历史与文化,是日照先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彰示着一代代的艰苦跋涉接力相承。从独领风骚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到独成体系的莒文化,汉魏之长风万里,唐宋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的繁盛恣肆浩瀚,穿越时空,代代相承,不断发扬光大。时至今天,传统犹在。

(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自强不息的创造坚守

琳琅满目的文物,展示了日照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反映出日照文化一脉相承、隽永醇厚、昂扬向上的品质,彰显出日照先民自强不息的执着坚守。正是这种执着坚守,才会有彰显人类文明曙光的原始文字创造,才会有纵横捭阖、雄放豪强东夷之雄的雄起,才会有凤翔九天、磅礴大气的时代风范。

(三)文化的发展需要包容与兼收并蓄

日照先民富于创造和改革进取,日照文化注重与周边文化互汇互融。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在制陶、酿酒、生产工具创造诸方面处于领先位置,显示出开放、融合、纳新和隽永品质。西周时期先民受齐文化影响,盐业文化趋于丰富。春秋时随葬器物及造型风格与他地明显差异,形成新的富于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发展过程中受齐鲁文化、沂蒙文化等影响,境内农耕文化、海洋文化、城市文化相互交流、渗透、融汇、发展,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质,产生了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

日照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典型文化之一,众多馆藏文物则是历史信息载体渊薮。《日照馆藏文物》生动诠释与呈现日照风范、日照气派、日照精神、日照精彩,对于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弘扬、发掘、研究、宣传日照文化,启迪智慧,延伸文脉,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刘树江,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发表作品多篇,出版小说集一部,主编文集两部,作品入选几十部小说集、评论集,多篇作品选入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中考试题。)

关注今日晨刊13版

来源:黄海晨刊

原标题:《河山多胜迹,韵致动古今 ——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之《日照馆藏文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