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勠力同心攻坚 做好脱贫答卷 ——平凉市“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综述

2020-10-18 19: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回眸“十三五” 喜迎新变化

勠力同心攻坚 做好脱贫答卷

——我市“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综述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发强

这是一场奔向幸福的接力赛:一名名帮扶干部斗志昂扬,一个个扶贫产业结出硕果,一座座贫困村庄华丽蜕变……

这是一幅描绘美好的工笔画:果园里,丰收的苹果映红了群众的笑脸;牛棚里,养殖养出了好日子;扶贫车间,村民变身产业工人在家门口挣票子……

放眼“十三五”期间的平凉,脱贫战果自豪地书写在1.1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目前,7县(市、区)全部脱贫摘帽,74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4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决战贫困,靶向施策促攻坚

脱贫攻坚,成败在于精准。

举全市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恰似一幅绣工细腻、针法严谨的精美绣作。

我市始终把规范建档立卡、加强动态管理作为基础性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做好纳入、回退、剔除工作,对近年来的脱贫人口进行了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的核实调查,做到了应扶则扶、应进则进、应退则退。认真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在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分类施策上下足功夫,实现了扶贫对象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扶持,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2017年,根据深度贫困乡村按照常规思路不能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实际,先后开展3轮拉网式调研,弄清致贫原因,找准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聚焦重点区域、聚焦富民产业、聚焦补齐短板弱项、聚焦整合帮扶力量、聚焦政策落地“五个聚焦”的思路要求,配套出台了25条支持政策,把工作重点聚焦到了深度贫困乡村。

2018年,面对脱贫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在全市部署开展了龙头带动全覆盖、“三变”改革全铺开、金融保险全加入、危旧住房全清零、劳动就业全对接、教育医疗全跟进、社会救助全兜底、党政干部和社会各界全参战、党建统领全保障“九大冲刺行动”,制定34条具体举措,举全市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

2019年,立足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坚持问题导向,部署开展了“十查十看十补课”,逐村逐项、逐人逐户查漏补缺,实现了重点任务清零达标。

今年,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紧盯全面胜利目标,部署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安全饮水“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全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级道路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和兜底保障攻坚行动,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升质量成色。

产业驱动,“三大模式”夯基础

自从加入兴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灵台县西屯镇店子村的多数村民不仅打工不用出村,每年的收入还一个劲儿上涨。

68岁的贫困户柳俊峰入股合作社,去年分红1100元,今年在合作社的示范园里栽果树、除草、摘苹果,四个月时间,挣了6000多元。他说:“在家门口合作社挣钱,分红、工资双收入,稳稳实现增收。”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拔掉穷根,只有选准路子,才能实现永久脱贫。

我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之策,立足平凉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确立了“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思路,市级财政每年列支牛、果和劳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规划实施方案、一个运作平台、一套运行机制“五个一”产业运作模式,鼓励引导基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出了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

庄浪县立足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的实际,组建县级国有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推行“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养牛、栽植苹果、发展种薯、输转劳务,实现了富民产业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

静宁县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供销合作社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优势结合起来,探索出“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扶持68家龙头企业联结合作社200个,带动贫困户7600户,实现了企业、农户和村集体互利共赢、共同增收。

灵台县紧扣当年脱贫的任务要求,牢牢抓住短期能够见效的劳务产业,摸清县域内劳务用工需求,推行双向对接机制,建立“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农户(贫困户)”劳务扶贫模式,有组织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在“三大模式”的引领带动下,全市牛果劳产业实现量和质的同步提升,全产业链开发实现新的突破。全市牛饲养量达74万头以上,苹果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年输转劳务近50万人次,果品年产量达187万吨以上,70%的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补齐短板,聚力啃下“硬骨头”

抬头是山,低头是山。“夹”在山旮旯里的朱家涧是泾川县深度贫困村,但就在去年6月,朱家涧村的125户村民彻底告别深山,整村搬迁到王村街道的移民新村。

“我活了60多年,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在宽敞的两室一厅楼房里生活,朱秉的言语间透着幸福与满足。

针对贫困乡村立地条件差、公共服务弱的现状,我市紧紧围绕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和帮扶资金进行归集整合,实行“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安全饮水冲刺清零行动,全力补短板强弱项。

重视教育,已经成为平凉人的共识。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扎实开展“万名教师大走访大劝学”活动,新建、改扩建校舍近100万平方米,实现了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

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群众的需求就是扶贫的方向。全市1343个村均建有合格村卫生室、配有合格村医,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空白点”全部消除,“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全面推行,贫困人口参保率和资助率均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全覆盖,慢病签约应签尽签。

让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是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平凉对全市45万户农户住房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精准鉴定,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9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7万户,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538户3854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412户29429人,新建的218个集中安置点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室、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后续产业培育积极推进。

庄浪县万泉镇杨坡小学校园里,孩子们下课后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他们,再也不会为用水发愁。我市累计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61处,巩固提升了187.74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100%,集中供水率99%,自来水入户率98%。

解非常之困,施非常之策。我市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制约脱贫的“命门”。

尽锐出战,多方齐奏“扶贫曲”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

偏远学校,教育专家支教传道解惑;大山深处,助学基金圆了贫困学生大学梦;田间地头,特色农产品搭上消费扶贫“快车”有了更大市场……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市县两级主动加强与天津市河西区、武清区、津南区和南开大学、中投公司的沟通对接,不断深化互访交流,共商帮扶举措,协作双方共同推进、双向发力,有效推动了资金投入、项目引进、人才交流、劳务输转、产销对接等协作事项落地实施,为全市整体脱贫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加快了全市脱贫攻坚进程。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全市34名市级领导包抓贫困发生率较高的32个乡镇,联系帮扶66个贫困村,实现深度贫困乡村市级领导包抓工作全覆盖。坚持把最能打硬仗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一线,省市县三级887个帮扶单位包抓748个贫困村,选派队员2257人、贫困村第一书记748人,各级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从帮助贫困群众多栽一亩果、多养一头牛、多种一棚菜、多输转一名劳务、多办一件实事“五个一”抓起,精细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办成了一大批群众急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脱贫攻坚,党旗在飘扬。我市把党建作为统领脱贫攻坚的主抓手,着眼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积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政策法律、文明新风、自强自立教育,整治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贫困乡村的乡风和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展望前路,平凉信心百倍、不胜不还。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平凉大地士气高昂、信心满满,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奋力冲刺,阔步奔向美好前方。

来源:平凉日报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勠力同心攻坚 做好脱贫答卷 ——平凉市“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综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